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外在中國出行體驗:沒有滴滴真的一籌莫展

作者:Hans Greimel

如果你是來過中國的老外,以下這種經歷你可能不陌生。

你和一群老外被困在酒店門口等計程車的長隊裡望眼欲穿,聰明的中國人卻一個個從你身邊泰然自若地走過,坐上他們用app叫來的網約車。

滴滴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的巨大力量,被這個場景凸顯得淋漓盡致。

所以上一次去上海的時候,我已經放棄打計程車了。

就連計程車司機也開始使用滴滴的打車app,這就類似美國的Uber和Lyft。如果沒有這款app,我真的一籌莫展。

當酒店服務員幫我在應用中輸入行程時,我的訂單經常被司機拒絕。人們告知我,這是因為路程太短,司機覺得不合算。

這周去參加北京車展時,我事先做好準備,在iPhone上下載了滴滴的英文版app,可以出發了!

我不會說任何中文,因此,如果要與司機交流上車地點,我會很緊張。但最終一切都很順利,一輛銀色的大眾速騰在不到3分鐘內到達我所在的位置,司機是35歲的張亮(Zhang Liang,

音譯)。

滴滴app操作起來類似Uber。滴滴將所有一切都翻譯成英語,並通過汽車圖片、車牌號碼和司機照片幫助用戶識別司機。

滴滴app的消息翻譯功能方便外國乘客和司機交流

隨著約到的車不斷駛近,我開始看到司機發給我的中文消息在app裡彈出,我只能猜測他想要告訴我什麼。

好在這款app提供英文快捷回復。輸入英文資訊後,點擊發送時,這些回復會自動翻譯成中文,再發給司機。

滴滴是中國網約車行業的重要力量。Uber已經體會到中國市場競爭之艱難,尤其是在2016年8月將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後。滴滴同時向Uber投資10億美元。

如今,隨著海外擴張步伐持續加速,滴滴也在其他市場對Uber發起進攻。例如在美國,滴滴與Lyft達成了平行的合作關係。

2016年初,滴滴曾推出過一款漫遊產品,讓滴滴使用者可以在美國打到Lyft的車輛。

從那時起,滴滴一直忙於組建廣泛的國際聯盟。滴滴與巴西最大的本土共用出行公司99結成了合作關係,其他合作夥伴還包括東南亞熱門的Grab、印度的Ola和歐洲的Taxify。而通過與Careem的戰略合作,滴滴還覆蓋了中東和北非地區。

繼今年年初完全收購巴西99之後,滴滴最近在南美再度發力,宣佈正式進軍墨西哥市場,

目前一切運營順利,受到當地居民的普遍歡迎。

滴滴在中國也正組建汽車業同盟軍

滴滴擁有強大的支持者。該公司的投資方包括中國的互聯網三巨頭:阿裡巴巴、騰訊和百度。此外,2016年蘋果也曾向滴滴投資10億美元。

兩年前,張亮辭去了汽車金屬廠的工作,成為了滴滴司機。每天工作6小時,每週5天,他每月的收入有4000到5000元人民幣。

儘管在城市裡開車帶客要比在破舊的工廠裡工作好,但張亮表示期待有更高的收入。問他接下來打算做什麼,他說“或許我可以成為企業高管的專屬司機。”也許這是滴滴可以開發的一條新服務線,説明素質高的司機為有出行需求的企業高管提供服務。

成為了滴滴司機。每天工作6小時,每週5天,他每月的收入有4000到5000元人民幣。

儘管在城市裡開車帶客要比在破舊的工廠裡工作好,但張亮表示期待有更高的收入。問他接下來打算做什麼,他說“或許我可以成為企業高管的專屬司機。”也許這是滴滴可以開發的一條新服務線,説明素質高的司機為有出行需求的企業高管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