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侯勇說窮怕了於是貪了一屋子現金 該給孩子怎樣的財商教育

在追熱播劇《人民的名義》的各位親們,一定對開頭兩集中侯勇演繹的某小官巨貪趙德漢印象深刻。居所破舊,衣著樸素,吃著沒有醬的炸醬麵,騎著自行車上班,但卻貪了一屋子的現金——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面對滿滿一冰箱的人民幣,

他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拍了。

excuse me?!究竟是因為窮所以貪?還是沒有財商所以貧窮所以錯誤獲取金錢?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今天,

我們就來聊聊如何跟孩子“談錢”這個話題。

什麼是“財商”

我們通常認為財商就是學賺錢。其實這是一個片面觀點。按美國作家兼企業家羅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富爸爸窮爸爸》裡的說法:

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關理財的教育。錢來了又去,但如果你瞭解錢是如何運轉的,你就有了駕馭它的力量,並開始積累財富。光想不幹的原因是,絕大部分人接受學校教育後,卻沒有掌握錢真正的運轉規律,

所以他們終生都在為錢而工作。

也就是說,財商(Financial Quotient)反映了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財富及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所謂的“價值觀”);二是正確應用財富及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具體來說,就是:

清楚我要的是什麼:平衡購買力與購物欲

清楚我如何獲得想要的:製作夢想儲蓄罐

清楚我的購買力從何而來:用勞動來賺錢

清楚我要的是什麼:平衡購買力與購物欲

如果你只買一隻口紅,這是基本需要。

如果你買5只以內的口紅,這是扮美的欲望。

如果你為了在朋友圈炫耀而狂買1000只名牌口紅,這是任由虛榮心控制了你。

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年幼時,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陀螺,害怕自己沒有而被大家嘲笑,就要爸爸也給他買一個,但其實他自己根本不喜歡玩陀螺。默多克的媽媽告訴他,既然打算要買一樣東西,為什麼不買自己既喜歡又需要的東西呢?這句話伴隨了默多克傳奇的一生。

孩子餓了要吃東西,是基本需要,是在滿足人體的進食需求。但如果孩子饞了要吃糖果,

則是欲望。需求是有限的,重複的,事關人類的基本生存問題。欲望則是對這個宇宙無限的渴求。它無邊無際,並始終充滿活力地更新著。

父母當然不能滿足孩子的一切欲望。無原則的“富養”只會讓孩子陷入拜金的泥潭。但為了“窮養”而機械拒絕孩子的所有渴望,也會使他失去愛的安全感。父母的正確做法,應該是滿足孩子基本需要的同時,教會他們與欲望和諧共處。正如家庭治療師宮學萍老師所說:

不管是錢還是性或其他,我們管教孩子的目的,都不是說讓他們儘量避免體會到這些最基本也最人性的欲望,而是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對這些欲望的把控感,讓自己可以同這些欲望和諧相處。

因此,在財商教育中,家長們要讓孩子知道,比起他們此起彼伏的購物欲望,可支配的金額是有限的(對於大人來說也是一樣)。比如,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買糖果和玩具,父母制定花錢規則,孩子決定怎麼花。但是如果孩子把錢提前花光了,爸爸媽媽也一定不能心軟再額外補給他們。這一點,尤其要跟祖輩們統一戰線。

可是如果孩子想要湯瑪斯小火車,可是他這期的零花錢不購買,怎麼辦?可以借機教會他:

清楚我如何獲得想要的:製作夢想儲蓄罐

夢想儲蓄罐的創意源自一本書《小狗錢錢》。這本書是德國作家、“歐洲第一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所著,用生動的理財童話教會你:如何從小學會支配金錢,而不是受金錢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樣思考,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錢;如何進行理財投資,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早日實現財務自由。雖然是一本“給孩子看的書”,但因為內容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啟蒙,是一本老少鹹宜的好書。

書中的小女孩,就在小狗的指導下,寫出想成為有錢人的十個理由,從中挑出三個最為重要的,將這三個抽象的理由變為具體的、視覺化的圖片,將這些圖片貼在你的筆記本上,稱之為“夢想相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亂花錢。

