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資管新規正式落地!100萬億大洗牌,資產大騰挪時代正式開啟

2018年4月27日,在徵求意見稿發佈將近半年之際,《資管新規》不負眾望的發佈了。小妹作為財經類編輯,當然要第一時間和大家嘮嗑嘮嗑。

《資管新規》的正式稿,開啟了大資管行業的統一監管的新時代。

相比徵求意見稿,正式稿在充分吸收了來自市場和社會中科學合理的意見之後,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相關條款有所修改和完善。

資管就是資產管理,就是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等,把募集來的資金或者被人託管的財產,

進行運作投資,獲取收益的行為。

那麼,很顯然,我們大宇宙行的銀行理財業務,就是銀監會批准的資管業務。相比其他類型的資管業務,銀行理財投資策略較保守,產品收益不算高。

小妹先來給大家總結幾條關於《資管新規》的要點:

1. 【過渡期】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

2.【打破剛兌】打破剛兌的基本原則沒有動搖,對剛兌行為的舉報獎勵原則沒有變化,但受理舉報的部門由“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改為“金融管理部門”,並高度強化了外部審計機構的責任。“外部審計機構在審計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依法追究相應責任或依法依規給予行政處罰,並將相關資訊納入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

建立聯合懲戒機制。”

3.【提前完成有激勵】相比於徵求意見稿,新增“對提前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適當監管激勵”的表述。我們此前觀點認為,不排除定向降准等手段作為激勵措施。

4.【合格投資者】放鬆對個人合格投資者認定門檻,符合家庭淨資產300萬/家庭總資產500萬/個人3年均收入40萬三者之一,新增淨資產300萬門檻降低;(具有 2 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 300 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 500 萬元,或者近 3 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 40 萬元)

5.【公募銀行理財投資範圍】除非銀行理財新出管理辦法予以另行規定,否則公募銀行理財投資範圍將比照其他公募產品執行,不再受主要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的限制,不再可以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公募產品主要投資風險低、流動性強的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

除法律法規和金融管理部門另有規定外,不得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公募產品可以投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但應當符合法律法規以及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

6.【投資信貸資產】資產管理產品不能直接投資銀行信貸資產,相比徵求意見稿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投資銀行信貸資產”表述減少了“或間接”三個字;但在具體細則出臺前,尚不明確“間接”投資銀行信貸資產的途徑。

那麼現在的《資管新規》較此前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1 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明確核心要素

正式檔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額管理等監管措施,引導商業銀行有序壓縮非標存量規模。

變化2 淨值化管理明確金融資產計量原則

在產品淨值化管理方面,《意見》要求資產管理(以下簡稱資管)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準,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金融資產,同時考慮到部分資產尚不具備以市值計量的條件,兼顧市場訴求,允許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

變化3 平等准入 從根源上消除多層嵌套

在消除多層嵌套方面,《意見》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要求監管部門對資管業務實行平等准入,促進資管產品獲得平等主體地位,從根源上消除多層嵌套的動機。同時,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變化4 杠杆水準方面強調分類統一

在統一杠杆水準方面,《意見》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和承受力,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等級設置了不同的負債杠杆,參照行業監管標準,對允許分級的產品設定了不同的分級比例。

變化5 分級產品範圍擴容 兩類產品不再禁止

不得進行份額分級的產品範圍有所縮小,如投資于單一投資標的私募產品,投資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比例超過50%的私募產品,不在限制之列。

變化6:過渡期延長 “新老劃斷”規則明確

過渡期較徵求意見稿延長了1年半時間,給予金融機構更為充足的整改和轉型時間。相比徵求意見稿的要求,正式檔允許金融機構在過渡期內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小妹認為對於我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銀行機構只收取管理費的要求可能會放鬆,但由投資者獲得大部分投資收益將成大概率事件,這意味著投資者也將不得不承擔投資表現不佳引致的虧損成本。由此,‘剛性兌付’機制將逐漸被打破,2018年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佈的預期收益率水準。

這意味著再也沒有所謂的保本理財,銀行理財收益的波動範圍趨於擴大,投資者將承受與風險相適應的收益率水準。

那麼現在的《資管新規》較此前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1 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明確核心要素

正式檔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額管理等監管措施,引導商業銀行有序壓縮非標存量規模。

變化2 淨值化管理明確金融資產計量原則

在產品淨值化管理方面,《意見》要求資產管理(以下簡稱資管)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明確剛性兌付的認定及處罰標準,鼓勵以市值計量所投金融資產,同時考慮到部分資產尚不具備以市值計量的條件,兼顧市場訴求,允許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金融資產以攤余成本計量。

變化3 平等准入 從根源上消除多層嵌套

在消除多層嵌套方面,《意見》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要求監管部門對資管業務實行平等准入,促進資管產品獲得平等主體地位,從根源上消除多層嵌套的動機。同時,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變化4 杠杆水準方面強調分類統一

在統一杠杆水準方面,《意見》充分考慮了市場需求和承受力,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等級設置了不同的負債杠杆,參照行業監管標準,對允許分級的產品設定了不同的分級比例。

變化5 分級產品範圍擴容 兩類產品不再禁止

不得進行份額分級的產品範圍有所縮小,如投資于單一投資標的私募產品,投資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產比例超過50%的私募產品,不在限制之列。

變化6:過渡期延長 “新老劃斷”規則明確

過渡期較徵求意見稿延長了1年半時間,給予金融機構更為充足的整改和轉型時間。相比徵求意見稿的要求,正式檔允許金融機構在過渡期內發行老產品對接未到期資產。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小妹認為對於我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銀行機構只收取管理費的要求可能會放鬆,但由投資者獲得大部分投資收益將成大概率事件,這意味著投資者也將不得不承擔投資表現不佳引致的虧損成本。由此,‘剛性兌付’機制將逐漸被打破,2018年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佈的預期收益率水準。

這意味著再也沒有所謂的保本理財,銀行理財收益的波動範圍趨於擴大,投資者將承受與風險相適應的收益率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