華文網

“機器換人”的時代到來!農民正在慢慢失業……

4月25日,農業農村部就春耕生產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副主任甯啟文主持新聞發佈會,邀請到了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巡視員王家忠為大家介紹春耕生產的相關情況,

並回答記者提問。

“機器換人”的時代到來,如何全面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巡視員王家忠介紹道,推進農業機械化實現“機器換人”,破解農業“用工難、用工貴”,以及“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這些難題,

是建設現代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意。目前來看,農業各領域、各環節“機器換人”的步伐都有明顯加快。去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預計將超過6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有150個示範縣率先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今年,將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品質興農著重從五個方面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

一是強全程。繼續聚焦九大作物,重點補齊玉米籽粒直收、甘蔗機種機收、棉花機采等短板環節。

二是推全面。啟動實施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重點技術推廣行動。

三是優服務。開展萬名農機手培訓和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輪訓,完善“農機直通車”全國農機化生產資訊服務平臺。

四是促創新。組織實施好《農機裝備發展推進行動方案》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五是提品質。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殘膜回收、精准施肥施藥、畜禽糞汙處理等綠色生產農機裝備技術。

“機器換人”的時代真的來了嗎?下面的例子或許更有說服力……

500畝土地,需要多少人耕種?

按照傳統農業種植的方式,起碼上百人。而如今,在江蘇省濱海新區灘河村唐家恂的智慧家庭農場裡,只需要3人便能輕鬆管理。

方便快捷

無人機助力智慧農業

眼下正值春管的關鍵時節。唐家恂家門前的麥田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原來是唐家恂新購置的1台無人機正在給小麥噴灑“三防”農藥,吸引村民前來觀看。

唐家恂輕輕撥動遙控杆,無人機螺旋槳開始快速旋轉,隨後緩緩上升,噴出的藥霧均勻地灑在小麥上。僅10分鐘,10畝小麥田便噴灑完畢。“以前都是背著藥箱噴灑農藥,不僅效率低,而且特別累,還容易對人體有傷害。

現在有了無人機,噴灑農藥就變得簡單安全多了。”唐家恂說。

“無人機能先自動測量農田面積大小,再自動‘作業’,這樣方便我們配農藥,不會出現農藥浪費或不夠的情況。而且無人機不重噴、不漏噴。”配農藥間隙,唐家恂告訴記者,人工自走式作業每畝需要15元,而無人機只需10元,受到很多種植大戶的歡迎。

據悉,按照傳統方式,一人一天只能完成10多畝的噴灑作業,病蟲害高發期,如人力不充足,根本忙不過來。無人機的效率則高出人工60倍,由於無人機螺旋槳產生的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因此增強了藥液霧滴對農作物的滲透性,減輕了農藥的飄移程度,每畝只需噴1公斤左右的藥液,且農藥有效利用率提高了15%以上,遠比人工防治效果好,為大面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現在,鹽城、東台等周邊縣城陸續有種植大戶和唐家恂簽訂植保協定,目前訂單已達到5000畝。“我還將購置5台無人機,保質保量完成訂單。” 談及下一步打算,唐家恂雄心勃勃。

兩點一線

百畝良田平整有“幫手”

唐家恂的智慧家庭農場裡除了無人機,還有多種新型的機械,不僅供自己用,還為周邊農戶提供租借服務,説明農戶節省人工費用。

在田邊,記者看見唐家恂開著拖拉機拖著一台“大傢伙”緩緩而來。在調試機器間隙,唐家恂告訴記者,這台“大傢伙”是鐳射平整機,該機械包括發射器、接收器、控制箱、液壓機構和鏟運機。鐳射發射器通過發出旋轉光束,在作業地塊上方形成一個光面,此光面就是平整土地的基準平面。鐳射接收器安裝在鏟運機伸縮杆上。當接收器檢測到鐳射信號後,不斷向控制箱發送信號。通過發射器和接收器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來控制刮土鏟的高度。

種植大戶普遍會遇到土地不平整的問題,有的地塊水準落差達到了30釐米,給施肥、灌溉增加了成本。“現在都積極回應滴水灌溉,承包的土地常常都高低不平,人工平整太過繁瑣且耗時長,用鐳射平整機方便又快速,適合我們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地區。”唐家恂駕駛著拖拉機正在田間進行平整作業,只見他油門一踩,方向一打,十幾分鐘就完成兩畝田的翻耕,最後,唐家恂再用鐳射平整機將有機肥鏟平,這樣一塊富有營養的稻田便耕出來了。

