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個錢包買房”戳心?然而更狠的還在後面!

最近幾天,樊綱因“六個錢包買房”論惹了眾怒!

但是,說句公道話,在輿論至上,隨便一個截圖就可斷章取義的時代,樊綱可能還是有些委屈的,畢竟他說那些話是有特定語境的!

觀眾提問:對於年輕人來講,您覺得到底應該買房還是租房?

樊綱:這要取決於你自己的很多因素,比如說,你的工作還不是很穩定,你可能還在變化當中,你就不如租一個小的單位(房子),你可以用比較便宜的租金,就可以有房子住。

但是如果你的情況不是這個情況,

你比如說要結婚,你們夫妻兩個的上面的六個錢包都起作用的話,你的父母一個錢包、你的爺爺奶奶一個錢包、你的姥姥姥爺一個錢包,你的愛人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父母六個錢包都一塊兒的話,能夠為你付首付的話,那我說你還是買房好,對不對?

你買房等於你每月也交一筆錢,但是交20年這房子歸你了。當年討論為什麼要搞房改,為什麼要搞按揭,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那種情況是什麼呢?我攢了一輩子錢,

最後快死了我才能買個房子,我為什麼不先按揭、先借款,我住一輩子房子,最後這房子歸我了?當然了,沒有錢你做不到這個事情,但是你如果有那個條件的話,還是利用好這個機制。

不過,除此之外,對年輕人來說,可能更紮心的還是下面這個:房價不會降!

觀眾提問:按照中國目前人口的發展趨勢,未來房子多了,人反而少了,

是不是房子就會不值錢了呢?

樊綱:說到未來,最近好像出的這個資料,關於生二胎這件事好像不那麼樂觀,大家好像對生孩子的熱情不高,但是人口停止增長了,或者甚至是下跌了,是不是我們住房的需求就減少了?或者是土地的稀缺性就會減少了?也不一定。你比如說以後我們的人口不多了,但是我們的需求大了,我們繼續追求幸福生活,我們需要的住房是一種需求,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娛樂設施、更好的環境、更好的交通、更好的健身、體育等等這些設施,這些都要用地的。因此隨著我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我們對於各種設施,生活中的各種消費的需求也會增長,而這些消費都會使得土地的稀缺性加大。

人口老齡化也會加大住房需求,因為每個人用一棟房子的時間延長了20年,以前我活60歲,現在我活80歲,我以前用這個房子只用60年,60之後,

我這房子就給我孫子了,給我兒子了,這個住房需求就少一塊,對不對?現在我用80年,到60歲的時候,我的孩子長大了,已經到了30歲,那孩子自己得買房子去……所以,我說你說那個可能性是有的,但是我想恐怕還得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不可否認,買房對於中國的年輕人來說,確實是個大問題,尤其在丈母娘以及房子與教育、醫療等稀缺資源掛鉤的嚴峻現實之下,為了買房,很多人啃老拿首付,大部分工資剛到賬就要轉給銀行還月供,前段時間刷屏的“隱形貧困人口”,想必就有很多工薪階層甚至高薪白領受“還房貸”之苦!

但是,既然現實如此,很多情況無法改變,為了將來的幸福生活,我們能做的又有哪些呢?

保險,絕對是一個人、一個家理財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畢竟房、車是面子,保險才是裡子!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供房子3000元/月,供20年,人們會說:沒問題,我願意,有家才溫暖!

養車子2000元/月,養20年,人們會說:沒關係,我情願,有車有面子!

買保險900元/月,交20年,人們會說:這個再緩緩,現在年輕健康沒必要!

