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呂岩《牧童》:唐詩裡牧童的愜意生活

呂岩《牧童》:唐詩裡牧童的愜意生活

丁啟陣

丁啟陣書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1

這首詩所署作者名呂岩,就是宋代以來世俗傳說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教奉為純陽祖師呂祖或呂帝的呂洞賓。但是,唐代文獻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呂岩的記載,所有記載均始于宋初。按照宋人的說法,呂岩是唐末人。

宋人記載的傳說裡,呂岩是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呂渭(做過禮部侍郎)的孫子。至於是否中過科舉,

是否做過官,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他鹹通(860-874)初年考中進士,兩次出任縣令。有說他參加過進士考試,但未及第。

從呂岩日後成為道家祖師這一情況看,當初攜家棲隱的原因——唐末黃巢農民起義,是可信的。換言之,他是因為躲避戰亂而遠離俗世的。不難想像,他有過一個棲隱鄉野、潛心學道的時期。

大致可以推測,這首詩的寫作時代是唐朝末年。

2

詩歌表現牧童的生活,語言淺顯易懂。

草地鋪展在原野上,有六七裡長。可見這是一個適合放牧(牛羊)的地方。晚風裡,隨意吹幾聲笛子,說明牧童是個有趣味、有愛好之人。一二兩句,表現牧童白天放牧情形。

三四兩句表現牧童夜晚的生活:先是吃晚飯,然後是睡眠。黃昏飽餐,蓑衣臥月,說明牧童生活無憂,隨性。

3

筆者少年時代生活在農村,也曾做過牧童——中小學時代的寒暑假,須參加生產隊的勞動,暑假多被指派擔任牧童角色。

因此,願意對詩歌所表現的牧童生活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回首數十年前的往事,牧童生涯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我不懂音樂,給我一支笛子,我無法吹出悠揚動聽的曲調。但是,如果不講究,不深究,勉強也可以說是我會“弄笛”的,樹葉、柳笛、青蒜葉、杏核鼓(取杏核,橫側面各磨出一小洞,掏空果肉,側洞上貼竹膜,將橫洞端塞進鼻孔,鼻子呼氣,即能嗡嗡作聲,

有如B-BOX)之類,我兒時都曾玩過。因為生性魯愚頑劣,也因為特殊年代的風尚,我做牧童的時候,沒有牛角掛書、且行且讀那麼上進。但是,偶爾帶本小說,看上幾頁,也是有過的。

當牛在溪灘草地、山麓地帶安分吃草時,眾牧童嬉戲打鬧,下象棋,打撲克,也是難得的快樂時光。

根據數年暑假牧童生活的親身感受,我認為,詩歌中的牧童生活是詩化、美化了的,既不真實,也不全面。或者說,

這是詩人眼睛所看到的牧童生活的表面情況。牧童真正的生活並非如詩中所表現的一味地輕鬆,愜意。

我的江南家鄉,村莊、人口都很稠密,草鋪橫野六七裡的優良牧場,我從未見過。若是有,那真是牧童莫大的幸福。我的家鄉沒有那麼大一塊草地可供放牧,田頭、溪邊、山腳,放牧的時候,都需要時時留心提防,不能盡興玩耍。否則,牛脖子一揚,吃了莊稼;牛角一挑,掀了人家長輩的棺材;小則挨家長訓斥,大則引起家族糾紛。

再者,即使有那麼一大塊草地,你去我也去,大家天天都去那裡放牧,牧草也早被啃禿了。農民視牛為寶,是不捨得讓它們挨餓掉膘的。否則,田地拋荒,挨餓的可就是農民了。反正,我做牧童的時候,家長、生產隊長們是不允許我們把牛趕往那種草場的。所有紮堆放牛、玩遊戲、下棋、打牌之類的樂事,都是背著家長、生產隊長們偷偷進行的。按照家長、隊長們的意願,是需要化整為零打遊擊戰的,哪裡草長,到哪裡放牧。

詩的最後一句,穿著蓑衣仰面而臥,也不是什麼愜意的事情。製作蓑衣的材料有兩類:棕櫚,乾草。我家鄉多棕櫚樹,蓑衣多以棕櫚製作。棕櫚製成的蓑衣,結實得刀槍不入,可以當鎧甲穿。但是,棕櫚絲紮人如刺,躺在上邊睡覺,無異於如坐針氈。用蒲草之類乾草製作,可能會柔軟一些,但是,禦寒的性能極差。蓑衣當被,恐怕夜寒侵體,人為瑟瑟,根本無心賞月的。《漢書·王章傳》的“牛衣對泣”,講的是書生王章貧病交加,連妻子都無法養活,只好勸妻子離開自己去另嫁他人,謀求生路。

總而言之,讀詩時不妨認為詩人描寫了牧童輕鬆愜意的生活,但是,現實世界裡,牧童的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苦的。誰見過富貴人家打發子弟去做牧童的呢?

當然,詩人實際上只是借牧童生活表現自己超脫世俗的思想,這是境界的問題,不必較真。

大則引起家族糾紛。

再者,即使有那麼一大塊草地,你去我也去,大家天天都去那裡放牧,牧草也早被啃禿了。農民視牛為寶,是不捨得讓它們挨餓掉膘的。否則,田地拋荒,挨餓的可就是農民了。反正,我做牧童的時候,家長、生產隊長們是不允許我們把牛趕往那種草場的。所有紮堆放牛、玩遊戲、下棋、打牌之類的樂事,都是背著家長、生產隊長們偷偷進行的。按照家長、隊長們的意願,是需要化整為零打遊擊戰的,哪裡草長,到哪裡放牧。

詩的最後一句,穿著蓑衣仰面而臥,也不是什麼愜意的事情。製作蓑衣的材料有兩類:棕櫚,乾草。我家鄉多棕櫚樹,蓑衣多以棕櫚製作。棕櫚製成的蓑衣,結實得刀槍不入,可以當鎧甲穿。但是,棕櫚絲紮人如刺,躺在上邊睡覺,無異於如坐針氈。用蒲草之類乾草製作,可能會柔軟一些,但是,禦寒的性能極差。蓑衣當被,恐怕夜寒侵體,人為瑟瑟,根本無心賞月的。《漢書·王章傳》的“牛衣對泣”,講的是書生王章貧病交加,連妻子都無法養活,只好勸妻子離開自己去另嫁他人,謀求生路。

總而言之,讀詩時不妨認為詩人描寫了牧童輕鬆愜意的生活,但是,現實世界裡,牧童的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苦的。誰見過富貴人家打發子弟去做牧童的呢?

當然,詩人實際上只是借牧童生活表現自己超脫世俗的思想,這是境界的問題,不必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