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後來的我們》:搴帷拜父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看《後來的我們》時有一段戲讓人哭的稀裡嘩啦,就是方小曉讀林建清父親那封信的那場戲。

當時只以為自己的眼淚在嘩嘩的流,沒想到周邊的觀眾都在啜泣、拭淚。這場催淚的大戲,不是苦情,也不是賣慘,只因為它將真情實感鐫刻在了觀眾心底,激發起了大眾最脆弱最敏感也最美好的心思情緒,從而有一種“搴帷拜父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的即視感。尤其是對那些在外打拼求學的遊子們而言,更是感同身受。

《後來的我們》以林建清、方小曉的分分合合為故事主線,

為觀眾獻上了一道有笑有淚的愛情麻辣大餐。不過,較之於影片的愛情脈絡,筆者更有感覺的卻是影片對親情的訴求和表達。

“回家”是《後來的我們》的重要線索。林建清與方小曉的邂逅始於他們乘坐同一列火車回家過年。後來,漂泊於北京的他們曾經因為要不要一起回家過年而有過爭執。影片的結尾也最終落腳於他們心中的歸途。

隨著林建清與方小曉的風風雨雨,後來的他們,更加懂得了家的概念,理解了親情的彌足珍貴。可以說,回家這個主題自始自終都貫穿在了影片之中,成為影片燃情、催淚的重要利器之一。

《後來的我們》對親情的打造尤為真實,很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

置身其中的感覺。林建清回家後被爸爸噓寒問暖,被親朋好友問東問西;明明自己在北京混的像狗一樣,住著群租房、吃著泡面,卻在電話裡告訴父親自己活的相當不錯,過年時還有火鍋大餐......遊子在外報喜不報憂的小細節,小碎念,分分鐘都在戳人淚腺,灼人心魂。

尤其是林建清成功之後要接走父親跟自己一起生活,而父親卻堅持不離家的時候,那份基於親情的父子衝突是很有特色所以也很有感染力的。

兒子想讓父親過上更好的生活,父親卻執意堅守自己的故鄉故土,從情感深處講,父與子都沒有錯,但這種矛盾和衝突卻又是不可調和的。當然,隨著時光的流逝,後來的林建清,尤其是成家立業有了自己孩子以後的林建清,對父親的理解,對家的理解,對親情的理解,也更加豐足平實了。

《後來的我們》中,井柏然、周冬雨與老戲骨田壯壯之間的父子、“父女”對手戲,演技派與實力派的碰撞,火花自然是流光溢彩。田壯壯扮演的父親是那種話很少卻很有魅力的角色,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起伏,沒有大吼大叫的臺詞對白,但看似小橋流水的表演,卻暗湧著真情實感的洶湧與磅礴。井柏然、周冬雨與田壯壯老師對戲時,也絕不輸陣,讓暖心又催淚的親情呈現在他們的面靨中、眼眸裡、情表上,真實不做作,流暢不突兀。或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林建清、方小曉、林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那份源自家庭的親情,卻一定會讓人感同身受。

《後來的我們》是才女劉若英作為導演的第一部大電影,從成片效果看,還真看不出劉若英是第一次當導演。劉若英自己也說過,這是一部拍給所有人看的電影,是一部教會人們如何去愛的電影。的確,通過林建清、方小曉的磕磕絆絆,通過林建清與林父的父子情,讓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去愛身邊人。

井柏然、周冬雨與田壯壯老師對戲時,也絕不輸陣,讓暖心又催淚的親情呈現在他們的面靨中、眼眸裡、情表上,真實不做作,流暢不突兀。或許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在林建清、方小曉、林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那份源自家庭的親情,卻一定會讓人感同身受。

《後來的我們》是才女劉若英作為導演的第一部大電影,從成片效果看,還真看不出劉若英是第一次當導演。劉若英自己也說過,這是一部拍給所有人看的電影,是一部教會人們如何去愛的電影。的確,通過林建清、方小曉的磕磕絆絆,通過林建清與林父的父子情,讓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去愛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