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間鳥道是滄桑——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3)

人間鳥道是滄桑

——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13)

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

雖然從佳木斯進入俄羅斯,見到的幾乎全部是河流、濕地、森林、草甸,但是, 4月27,“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乘車進入巴斯塔克國家森林公園時,

還是被它的博大和原生態深深震撼。

(保護區遠景。)

1.淨土

一條10米寬的非硬化道路筆直指向核心區,除了平緩的高低起伏,30公里沒有彎道。路邊的水窪子、草甸、灌木林、森林錯落分佈,此消彼長,很多面積不大的水窪子裡,

已經有綠頭鴨、鴛鴦進駐,雉雞不時橫道飛過,白樺林密密麻麻形成一道白色屏障,有時這樣的屏障又變成了落葉松、水曲柳。樹梢上是湛藍的天空,除了幾絲白雲,沒有一點雜色。

背陽處的水邊,一些積雪還沒有融化,刨開厚厚的落葉松和腐殖土,下面還有堅硬的凍土層。

(春到巴斯塔克。)

2.榮譽

4月27日,立碑的時候,本來應該是由保護區的領導和中國鳥人一起揭碑。但是保護區領導執意要安德列來揭牌,把這個榮譽讓給他們的保護工作者安德列。

安德列是德斯塔克保護區的科研人員,應該也是核心技術骨幹。從中國志願者所提交的資料上看,安德列得知大家是來尋找洞庭湖蒼鷺“鷺鷺”的巢穴,同時也知道同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馬志龍在作東方白鸛的研究。

所以,他對濕地範圍內的蒼鷺、東方白鸛準備了很詳細的資料。

(安德列和周自然共同為蒼鷺揭牌。)

開始,他給客人播放了一段用定點拍攝的視頻的蒼鷺的巢穴和育巢的過程,這正是大家需要的畫面。

蒼鷺“鷺鷺”就是在猶太州築了一個巢,在這裡育巢,他們捕食、育雛的畫面,被發佈在網上後,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而安德列知道志願者的想法,特意製作了視頻:在蒼鷺巢穴裡,有3只小蒼鷺,不斷張著嘴巴向著大鳥回來的方向等待父母從外來捕來小魚、昆蟲餵養它們,那種萌萌的畫面、那種貪吃的情景,都讓人覺得一種生命之初的索取。

(在山頂營地,安德列為隊員們燒開水吃乾糧。)

3.知音

安德列給大家介紹了蒼鷺在他們保護區的分佈和變化情況。從他的講話中,大致可以瞭解到,蒼鷺相對於其它鳥種,是優勢物種,而且他們來得比較早、巢穴也比較多,有的地方比較集中。

志願者分明感覺到,安德列是一個很愛這份工作、甚至有一點癡迷於做鳥類研究的人。

(安德列和他的同事。)

蒼穹之下,森林之間,恍惚走出伯牙、子期來。

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安德列對中國同道的到來,好像是遇到了知音,滔滔不絕講了很多保護區鳥類的事情。隨行的翻譯都跟不上步伐,以至有一部分因為講得比較專業,沒有翻譯過來。

(山項營地。)

4.倩影

志願者從立碑的山崗上下來就往回走,安德列帶大家去尋找蒼鷺和東方白鸛築巢的林子。

很容易就看到了東方白鸛的人工巢穴,看到了5只東方白鸛在草甸子裡覓食,距離是300米左右。

大家停下車,盡情地欣賞,其中有1只騰空飛起,又輕輕地落下,好像是給遠道而來的客人編舞。

巢穴是保護區給東方白鸛搭建的,但是東方白鸛實際在這裡沒有使用人工巢穴,估計它們有更好的條件在自然界中搭建新巢。

5.智慧

尋找蒼鷺過程中,安德列提出帶大家去看一個烏林鴞的巢穴。

車子拐進一片林子裡,只見高大的白樺樹和水曲柳樹互相交錯。在一片曾經被這裡的工作人員或伐木工人使用過的營地邊,有一棵高達15米的水曲柳樹上,有一個直徑將近1米的巢穴,當大家接近到50米的時候,一隻烏林鴞從他們20米處飛過去,落在遠處的樹上。安德列說,這是在引開我們的注意力。而經驗豐富的周海翔老師當然知道這是烏林鴞的小伎倆,所以大家繼續把注意力放在它的巢穴上。

