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歡啃骨頭的不用再去飯店了,分享一個燉大骨好吃的配方

替換高清大圖

主料:

豬筒骨1000克,酥花生仁100克,熟芝麻10克。

調料:

蔥段25克,薑片15克,蒜片10克,洋蔥塊30克,幹辣椒節50克,幹花椒20克,豆豉15克,料酒100克,精鹽10克,米酒汁40克,底料全部,雞精2克,味精1克,豬骨鮮湯1000克,紅鹵鹵汁5000克,火鍋油500克,熟菜油1000克。

底料配方:

主料:

郫縣豆瓣醬100克。

輔助調味原料:

薑片25克,蒜米10克,泡子薑片30克,冰糖15克豆豉10克熟菜油250克。

香料配比:

八角3克,桂皮2克,砂仁5克,香葉2克,小茴1克。

底料製作程式:

(1)烹前工作:郫縣豆瓣剁成粗塊。所有香料加工成末,

即成香料粉。

(2)底料炒制: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燒至三成油溫,下郫縣豆瓣、薑片、蒜米、泡子薑片、豆豉、冰糖,用小火炒至豆瓣酥香時加香料粉翻勻,底料即製成。

推薦醬料蘸碟配比:

炒香的細豆瓣醬15克、蠔油3克、甜麵醬5克、芝麻粉5克、香辣醬5克、泡椒蓉3克、青椒末5克、海鮮醬3克、芝麻醬5克、薑蒜蓉5克、雞精3克、味精2克、醬油2克、醋3克、白糖3克。入菜籽油250克,放入以上調料炒香。

蒜蓉海鮮醬蘸碟配比:

李錦記蒜蓉辣醬1瓶、海鮮醬20克、美極20克、味精10克、芝麻油50克。

(此味碟還適合三鮮火鍋、野菌仔雞鍋等的蘸碟和涼菜的拌菜。)

香辣醬蘸碟配比:

美味源香辣醬1瓶、蒜蓉20克、蔥花10克、花椒油50克、香辣油30克、芝麻油20克、味精5克、白糖5克。(此碟還適合魚頭火鍋和其他鍋仔類、涼菜的拌菜類。)

紅鹵水配方及製作:

原料:

老抽1瓶、生油2瓶、八角50克、桂皮40克、陳皮40克、丁香30克、草果30克、小茴香20克、豆蔻20克、香葉20克、羅漢果2只、幹蛤蚧2條、冰糖1包(超市里有賣)、味精40克、幹沙薑30克、老薑200克、蔥100克、曲酒250克、鹽適量、紅麴米10克、黨參30克、花椒50克、白芷20克、霍香20克、甘草5克、整只幹尖椒150克,砂仁10克、幹香菇50克。

熬制:

用豬筒子骨5000克、雞架2500克、牛骨頭2500克、清水15千克加入原料入鍋熬煮2—3小時。

製作程式:

(1)烹前工作:

豬筒骨入清水中浸漂去血污,入沸水鍋中加料酒汆一水,撈出,用清水沖洗,瀝淨水,從中斬成二段,入鹵水鍋中鹵至熟軟,將鹵水鍋移離火口,

待豬筒骨在鹵水中浸泡20分鐘後撈出,瀝淨鹵汁,晾涼。酥花生仁去皮,壓成瓣。

(2)鍋底製作:

1、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燒至五成油溫,放入豬筒骨炸至瘦肉表面緊皮時撈出,瀝淨油。

2、鍋置中火上,加火鍋油,燒至四成油溫,下蒜片、薑片、蔥段、洋蔥塊、豆豉、底料炒香,放入豬筒骨、幹辣椒、花椒,煸炒至筒骨入味、辣香四溢時加雞精、味精、精鹽、酥花生仁、熟芝麻翻勻,起鍋入盆中,鍋底即製成。

主料:

豬筒骨1500克,小麻花100克,米鍋巴100克。

調助料:

