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軍稱他是“活關公”,戰死後日軍脫帽敬其忠勇,蔣介石親自扶靈

說起張自忠,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最高的將領,張自忠犧牲後,被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周總理稱他是“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1891年(光緒十七年),張自忠出生于山東臨清。

1911年底,年僅20歲的張自忠秘密加入同盟會,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1916年9月,在同鄉好友車震的推薦下,張自忠投到馮玉祥軍中,被委為中尉差遣,不久升任排長。

一次,部隊開始冬季大練兵,適逢連日大雪,天寒地凍,許多官兵產生畏難情緒。有一天,

張自忠將全營官兵集合起來,大聲問:“下雪天敵人發起攻擊怎麼辦?”官兵們回答:“堅決抵抗!”張自忠接著道:“現在下了一場雪,你們就不想操練了,還談什麼打仗?我們當軍人的第一條就是不能怕苦。現在,請大家都把棉衣脫了,跟我一起跑步!”說完,他竟自脫了棉衣。全營官兵都愣住了,然後也紛紛脫下棉衣,跟在張自忠身後在雪地上跑步。從此,“張扒皮”的綽號就不脛而走,在西北軍中傳開了。

1931年1月,西北軍正式被改變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宋哲元任軍長,秦德純、劉汝明任副軍長,馮治安任37師師長,張自忠為38師師長。不久,南京政府開始整編全國陸軍,第三軍改為第二十九軍。第一次臨沂戰役中,張自忠率部一晝夜強行軍向日寇“鐵軍”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翼發起攻擊。

日本被迫放棄正面攻城,轉而對五十九軍作戰。戰至16日,戰區認為五十九軍傷亡過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作戰,直至拼殺到17日淩晨4時,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

3月29日,五十九軍奉命又以強行軍回返臨沂。30日發動反攻,阪垣征四郎丟棄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1939年5月,隨棗會戰開始,張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12月,又率右翼兵團殲敵4500餘人,

取得“襄東大捷”。此後,張自忠受到日軍尊敬,被他們冠以“現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

1940年5月,日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

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自己親自率領2000多人渡河作戰。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衝殺十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16日,張自忠殉國。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

28日晨,靈柩運至重慶,蔣介石、馮玉祥等軍政要員肅立碼頭迎靈。國民政府發佈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當天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8月,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盡忠報國”的挽詞。

28日晨,靈柩運至重慶,蔣介石、馮玉祥等軍政要員肅立碼頭迎靈。國民政府發佈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當天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8月,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盡忠報國”的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