可是,又有多少人想過這樣一幕:

一旦重病或意外,急需一大筆錢,房貸還不上的時候,銀行會收你的房,醫院會催你的帳,你為了籌錢會賣房賣車!而保險呢?會在第一時間給你送來30萬、50萬甚至100萬,有了這筆錢,存款還是你的存款,房子還是你的房子,車子還是你的車子,家人的生活水準不受影響,病人也因沒有財務上的後顧之憂而快速好轉……

而且,買房買車的時間、需要用的錢都是可控的,知道具體金額的,但風險不一樣!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誰也不確定讓你倒下的那場病需要花多少錢……正如倪萍姥姥所說:好事來了她預先還打個招呼,不好的事咣當一下就砸你頭上了,從來不會提前通知你!

這就是有保險和沒保險的兩種結局!

1.沒保險:積蓄被掏空,借錢借到無人可找,銀行催繳房貸還款,房子眼看要賣掉,父母孩子無人照顧;

或許,每個凡塵俗世的人們都該知道:這世上需要醫生治病,也需要保險來將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高昂醫療費用拉近!醫生可以救病人的生理壽命,但是就不了病人的經濟壽命,空有先進醫學發展,病人的付費能力弱或無法安心治醫,都是一種遺憾!

沒有私家車可以坐公交,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以租房,只要調整好心態,生活照樣可以很幸福。但如果沒有錢治病,根本談不上幸福。房子、車子在應急時的變現能力有多弱是眾所周知的,一旦風險驟降,即使賣房賣車不僅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病人能不能等?籌到的錢能不能解燃眉之急,都是問題!

最後,祝願每個人都能在最早的時候給自己和家人上份保險!畢竟,人生在世,總有些片段當時看著無關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

確實是個大問題,尤其在丈母娘以及房子與教育、醫療等稀缺資源掛鉤的嚴峻現實之下,為了買房,很多人啃老拿首付,大部分工資剛到賬就要轉給銀行還月供,前段時間刷屏的“隱形貧困人口”,想必就有很多工薪階層甚至高薪白領受“還房貸”之苦!

但是,既然現實如此,很多情況無法改變,為了將來的幸福生活,我們能做的又有哪些呢?

保險,絕對是一個人、一個家理財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畢竟房、車是面子,保險才是裡子!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供房子3000元/月,供20年,人們會說:沒問題,我願意,有家才溫暖!

養車子2000元/月,養20年,人們會說:沒關係,我情願,有車有面子!

買保險900元/月,交20年,人們會說:這個再緩緩,現在年輕健康沒必要!

可是,又有多少人想過這樣一幕:

一旦重病或意外,急需一大筆錢,房貸還不上的時候,銀行會收你的房,醫院會催你的帳,你為了籌錢會賣房賣車!而保險呢?會在第一時間給你送來30萬、50萬甚至100萬,有了這筆錢,存款還是你的存款,房子還是你的房子,車子還是你的車子,家人的生活水準不受影響,病人也因沒有財務上的後顧之憂而快速好轉……

而且,買房買車的時間、需要用的錢都是可控的,知道具體金額的,但風險不一樣!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誰也不確定讓你倒下的那場病需要花多少錢……正如倪萍姥姥所說:好事來了她預先還打個招呼,不好的事咣當一下就砸你頭上了,從來不會提前通知你!

這就是有保險和沒保險的兩種結局!

1.沒保險:積蓄被掏空,借錢借到無人可找,銀行催繳房貸還款,房子眼看要賣掉,父母孩子無人照顧;

或許,每個凡塵俗世的人們都該知道:這世上需要醫生治病,也需要保險來將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高昂醫療費用拉近!醫生可以救病人的生理壽命,但是就不了病人的經濟壽命,空有先進醫學發展,病人的付費能力弱或無法安心治醫,都是一種遺憾!

沒有私家車可以坐公交,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可以租房,只要調整好心態,生活照樣可以很幸福。但如果沒有錢治病,根本談不上幸福。房子、車子在應急時的變現能力有多弱是眾所周知的,一旦風險驟降,即使賣房賣車不僅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病人能不能等?籌到的錢能不能解燃眉之急,都是問題!

最後,祝願每個人都能在最早的時候給自己和家人上份保險!畢竟,人生在世,總有些片段當時看著無關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