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炷香”在古代到底是多長時間,與古人的計時方式有關

“一炷香”在古代到底是多長時間,“一炷香”這個時間概念的廣為流傳與古人的計時方式又有什麼關係呢?

時間觀念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一個人的時間觀念往往能夠決定這個人的很多方面,

現實生活中時間觀念強的人總是比那些患有嚴重“拖延症”的人在生活與學習中要順利得多!對現代的人來說時間的獲取與辨識似乎只是看一下手錶或者看一下手機就可以知道了,對於現代人非常簡單的事情可對於古人而言卻是非常困難的!

古人的計時方式相對于現代的計時方式而言並不是那麼的準確和持久,他們的計時方式都掣肘於很多客觀條件。中國的古人很早之前就利用太陽的日影來進行時間的計量,但是這種計時方式有很多的局限性往往受到天氣不可逆的影響,當天氣為陰天時,日晷計時的方式便行不通了,除去天氣的影響之外,日晷也受到地球公轉運動的影響,

在冬夏這兩個季節日晷的計時因為日出、日落時間的相差也給日晷計時帶來了很多麻煩,當然除卻日晷之外古人還發明了漏壺用於計時,但是漏壺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說漏壺的容量有限,需要不時地去加水,其次就是當漏壺水量充足時水壓變大會導致滴漏的速度加快,而當漏壺水量變少時水壓也隨之變小,滴漏速度也會相應變慢,同理沙漏也存在這樣的缺陷,
這些小的因素會導致時間測定的不準確,但是總體來說或是為古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拋卻日晷、沙漏、漏壺計時的方式外,還有一種操作簡單而且準確度相對與前兩者更加精准的計時方式,那就是燃燒香燭來計時。雖說這種計時方式相對於前兩者較為準確而且便於操作,但是這種方式還是受制於風力、香燭的長短、香燭的原料、空氣與香燭的幹濕度等諸多因素,

故而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是完全相同的!

那麼古人口中所說的“一柱香的時間”到底有多長時間呢?據相關的史料記載一炷香的時間約為半個時辰,換算成現在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小時,而一炷香這個概念最早源于僧人打坐,僧人因為生活環境的影響,香燭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這些僧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的發現了香燭燃燒會有一定的時間這一現象,

於是他們便開始用燃燒香燭的方式來計算時間。

發展到後來,在元朝時期天文學家郭守敬便制做出精巧的“屏風香漏”,這種通過改良的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應對相應的刻度的計時的計時方式,一經造出便在民間廣為應用,成為了民間計時的主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