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說話晚該怎麼辦?

排除疾病,一般孩子在三歲前都能會說話。

我在我們的媽媽幫裡發現一個現象:但凡是孩子早早就學會說話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性格開朗、耐心、總和孩子嘮嗑的媽媽。而且一般他們寶寶的表達能力都比較強,

詞彙會更豐富。

三歲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語言既是進行思維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那麼,為了我們的孩子更好地發揮其潛能,我們該怎麼做,讓孩子更早就會說話呢?我有幾個經驗總結:

一,越早跟孩子說越好。

建議在孩子半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就應該教他們說話。我的兩個孩子語言表達與同齡孩子來說,都屬於早的。羽毛小朋友在半個月的時候,只要她醒著,我就跟她說話,給她唱歌。比如,給她做撫觸的時候,我就會溫柔的跟她說,媽媽現在在做什麼;給她換尿布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她在做什麼,可以說隨時隨地。有的媽媽說,這麼小的孩子他能聽懂什麼,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潛能,
這也是在為他以後的說話做準備的。

二、 在跟孩子語言交流的時候,最好發音標準。這樣以後孩子會說話了,也不會含糊不清的。我在幼稚園工作的時候,就碰到一個孩子,都四歲半了,孩子會說,但是說話含糊不清,她說的別人聽不明白啊,

孩子還急躁易怒。這不是孩子有什麼疾病,而是孩子在長期的語言環境中產生的。

三、從孩子熟悉的實物教。羽毛小朋友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對她吃飯用的碗勺,身上穿的鞋襪衣服,包括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等,都完全瞭解了。所以,看到什麼實物,

就教孩子,慢慢的,他的詞彙也就豐富起來了。

四、不要教孩子方言和不完整的話。在孩子兩歲半之前,最好保持語言環境的純正。教孩子說不完整的話和方言,更容易一些,但對孩子的發展並不好。比如你看到狗,你說“汪汪”,孩子可能很容易學,但這也會給孩子帶來困擾。方言,孩子說出來的話,別人聽不懂,也會給孩子造成負擔的。所以,爸爸媽媽教孩子說完整的話,普通話是比較好的。

五,用繪本故事來加強孩子的認知。當羽毛小朋友能聽懂話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講故事了。孩子對這個世界是比較陌生的,而繪本故事就給孩子展示了一個世界,孩子越早認識瞭解這個世界越好。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孩子不僅愛聽還記得牢,並且還豐富了孩子的詞彙量。

以上就是我教我們兩個孩子的一些方法經驗。希望對想讓孩子早點說話的爸爸媽媽有一些幫助吧。

以上就是我教我們兩個孩子的一些方法經驗。希望對想讓孩子早點說話的爸爸媽媽有一些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