據介紹,該鐳射平整機在駕駛室可以即時顯示田塊平整資訊,作業效率高,平整後的耕地高低誤差為2釐米,可以有效改善農田表面狀況,提高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較好控制雜草和蟲害,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科學高效種田。“用這台平整機,不一會兒功夫土地就平整了,以前我們耕田的時候,要將土撬來撬去,現在種田也是‘智慧活’,還是得靠年輕人呀。”角斜鎮灘河村村民唐德富感慨道。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往鄉村跑,錢往鄉村投,勁往鄉村使。智慧農業的推廣,在洗去農民身上泥土的同時,也讓農民搭上了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車。“現代化的‘職業農民’,絕不是老輩人所說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應是‘愛農業、懂技術、擅管理、精經營’,充滿現代感和職業感的節奏。”唐家恂笑著說。

小編心得

目前,全球農業都在朝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落後就要挨打,所以我們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固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要跟上時代節奏,不斷學習新技術、運營之道。

同時,也希望國家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給更多農民朋友,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土地集中起來,實施規模化經營。

如人力不充足,根本忙不過來。無人機的效率則高出人工60倍,由於無人機螺旋槳產生的向下氣流加速形成氣霧流,因此增強了藥液霧滴對農作物的滲透性,減輕了農藥的飄移程度,每畝只需噴1公斤左右的藥液,且農藥有效利用率提高了15%以上,遠比人工防治效果好,為大面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現在,鹽城、東台等周邊縣城陸續有種植大戶和唐家恂簽訂植保協定,目前訂單已達到5000畝。“我還將購置5台無人機,保質保量完成訂單。” 談及下一步打算,唐家恂雄心勃勃。

兩點一線

百畝良田平整有“幫手”

唐家恂的智慧家庭農場裡除了無人機,還有多種新型的機械,不僅供自己用,還為周邊農戶提供租借服務,説明農戶節省人工費用。

在田邊,記者看見唐家恂開著拖拉機拖著一台“大傢伙”緩緩而來。在調試機器間隙,唐家恂告訴記者,這台“大傢伙”是鐳射平整機,該機械包括發射器、接收器、控制箱、液壓機構和鏟運機。鐳射發射器通過發出旋轉光束,在作業地塊上方形成一個光面,此光面就是平整土地的基準平面。鐳射接收器安裝在鏟運機伸縮杆上。當接收器檢測到鐳射信號後,不斷向控制箱發送信號。通過發射器和接收器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來控制刮土鏟的高度。

種植大戶普遍會遇到土地不平整的問題,有的地塊水準落差達到了30釐米,給施肥、灌溉增加了成本。“現在都積極回應滴水灌溉,承包的土地常常都高低不平,人工平整太過繁瑣且耗時長,用鐳射平整機方便又快速,適合我們以水稻種植為主的地區。”唐家恂駕駛著拖拉機正在田間進行平整作業,只見他油門一踩,方向一打,十幾分鐘就完成兩畝田的翻耕,最後,唐家恂再用鐳射平整機將有機肥鏟平,這樣一塊富有營養的稻田便耕出來了。

據介紹,該鐳射平整機在駕駛室可以即時顯示田塊平整資訊,作業效率高,平整後的耕地高低誤差為2釐米,可以有效改善農田表面狀況,提高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較好控制雜草和蟲害,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科學高效種田。“用這台平整機,不一會兒功夫土地就平整了,以前我們耕田的時候,要將土撬來撬去,現在種田也是‘智慧活’,還是得靠年輕人呀。”角斜鎮灘河村村民唐德富感慨道。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往鄉村跑,錢往鄉村投,勁往鄉村使。智慧農業的推廣,在洗去農民身上泥土的同時,也讓農民搭上了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車。“現代化的‘職業農民’,絕不是老輩人所說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應是‘愛農業、懂技術、擅管理、精經營’,充滿現代感和職業感的節奏。”唐家恂笑著說。

小編心得

目前,全球農業都在朝現代化、機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落後就要挨打,所以我們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固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要跟上時代節奏,不斷學習新技術、運營之道。

同時,也希望國家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給更多農民朋友,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土地集中起來,實施規模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