當大家在距離它的巢穴20米的地方停下來、舉起望遠鏡、仔細地觀察巢穴的時候,看到1只烏林鴞正好瞪著大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這群不速之客。

(不動如山的烏林鴞。)

烏林鴞的巢非常高,所以巢內的情況不清楚,只是從日期推斷,它應該產完卵或者是已經有幼鳥。所以他在志願者到的前兩天,曾用專門爬樹的腳扣,試圖看看裡面卵的數量情況。

當接近烏林鴞巢的時候,遭到了成鳥的攻擊。成鳥用爪子抓傷了他的臂膀。

等於這次觀察就失敗了。到底有幾枚卵或者有沒有幼鳥,實際情況並不知道。

但是,志願者在接近巢穴20-30米左右拍攝的時候,在孵化或者在保護幼烏的烏林鴞並沒有離開巢的意思,只是在巢裡趴著探頭看著客人。

甚至有時候,頭還轉向另外一側,看來它心裡有底,大家實際上沒有辦法傷害他的。那個樹很高。

周海翔說,之前在大興安嶺做過調查,發現烏林鴞為了保護自己的巢和幼鳥,一般不會在巢周圍排泄糞便,都要飛出去排泄糞便。這個情況問了安德列,對此他不是太清楚。問他是否可以接近到樹下面檢查一下是否有排泄的糞便。他說沒問題。

(安德列的工作照,爬樹。)

不在周圍排泄糞便,也是他保護巢穴和幼鳥的生存策略。

周海翔到樹下仔細檢查了一下,沒有發現糞便的痕跡和羽毛的痕跡。因為烏林鴞的天敵是子雕,爬樹很厲害,如果它的糞便排泄在周圍,子雕的嗅覺就能找到它的巢穴,如果爬到樹上,幼鳥就很危險了。

中方志願者中很多人從來沒有如此接近地觀察過烏林鴞,有的甚至沒有看到過烏林鴞,這次能夠在兩位專家的帶領下,目睹這種珍貴鳥類的巢穴和真容,都覺得很滿足。

6.感動

從林子裡面出來,大家繼續往前走,去尋找蒼鷺。因為一路上,岳陽電視臺記者嚴欽海就說,說是到這裡來看蒼鷺,怎麼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呢?

說話間,坐在最前面的湖南日報記者張京明在喊:“看!蒼鷺。”

大家沿著他手指方向看到,在公路邊上隔著一個小水窪子,在一片草地上,一隻蒼鷺靜靜地站在那裡,安德列馬上招呼司機,把車子停下來,大家打開窗戶。

蒼鷺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鳥種;但是,中國鳥人在這裡看到這只蒼鷺,意義就不同了。雖然不是大家要尋找的“鷺鷺”,但是它很可能就是從“鷺鷺”一起從洞庭湖飛過千山萬水到這裡的。

嚴欽海靜靜地拍著他的視頻,大家都開始安靜,甚至有一點感動。大老遠的來到這裡,為“鷺鷺”立了一塊碑,而當地的政府部門也沒有因為蒼鷺這個物種的平凡,而對這個事情不聞不問,而是以極大的熱情來配合中國志願者這次立碑的活動。

(保護區領導接見志願者。)

這說明,在真正的關愛環境、保護自然、守護鳥類的人們心中,人與鳥、人與生命平等的觀念是沒有國界的。

俄羅斯方向的地方政府和教育系統,也希望中國志願者這次千萬裡的追蹤,來給他們的中小學生進行環境和生態的教育,用來給他們的學生培養一種愛護鳥類、愛護生命的精神。

正如德斯塔克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在辦公室跟周自然等所說的,他們保護區的進入是嚴格控制的,但是他很欣賞中國鳥人這種真正熱心的環保人,他們把保護區完全向中國志願者開放,而且派出副局長和骨幹技術人員給我們做周到的安排。

(當地學生和志願者在碑前合影。)