蔥段30克,薑片15克,蒜片10克,洋蔥塊15克,紅小米椒50克,青小米椒150克,精鹽10克,料酒30克,胡椒粉1克,豆豉10克,底料全部,熟芝麻30克,米酒汁30克,雞精3克,味精2克,紅鹵鹵汁5000克,火鍋油750克,熟菜油1000克(耗100克)。

底料配方:

主料:

郫縣豆瓣100克,青花椒25克。

輔助調味料:

薑片15克,蒜米5克,泡子薑片20克,泡椒節30克,白豆蔻5克,豆豉5克,冰糖10克,熟菜油300克。

香料配比:

八角6克,桂皮3克,砂仁5克,香葉1克。

底料製作:

(1)烹前工作:郫縣豆瓣剁成粗塊。青花椒人鍋中用微火焙酥。所有香料粉碎,即成香料粉。白豆蔻拍破洗淨,入鍋中加少許熟菜油炸酥。冰糖敲成蠶豆大小。

(2)底料製作: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加熱至三成油溫,下郫縣豆瓣、泡子薑片、泡椒節、豆豉、冰糖,炒至豆瓣水分快幹時放薑片、蒜米,炒至豆瓣酥香時加香料粉、青花椒,炒香,起鍋涼後絞碎,放入白豆蔻拌勻,底料即製成,

推薦醬料蘸碟配比:

炒香的細豆瓣醬15克、蠔油3克、甜麵醬5克、芝麻粉5克、香辣醬5克、泡椒蓉3克、青椒末5克、海鮮醬3克、芝麻醬5克、薑蒜蓉5克、雞精3克、味精2克、醬油2克、醋3克、白糖3克。入菜籽油250克,放入以上調料炒香。

蒜蓉海鮮醬蘸碟配比:

李錦記蒜蓉辣醬1瓶、海鮮醬20克、美極20克、味精10克、芝麻油50克。(此味碟還適合三鮮火鍋、野菌仔雞鍋等的蘸碟和涼菜的拌菜。)

香辣醬蘸碟配比:

美味源香辣醬1瓶、蒜蓉20克、蔥花10克、花椒油50克、香辣油30克、芝麻油20克、味精5克、白糖5克。(此碟還適合魚頭火鍋和其他鍋仔類、涼菜的拌菜類。)

紅鹵水配方及製作:

原料:

老抽1瓶、生油2瓶、八角50克、桂皮40克、陳皮40克、丁香30克、草果30克、小茴香20克、豆蔻20克、香葉20克、羅漢果2只、味精40克、幹沙薑30克、老薑200克、蔥100克、曲酒250克、鹽適量、紅麴米10克、黨參30克、花椒50克、白芷20克、霍香20克、甘草5克、整只幹尖椒150克,砂仁10克、幹香菇50克。

熬制:

用豬筒子骨5000克、雞架2500克、牛骨頭2500克、清水15千克加入原料入鍋熬煮2—3小時。

製作程式:

(1)烹前工作:

豬筒骨洗淨,入清水中浸漂去血污,撈出加適量精鹽、料酒拌勻,碼味30分鐘,入沸水鍋中汆一水,取出用清水沖洗,瀝淨水,鋸成兩段。小麻花掰成長節。米鍋巴掰成5釐米大的塊。青、紅小米椒去蒂,洗淨改成節。

(2)鍋底製作:

1、豬筒骨入紅鹵鹵水桶中鹵至熟軟,將鹵水桶移離火口,待豬筒骨在鹵水中浸泡20分鐘後撈出,瀝淨鹵汁。

2、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加熱至五成油溫,下筒骨稍炸,撈出,瀝淨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放入鍋巴炸至色澤淺黃,口感酥脆時撈出,瀝淨油。

