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多跑一次|養老保險遲了兩年,只因遷移戶口的一次手寫失誤~

近日,年近65歲的蔣大伯將分別印有“心系民眾 最美警所”和“勤廉心系百姓 最美公安視窗”的兩面錦旗送到臨安公安分局太湖源派出所和臨安行政服務中心公安視窗,對太湖源派出所和分局公安視窗圓了他的心願表示感謝。

說到自己的心願,蔣大伯顯得很開心。蔣大伯原來是諸暨人,1982年與現在的妻子結婚後,因為結婚,他的戶口也隨之遷到臨安太湖源,在遷出過程中由於出現手寫失誤,將蔣大伯的出生日期寫成了1955年,

整整小了2歲,導致了戶口本和身份證上的年齡與實際不符,起初蔣大伯並沒在意比實際年齡小兩歲的問題。

直到去年,蔣大伯發現與他同齡的人都已經開始享受養老福利了,而他卻還需要繼續繳納養老保險金,蔣大伯一頭霧水,詢問了許多人終於發現問題就出在戶口登記的出生年份上,這樣一來自己還得再繳納兩年的養老保險金。知道這個情況後,蔣大伯心急如焚,

拿著僅有的一張與前妻的結婚申請書回到諸暨奔波於醫院和其他部門,但因無法溯源都被委婉回拒了,這件事成為蔣大伯的心結。

2017年12月初,蔣大伯帶著一份材料到臨安公安分局太湖源派出所戶籍視窗諮詢是否能更改出生年月。太湖源派出所教導員王斌接待了蔣大伯,看到為身份證到處奔波的大伯,心裡不是滋味,但是蔣大伯手上僅僅只有一張1973年其與前妻的結婚申請書,

而且申請書中蔣大伯的出生年月存在手工塗改的情況,王斌馬上聯繫了蔣大伯原戶籍地諸暨的當地派出所,調閱蔣大伯的戶籍檔案,但卻沒有此資訊。僅一張有手工塗改情況的結婚申請書顯然不能證明蔣大伯的出生年月存在錯誤,王斌立即將此情況向分局公安視窗負責人彙報,對蔣大伯的情況進行分析研判。

為了查詢蔣大伯的戶口資訊,在業務部門指導下教導員王斌連續兩次趕往大伯原戶籍地諸暨草塔鎮,認真查詢了蔣大伯的戶口遷移軌跡和所有能反映他出生日期的戶籍底冊,終於通過諸暨市檔案局和當地派出所,找到了蔣大伯原始的戶籍檔案,發現蔣大伯的出生年月是1953年,同時,

王斌當場就聯繫蔣大伯的村委幹部、兄弟和前妻,他們到場後,認真給他們製作了詢問筆錄,並收集好蔣大伯的戶籍資料。在取得這些證據後,他馬上就將資料整理好,報送至上級機關。

前不久,蔣大伯終於領到新的身份證和戶口本。“跑了大半年都沒辦成的事情,沒想到遇到這麼負責的民警,真好。”蔣大伯開心地說。

今年以來,臨安公安分局持續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理念已滲透到公安為民辦事的方方面面,轉變服務意識,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緊緊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創新推出多項便民、惠民舉措。

供稿:臨安公安

轉變服務意識,化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緊緊圍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創新推出多項便民、惠民舉措。

供稿:臨安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