7.禮贊

文明有國界;但是候鳥沒有國界。“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認為,要把所有的候鳥都看作珍貴的生命。

這些年,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以及湖南環保志願者一直在為普通的生命寫故事,包括小天鵝“大喬”“小喬”“春春”“濤濤”、湖北漢水鐘祥護鳥人孫喜才;豆雁“黑豆”,“漢南”,小白額雁“寒寒”“沁沁”,斑嘴鴨“冬冬”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無一不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增加了正能量。

千里明月伴遷徙,蒼生一一留丹青。中國鳥人從洞庭湖到雙鴨山到猶太州,為一隻蒼鷺立下了傳奇。

(安德列站在蒼鷺巢穴標誌前。)

如果沒有衛星跟蹤,大家最多以為蒼鷺是一種階梯性遷徙的物種,誰也不會想到,它會飛行3000公里,從洞庭湖飛到俄羅斯。只有在衛星跟蹤出來之後,大家才清晰地發現,它的生命是如此的頑強和偉大。所以,才有周海翔教授2015年從東北跑到洞庭湖看“鷺鷺”的故事,所以也才有岳陽、長沙、瀋陽的志願者第一次走出國門為蒼鷺立碑的故事。這個立碑不是簡單的玩一下而已,而是作為真正熱愛環境、熱愛鳥類的人們對普通生命的禮贊。

(攝影:周自然,張京明,周海翔)

[責編:張脫冬]

(安德列和他的同事。)

蒼穹之下,森林之間,恍惚走出伯牙、子期來。

伯牙善鼓琴,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安德列對中國同道的到來,好像是遇到了知音,滔滔不絕講了很多保護區鳥類的事情。隨行的翻譯都跟不上步伐,以至有一部分因為講得比較專業,沒有翻譯過來。

(山項營地。)

4.倩影

志願者從立碑的山崗上下來就往回走,安德列帶大家去尋找蒼鷺和東方白鸛築巢的林子。

很容易就看到了東方白鸛的人工巢穴,看到了5只東方白鸛在草甸子裡覓食,距離是300米左右。

大家停下車,盡情地欣賞,其中有1只騰空飛起,又輕輕地落下,好像是給遠道而來的客人編舞。

巢穴是保護區給東方白鸛搭建的,但是東方白鸛實際在這裡沒有使用人工巢穴,估計它們有更好的條件在自然界中搭建新巢。

5.智慧

尋找蒼鷺過程中,安德列提出帶大家去看一個烏林鴞的巢穴。

車子拐進一片林子裡,只見高大的白樺樹和水曲柳樹互相交錯。在一片曾經被這裡的工作人員或伐木工人使用過的營地邊,有一棵高達15米的水曲柳樹上,有一個直徑將近1米的巢穴,當大家接近到50米的時候,一隻烏林鴞從他們20米處飛過去,落在遠處的樹上。安德列說,這是在引開我們的注意力。而經驗豐富的周海翔老師當然知道這是烏林鴞的小伎倆,所以大家繼續把注意力放在它的巢穴上。

當大家在距離它的巢穴20米的地方停下來、舉起望遠鏡、仔細地觀察巢穴的時候,看到1只烏林鴞正好瞪著大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這群不速之客。

(不動如山的烏林鴞。)

烏林鴞的巢非常高,所以巢內的情況不清楚,只是從日期推斷,它應該產完卵或者是已經有幼鳥。所以他在志願者到的前兩天,曾用專門爬樹的腳扣,試圖看看裡面卵的數量情況。

當接近烏林鴞巢的時候,遭到了成鳥的攻擊。成鳥用爪子抓傷了他的臂膀。

等於這次觀察就失敗了。到底有幾枚卵或者有沒有幼鳥,實際情況並不知道。

但是,志願者在接近巢穴20-30米左右拍攝的時候,在孵化或者在保護幼烏的烏林鴞並沒有離開巢的意思,只是在巢裡趴著探頭看著客人。

甚至有時候,頭還轉向另外一側,看來它心裡有底,大家實際上沒有辦法傷害他的。那個樹很高。

周海翔說,之前在大興安嶺做過調查,發現烏林鴞為了保護自己的巢和幼鳥,一般不會在巢周圍排泄糞便,都要飛出去排泄糞便。這個情況問了安德列,對此他不是太清楚。問他是否可以接近到樹下面檢查一下是否有排泄的糞便。他說沒問題。

