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知識等於智慧嗎?人的成就取決於知識還是智慧?

我們先來看看現代社會,家庭對孩子培養上的總體趨勢:即特別注重多才多藝的技能培養,

更希望能把他們造就成神童。打小就開始學英語、學舞蹈、學書法、學鋼琴、學下棋、學畫畫、學寫作、學電腦、背唐詩宋詞等等,從知識累積上說“活到老學到老”,本無可厚非。

另外,現代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與以往不同的是,人們正重新對資源的重要性進行定位。在變化的思想視野中發現,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不再是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

而是知識,這也是資訊時代發展必然趨勢的產物。

於是,注重對知識的學習隨著國際管理大師彼德聖吉的著作《第五項修煉》成為風潮。“學習為創新應變之道”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學習型組織,宣導團隊學習,比誰學得多、學得快、“快魚吃慢魚”、超級成功學等等膚淺的知識思想、學習思想充斥培訓界(這必然為學難以致用的實效問題埋下伏筆)。

但,是否就能據此說:我們現代的孩子,我們現代人比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等古今聖賢更有智慧呢?!答案是否定的,知識不等於智慧。

就知識的量來論,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等古今聖賢不懂電腦、不知網路、不會英語,現代文明的很多科技知識等人造知識都沒有接觸過,肯定不如現代人,

但為什麼後人研究他們的著作卻汗牛充棟,至今仍不能窮盡其意;為什麼這些聖賢的思想能光耀古今,發源並持續影響著人類文明,道理究竟何在?

關於知識與智慧,我們先來品一則小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位學子不遠千里四處訪師求學,為的是能學到真才實學,可是讓他感到苦惱的是,他學到的知識越多,卻越覺得自己無知和淺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苦惱,

並請求高僧想一個辦法讓自己從苦惱中解脫出來。

高僧聽完了他所訴說的苦惱後,靜靜地想了一會,然後慢慢地問道:“你求學的目的是為了求知識還是求智慧?” 那為學子聽後大為驚詫,不解地問道:“求知識和求智慧有什麼不同嗎?”那位高僧聽了笑道:“這兩者當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識是求諸於外,當你對外在世界瞭解的越廣,瞭解得越深,你所遇到的問題也就越多越難,

這樣你自然會感到學到的越多就越無知和淺薄。而求智慧則不然,求智慧是求諸於內,當你對自己的內在世界瞭解的越多和越深時,你的心智就越圓融無缺,你就會感到一股來自于內在的智性,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煩惱了。”

學子聽後還是不明白,繼續問道:“大師的話我還是不明白,請您講得更簡單一點好嗎?”高僧就打了一個比喻:“有兩個人要上山去打柴,一個早早地就出發了,來到山上後卻發現自己忘記磨砍柴刀,只好鈍刀劈柴。另一個人則沒有急於上山,而是現在家磨快刀後才上山,你說這兩個人誰打得柴更多呢?”學子聽後恍然大悟,對高僧說:“大師的意思是,我就是那個只顧砍柴忘記磨刀的人吧!”高僧笑而不答。

究竟什麼是智慧?我們再來看看禪宗六祖的故事。

禪宗六祖慧能小時侯家裡很窮,靠上山打柴養活老母親。因為沒有錢上學,從小不識字,但卻能聞經解義。

有一次,路過一個尼姑庵,聽老尼在誦經,即明白經文深意,並為老尼講解。當老尼拿著經書徵詢書中文字讀音時,慧能實言相告:“吾不識字”。老尼疑惑:“不識字怎能知經意呢?” 慧能鄭重地道出了一句堪為千古經典之語:“佛法(大智慧)與文字無關。”換句話說,智慧與語言、文字沒有直接關係。

文字和語言都不過是知識的表像,知識是思想的表像,那思想又為什麼而生呢?所謂詞不盡言,言不盡意。思想用嘴用聲音表露就是語言,用手用痕跡等具體事物來記錄就是文字,古人所謂結繩記事。

人的聲音如果不加任何主觀個性化的修飾、虛偽的裝飾,那就是真聲,即每個人本來、本性本自具足的聲音,所謂天然去雕飾、言為心聲,佛法稱之為真言,即真正的心聲,具有無量大功能,這也是密宗藏密(西藏佛教)特別是紅教(寧瑪派)修煉專持的密咒法門。所以,真正的真實本自具足無量大功能,在世間就體現出無量大智慧。

總之,知識學了,不等於學會了,不等於會運用,不等於真正明瞭知識本身的道理。善思維、思考,能創造知識,在思維辨證過程中運用知識是能力問題,而能覺悟思維之主體、本來面目,融通世間一切方便方法,大機用於世道人心才可稱之為智慧,否則,充其量為一點聰明。

作者:學問融通大家-劉碩斌。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公眾號: 現代禪悟學研修中心

一個早早地就出發了,來到山上後卻發現自己忘記磨砍柴刀,只好鈍刀劈柴。另一個人則沒有急於上山,而是現在家磨快刀後才上山,你說這兩個人誰打得柴更多呢?”學子聽後恍然大悟,對高僧說:“大師的意思是,我就是那個只顧砍柴忘記磨刀的人吧!”高僧笑而不答。

究竟什麼是智慧?我們再來看看禪宗六祖的故事。

禪宗六祖慧能小時侯家裡很窮,靠上山打柴養活老母親。因為沒有錢上學,從小不識字,但卻能聞經解義。

有一次,路過一個尼姑庵,聽老尼在誦經,即明白經文深意,並為老尼講解。當老尼拿著經書徵詢書中文字讀音時,慧能實言相告:“吾不識字”。老尼疑惑:“不識字怎能知經意呢?” 慧能鄭重地道出了一句堪為千古經典之語:“佛法(大智慧)與文字無關。”換句話說,智慧與語言、文字沒有直接關係。

文字和語言都不過是知識的表像,知識是思想的表像,那思想又為什麼而生呢?所謂詞不盡言,言不盡意。思想用嘴用聲音表露就是語言,用手用痕跡等具體事物來記錄就是文字,古人所謂結繩記事。

人的聲音如果不加任何主觀個性化的修飾、虛偽的裝飾,那就是真聲,即每個人本來、本性本自具足的聲音,所謂天然去雕飾、言為心聲,佛法稱之為真言,即真正的心聲,具有無量大功能,這也是密宗藏密(西藏佛教)特別是紅教(寧瑪派)修煉專持的密咒法門。所以,真正的真實本自具足無量大功能,在世間就體現出無量大智慧。

總之,知識學了,不等於學會了,不等於會運用,不等於真正明瞭知識本身的道理。善思維、思考,能創造知識,在思維辨證過程中運用知識是能力問題,而能覺悟思維之主體、本來面目,融通世間一切方便方法,大機用於世道人心才可稱之為智慧,否則,充其量為一點聰明。

作者:學問融通大家-劉碩斌。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公眾號: 現代禪悟學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