因此,我們也可以給寶寶找來一個儲蓄罐,貼上湯瑪斯小火車的圖片,讓寶寶把想用來買該玩具的零用錢存進去。如果寶寶很激動的放入所有零用錢,家長們也不必干涉,只是在他又想買糖果時提醒他:親愛的,你的錢已經存進夢想儲蓄罐了,如果你現在買糖果吃那麼你就要晚點才能買小火車。所以,是吃糖果還是買玩具,你自己決定。

但是,實現夢想的唯一管道只是“節流”嗎?回歸我們的開頭,趙德漢所說的“窮怕了”卻攢了一屋子現金,其實是中國很多家長錯誤的財富觀導致的:一直以來很多家庭都是拿著固定的工資,認真計算著開銷,但從來不知道“開源”。當孩子渴望獲得什麼時,家長卻在痛說掙錢多麼不容易。那麼這種“哭窮”的教育和溝通方式,最大的壞處就是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因為窮所以不能/不配得到。

能不能換個思路,把掙錢的艱辛和全家一起來創造美好生活的努力和愉悅結合在一起?把提高賺錢能力與獲得喜歡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比如當孩子糾結是用零用錢買糖還是買玩具時,我們還可以鼓勵他付出勞動賺點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

清楚我的購買力從何而來:用勞動力來賺錢

前面說的兩點(控制欲望,儲蓄夢想)談論的是如何用錢。財商教育的另一面則是如何賺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正確認知金錢,既不能覺得錢是髒東西(反省下,當孩子摸錢的時候你有沒有說“髒,別碰”),也不能覺得錢是萬能的。就像《小狗錢錢》中所說:

錢本身既不會使人幸福也不會帶來不幸。金錢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壞。只是當錢屬於一個人的時候,它才會對這個人產生好的或者壞的影響。然後,錢要麼被用作好的用途,要麼被用作壞的用途。一個幸福的人有了錢會更幸福,一個悲觀憂慮的人,錢越多煩惱就越多。錢是一個放大鏡,它幫你更充分地展現出你本來的樣子。好人可以用錢做很多好事,而如果是盜賊,那你很可能會把錢揮霍在一些蠢事上。

正確認知金錢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孩子付出勞力換取金錢,提高自己的購買力。這裡,我不贊同孩子做家務有錢拿的做法。我們來看這段對話:

孩子:媽媽,為什麼我今天拖地,你不給我錢呢?我同學幫家裡幹活都有錢拿。

媽媽:因為你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幫忙做家務是你的義務啊。爸爸媽媽也在做飯洗衣服,我們也沒找你要錢啊。

孩子:那我怎樣才能賺到錢?

媽媽:你可以幫我們洗車,這樣我可以把本要付給洗車店的20元,加進你的零用錢裡。或者你帶皮皮(小狗)出門玩時,可以問問鄰居阿姨是否願意付錢你幫忙遛狗。

因此,在家庭分工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必須承擔的家務活,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間和玩具等。也可以問問孩子願不願意多幹爸爸媽媽的那部分活兒(比如照顧小狗、給植物澆水等),以獲得“工錢”,使孩子嘗到靠自己雙手掙錢的喜悅,增加信心。

只有當孩子瞭解到金錢的價值,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才能更合理的花錢。我認為這才是財商教育的真諦。

下一篇,我們會介紹幾個提高孩子財商的小遊戲,不要走開哦!

不管是錢還是性或其他,我們管教孩子的目的,都不是說讓他們儘量避免體會到這些最基本也最人性的欲望,而是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對這些欲望的把控感,讓自己可以同這些欲望和諧相處。

因此,在財商教育中,家長們要讓孩子知道,比起他們此起彼伏的購物欲望,可支配的金額是有限的(對於大人來說也是一樣)。比如,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用錢買糖果和玩具,父母制定花錢規則,孩子決定怎麼花。但是如果孩子把錢提前花光了,爸爸媽媽也一定不能心軟再額外補給他們。這一點,尤其要跟祖輩們統一戰線。

可是如果孩子想要湯瑪斯小火車,可是他這期的零花錢不購買,怎麼辦?可以借機教會他:

