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澄海人為什麼稱男人為“禾埔”、女人為“嗟畝”?原來是因為

澄海話中的福建閩音遺存

(澄海蘇北中學 許旭綿)

澄海民間把小孩語音不正,稱為“學老”,讀作“鶴祼”。於是就有人說潮汕話是最難學的話,要學到老。潮汕話真的是難學,但我們作為母語,

也不必學到老吧。

元蒙滅宋,造成趙氏皇室南遷,和大批南宋福建遺民一起輾轉入潮。大明開國以後,又有大量閩人源源不斷南下潮州,其中以莆田人最多。潮州原住民稱南遷入潮的福建人為“福佬”。閩人入潮之後,學說潮州話,類似現在外省人說潮汕話,

總有一些發音拗不過來,聽起來怪怪的,帶有明顯的閩音。雖然說的是潮州話,但一聽就知道是福佬。到後來,就把孩子學說話時發音不正也稱為“福佬”。再後來,演變成“鶴祼”了。現在惠州和海陸豐一帶,也稱本地語言為“學老話”,與我們的說法同根同源。而在福建,也有“福佬話”一說,他們再向上追根溯源,認為福建人的祖先來自中原的黃河洛水流域,所以考證出福佬話,
來自“河洛話”,是中原古音。

福建人入潮幾百年了,原來的閩音全然消失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的潮汕話,其實已經是古中原正音與古潮州話、古閩音混合的產物。

根據專家考證,在潮汕話中,有很多閩音。

惠來縣葵潭鎮的“葵”,葵扇的葵,葵笠的葵,讀“郭”字第8聲。

花開時花瓣有單層和多層,潮汕話把多層花瓣稱為“重台”,這個“台”字讀“歹”字第5聲,唐詩“異花何必更重台”,燭臺的台,祝英台的台,都這樣讀。

此外,吵鬧叫“冤家”,失明叫“青盲”,男人叫“大夫(禾埔)”,姿娘叫“嗟畝”,家公叫“大官(禾官)”,家婆叫“大家(禾家)”操心叫“摳心扒腸、摳心扒腹”,

快快叫“是是”,買物叫“交關”,不知叫“唔知”,他們叫“因”,逃走叫“遼”等等。這些全部是閩音遺存。

本文主要參考了樟林鄉賢黃光舜先生著作《閑堂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