(安德列的工作照,爬樹。)

不在周圍排泄糞便,也是他保護巢穴和幼鳥的生存策略。

周海翔到樹下仔細檢查了一下,沒有發現糞便的痕跡和羽毛的痕跡。因為烏林鴞的天敵是子雕,爬樹很厲害,如果它的糞便排泄在周圍,子雕的嗅覺就能找到它的巢穴,如果爬到樹上,幼鳥就很危險了。

中方志願者中很多人從來沒有如此接近地觀察過烏林鴞,有的甚至沒有看到過烏林鴞,這次能夠在兩位專家的帶領下,目睹這種珍貴鳥類的巢穴和真容,都覺得很滿足。

6.感動

從林子裡面出來,大家繼續往前走,去尋找蒼鷺。因為一路上,岳陽電視臺記者嚴欽海就說,說是到這裡來看蒼鷺,怎麼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呢?

說話間,坐在最前面的湖南日報記者張京明在喊:“看!蒼鷺。”

大家沿著他手指方向看到,在公路邊上隔著一個小水窪子,在一片草地上,一隻蒼鷺靜靜地站在那裡,安德列馬上招呼司機,把車子停下來,大家打開窗戶。

蒼鷺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鳥種;但是,中國鳥人在這裡看到這只蒼鷺,意義就不同了。雖然不是大家要尋找的“鷺鷺”,但是它很可能就是從“鷺鷺”一起從洞庭湖飛過千山萬水到這裡的。

嚴欽海靜靜地拍著他的視頻,大家都開始安靜,甚至有一點感動。大老遠的來到這裡,為“鷺鷺”立了一塊碑,而當地的政府部門也沒有因為蒼鷺這個物種的平凡,而對這個事情不聞不問,而是以極大的熱情來配合中國志願者這次立碑的活動。

(保護區領導接見志願者。)

這說明,在真正的關愛環境、保護自然、守護鳥類的人們心中,人與鳥、人與生命平等的觀念是沒有國界的。

俄羅斯方向的地方政府和教育系統,也希望中國志願者這次千萬裡的追蹤,來給他們的中小學生進行環境和生態的教育,用來給他們的學生培養一種愛護鳥類、愛護生命的精神。

正如德斯塔克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在辦公室跟周自然等所說的,他們保護區的進入是嚴格控制的,但是他很欣賞中國鳥人這種真正熱心的環保人,他們把保護區完全向中國志願者開放,而且派出副局長和骨幹技術人員給我們做周到的安排。

(當地學生和志願者在碑前合影。)

7.禮贊

文明有國界;但是候鳥沒有國界。“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認為,要把所有的候鳥都看作珍貴的生命。

這些年,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以及湖南環保志願者一直在為普通的生命寫故事,包括小天鵝“大喬”“小喬”“春春”“濤濤”、湖北漢水鐘祥護鳥人孫喜才;豆雁“黑豆”,“漢南”,小白額雁“寒寒”“沁沁”,斑嘴鴨“冬冬”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們無一不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增加了正能量。

千里明月伴遷徙,蒼生一一留丹青。中國鳥人從洞庭湖到雙鴨山到猶太州,為一隻蒼鷺立下了傳奇。

(安德列站在蒼鷺巢穴標誌前。)

如果沒有衛星跟蹤,大家最多以為蒼鷺是一種階梯性遷徙的物種,誰也不會想到,它會飛行3000公里,從洞庭湖飛到俄羅斯。只有在衛星跟蹤出來之後,大家才清晰地發現,它的生命是如此的頑強和偉大。所以,才有周海翔教授2015年從東北跑到洞庭湖看“鷺鷺”的故事,所以也才有岳陽、長沙、瀋陽的志願者第一次走出國門為蒼鷺立碑的故事。這個立碑不是簡單的玩一下而已,而是作為真正熱愛環境、熱愛鳥類的人們對普通生命的禮贊。

(攝影:周自然,張京明,周海翔)

[責編:張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