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強東懟亞馬遜送貨慢:如果兩天送到 那對中國人來講是一場災難

史上最開心和最煎熬的事都和快遞有關。“快遞到了!”“快遞咋還沒到?”。很多人吐槽快遞不快,這是快遞眼裡的自己,

這是多數人眼裡的快遞。

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顯然是少數人,他出席了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2018世界零售大會,在談到中西方消費者對快遞配送時效的要求差異時,他的言論卻引起了爭議。

怎麼回事呢?

消費者希望快點拿到自己的包裹,這肯定沒毛病,而快遞兩天到在中國是場“災難”,不少人覺得“不知妻美劉強東”肯定也沒寄過快遞,因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被不快的快遞坑過。比如網上買的菌包,到了都長出蘑菇了。

還有這樣的:甘肅蘋果第一次進京,為此我感謝各個單位15天的通力合作,我送給你們一首歌。中關村蹲,中關村蹲,中關村蹲完京大平面蹲,京大平面蹲,京大平面蹲,京大平面蹲完紫竹院蹲,紫竹院蹲,紫竹院蹲,紫竹院蹲完京大平面蹲。

還有杭州一位女士2014年“雙十一”買的羽絨服,2015年才收到!

除了小夥伴苦等快遞的悲慘經歷,為了驗證快遞不那麼快,《南方都市報》的記者曾在廣州相隔的兩個區,

越秀區和白雲區做了一個“同城寄快遞”的測試,選擇8家常用快遞公司寄同樣的快遞,結果只有順豐是當天到的,其他大部分是次日到,而申通更是花了3天多的時間才完成配送。同城是如此,跨省就更不用說了。

很多人質疑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偷懶,真相卻恰恰相反,不少快遞從業人員非常辛苦,幾乎一刻也沒有閑著。

基層的工作人員更是日夜顛倒。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首先跟快遞流程的繁瑣有關,一個包裹寄件流程分為收件、聚件、分件和送件,一旦有環節出錯,快遞就快不了。

其次是配置不夠高效,儘管順豐有著自己的貨運航班,它和京東的分揀機還是全國最高效的,但趕上雙十一,還是忙不過來。

而且在送件這一塊,國內大部分快遞小哥都使用電動車進行配送,但國家郵政管理局對快遞使用車輛的時速有著明確規定,導致送件這一塊也快不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快,全國的快遞公司都在技術上不斷更新,順豐的移動巴槍已經更新到第五代了,既能寄件出單又能打電話;就連挑選快遞小哥都用“大資料”進行分析,只為找到最合適的人進行配送。而京東還研製了無人機和機器人來配送快遞。王衛口中的不夠快是在技術領域還不夠智慧高效,但我們相信,通過技術不斷地革新,總有一天“6小時拿到快遞”不再是空談。

短秀菌:我不覺得快遞一定是越快越好,我甚至覺得“快遞”可以在一定限度內慢一點,快遞越快對於做快遞的來說就是效益的增加,但是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卻有很多的損失:比如,女人敗家的速度會更快,比如為了“快”導致亂甚至是破損的情況,還比如孩子為了自己剛買的玩具而變得缺乏耐心等等。快遞不是打仗,沒有那麼十萬火急會出人命,快遞的“快”必須建立在“穩准狠”的基礎上,你送得更安全,我買的更精准,我老公賺錢打拼的能力足夠“狠”。不然,快就只能帶來焦慮!

儘管順豐有著自己的貨運航班,它和京東的分揀機還是全國最高效的,但趕上雙十一,還是忙不過來。

而且在送件這一塊,國內大部分快遞小哥都使用電動車進行配送,但國家郵政管理局對快遞使用車輛的時速有著明確規定,導致送件這一塊也快不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快,全國的快遞公司都在技術上不斷更新,順豐的移動巴槍已經更新到第五代了,既能寄件出單又能打電話;就連挑選快遞小哥都用“大資料”進行分析,只為找到最合適的人進行配送。而京東還研製了無人機和機器人來配送快遞。王衛口中的不夠快是在技術領域還不夠智慧高效,但我們相信,通過技術不斷地革新,總有一天“6小時拿到快遞”不再是空談。

短秀菌:我不覺得快遞一定是越快越好,我甚至覺得“快遞”可以在一定限度內慢一點,快遞越快對於做快遞的來說就是效益的增加,但是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卻有很多的損失:比如,女人敗家的速度會更快,比如為了“快”導致亂甚至是破損的情況,還比如孩子為了自己剛買的玩具而變得缺乏耐心等等。快遞不是打仗,沒有那麼十萬火急會出人命,快遞的“快”必須建立在“穩准狠”的基礎上,你送得更安全,我買的更精准,我老公賺錢打拼的能力足夠“狠”。不然,快就只能帶來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