清楚我如何獲得想要的:製作夢想儲蓄罐

夢想儲蓄罐的創意源自一本書《小狗錢錢》。這本書是德國作家、“歐洲第一理財大師”博多·舍費爾所著,用生動的理財童話教會你:如何從小學會支配金錢,而不是受金錢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樣思考,正確地認識和使用金錢;如何進行理財投資,找到積累資產的方法,早日實現財務自由。雖然是一本“給孩子看的書”,但因為內容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啟蒙,是一本老少鹹宜的好書。

書中的小女孩,就在小狗的指導下,寫出想成為有錢人的十個理由,從中挑出三個最為重要的,將這三個抽象的理由變為具體的、視覺化的圖片,將這些圖片貼在你的筆記本上,稱之為“夢想相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亂花錢。

因此,我們也可以給寶寶找來一個儲蓄罐,貼上湯瑪斯小火車的圖片,讓寶寶把想用來買該玩具的零用錢存進去。如果寶寶很激動的放入所有零用錢,家長們也不必干涉,只是在他又想買糖果時提醒他:親愛的,你的錢已經存進夢想儲蓄罐了,如果你現在買糖果吃那麼你就要晚點才能買小火車。所以,是吃糖果還是買玩具,你自己決定。

但是,實現夢想的唯一管道只是“節流”嗎?回歸我們的開頭,趙德漢所說的“窮怕了”卻攢了一屋子現金,其實是中國很多家長錯誤的財富觀導致的:一直以來很多家庭都是拿著固定的工資,認真計算著開銷,但從來不知道“開源”。當孩子渴望獲得什麼時,家長卻在痛說掙錢多麼不容易。那麼這種“哭窮”的教育和溝通方式,最大的壞處就是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因為窮所以不能/不配得到。

能不能換個思路,把掙錢的艱辛和全家一起來創造美好生活的努力和愉悅結合在一起?把提高賺錢能力與獲得喜歡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比如當孩子糾結是用零用錢買糖還是買玩具時,我們還可以鼓勵他付出勞動賺點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

清楚我的購買力從何而來:用勞動力來賺錢

前面說的兩點(控制欲望,儲蓄夢想)談論的是如何用錢。財商教育的另一面則是如何賺錢。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讓孩子正確認知金錢,既不能覺得錢是髒東西(反省下,當孩子摸錢的時候你有沒有說“髒,別碰”),也不能覺得錢是萬能的。就像《小狗錢錢》中所說:

錢本身既不會使人幸福也不會帶來不幸。金錢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壞。只是當錢屬於一個人的時候,它才會對這個人產生好的或者壞的影響。然後,錢要麼被用作好的用途,要麼被用作壞的用途。一個幸福的人有了錢會更幸福,一個悲觀憂慮的人,錢越多煩惱就越多。錢是一個放大鏡,它幫你更充分地展現出你本來的樣子。好人可以用錢做很多好事,而如果是盜賊,那你很可能會把錢揮霍在一些蠢事上。

正確認知金錢的基礎上,可以鼓勵孩子付出勞力換取金錢,提高自己的購買力。這裡,我不贊同孩子做家務有錢拿的做法。我們來看這段對話:

孩子:媽媽,為什麼我今天拖地,你不給我錢呢?我同學幫家裡幹活都有錢拿。

媽媽:因為你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幫忙做家務是你的義務啊。爸爸媽媽也在做飯洗衣服,我們也沒找你要錢啊。

孩子:那我怎樣才能賺到錢?

媽媽:你可以幫我們洗車,這樣我可以把本要付給洗車店的20元,加進你的零用錢裡。或者你帶皮皮(小狗)出門玩時,可以問問鄰居阿姨是否願意付錢你幫忙遛狗。

因此,在家庭分工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必須承擔的家務活,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間和玩具等。也可以問問孩子願不願意多幹爸爸媽媽的那部分活兒(比如照顧小狗、給植物澆水等),以獲得“工錢”,使孩子嘗到靠自己雙手掙錢的喜悅,增加信心。

只有當孩子瞭解到金錢的價值,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才能更合理的花錢。我認為這才是財商教育的真諦。

下一篇,我們會介紹幾個提高孩子財商的小遊戲,不要走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