3、鍋置中火上,加火鍋油,加熱至三成油溫,下筒骨,炒至筒骨吐油時加蔥段、薑片、蒜片、洋蔥塊、豆豉、紅小米椒,炒香,放入底料、米酒汁、青小米椒、鍋巴、麻花,炒至入味、成熟時加雞精、味精、熟芝麻,翻勻,起鍋入盆,鍋底即製成。

輔助調味料:

薑片15克,蒜米5克,泡子薑片20克,泡椒節30克,白豆蔻5克,豆豉5克,冰糖10克,熟菜油300克。

香料配比:

八角6克,桂皮3克,砂仁5克,香葉1克。

底料製作:

(1)烹前工作:郫縣豆瓣剁成粗塊。青花椒人鍋中用微火焙酥。所有香料粉碎,即成香料粉。白豆蔻拍破洗淨,入鍋中加少許熟菜油炸酥。冰糖敲成蠶豆大小。

(2)底料製作: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加熱至三成油溫,下郫縣豆瓣、泡子薑片、泡椒節、豆豉、冰糖,炒至豆瓣水分快幹時放薑片、蒜米,炒至豆瓣酥香時加香料粉、青花椒,炒香,起鍋涼後絞碎,放入白豆蔻拌勻,底料即製成,

推薦醬料蘸碟配比:

炒香的細豆瓣醬15克、蠔油3克、甜麵醬5克、芝麻粉5克、香辣醬5克、泡椒蓉3克、青椒末5克、海鮮醬3克、芝麻醬5克、薑蒜蓉5克、雞精3克、味精2克、醬油2克、醋3克、白糖3克。入菜籽油250克,放入以上調料炒香。

蒜蓉海鮮醬蘸碟配比:

李錦記蒜蓉辣醬1瓶、海鮮醬20克、美極20克、味精10克、芝麻油50克。(此味碟還適合三鮮火鍋、野菌仔雞鍋等的蘸碟和涼菜的拌菜。)

香辣醬蘸碟配比:

美味源香辣醬1瓶、蒜蓉20克、蔥花10克、花椒油50克、香辣油30克、芝麻油20克、味精5克、白糖5克。(此碟還適合魚頭火鍋和其他鍋仔類、涼菜的拌菜類。)

紅鹵水配方及製作:

原料:

老抽1瓶、生油2瓶、八角50克、桂皮40克、陳皮40克、丁香30克、草果30克、小茴香20克、豆蔻20克、香葉20克、羅漢果2只、味精40克、幹沙薑30克、老薑200克、蔥100克、曲酒250克、鹽適量、紅麴米10克、黨參30克、花椒50克、白芷20克、霍香20克、甘草5克、整只幹尖椒150克,砂仁10克、幹香菇50克。

熬制:

用豬筒子骨5000克、雞架2500克、牛骨頭2500克、清水15千克加入原料入鍋熬煮2—3小時。

製作程式:

(1)烹前工作:

豬筒骨洗淨,入清水中浸漂去血污,撈出加適量精鹽、料酒拌勻,碼味30分鐘,入沸水鍋中汆一水,取出用清水沖洗,瀝淨水,鋸成兩段。小麻花掰成長節。米鍋巴掰成5釐米大的塊。青、紅小米椒去蒂,洗淨改成節。

(2)鍋底製作:

1、豬筒骨入紅鹵鹵水桶中鹵至熟軟,將鹵水桶移離火口,待豬筒骨在鹵水中浸泡20分鐘後撈出,瀝淨鹵汁。

2、鍋置中火上,加熟菜油,加熱至五成油溫,下筒骨稍炸,撈出,瀝淨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放入鍋巴炸至色澤淺黃,口感酥脆時撈出,瀝淨油。

3、鍋置中火上,加火鍋油,加熱至三成油溫,下筒骨,炒至筒骨吐油時加蔥段、薑片、蒜片、洋蔥塊、豆豉、紅小米椒,炒香,放入底料、米酒汁、青小米椒、鍋巴、麻花,炒至入味、成熟時加雞精、味精、熟芝麻,翻勻,起鍋入盆,鍋底即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