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邵陽有一個講堂,抗戰軍事幹部的搖籃,國共攜手抗日的歷史見證

絕大部分的人可能都知道,有一個黃埔軍校,這是在1924年5月,在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了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軍官學校,俗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是國民革命時期國共合作的歷史見證。但肯定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邵陽的武岡有一個講堂,這就是中山堂,這是黃埔軍校的分校。

從懷化出發,沿滬昆高速,再轉洞新高速可到達武岡。

大革命時期,北伐勝利進軍,國民政府遷到武漢,1929年建立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1938年,日軍進逼武漢,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被迫遷往武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分校(又名武岡分校),在黃埔系列中被譽為“第三大軍事學府”。

武岡中山堂是1943年黃埔軍校第二分校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位於邵陽市武岡市二中校內,緊臨法相岩公園。

1941年3月動工,1943年7月建成。

中山堂系磚木結構單簷廡殿頂建築,由正廳、左右廂房、花園等組成,正廳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額,占地1300餘平方米。遠遠望去,古樸寧靜,莊嚴凝重,正門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額。正堂兩側和前面曾有中正樓、應欽樓、崇禧樓,現旁邊還存有李明灝將軍別墅。是我省保存完整的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建築物之一。1996年1月4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0月,被評為湖南百景之一。

1938年秋至1939年春,第二分校主任李明灝將軍率軍校師生自立更新,艱苦創業,一邊向上級爭取建設經費,一邊發動縣府、鄉紳捐款籌資,半工半讀,建成部分校舍。1939年夏,黃埔二分校本部遷入校區,之後的幾年,

李明灝將軍一邊抓軍校訓練管理,一邊繼續搞基礎建設。先後完成了中正樓、應欽樓、崇禧樓等重要建築的建設工程。唯中山堂,卻是最後完成的壓軸之作。

第一任校主任李明灝,畢業于日本軍士官學校,與彭德懷、陳賡、左權等中共黨員交情甚篤,是國民黨軍隊中的抗日愛國將領。

二分校在武岡辦學7年,先後招收第14期至第19期學生,共6期10個總隊(團級),培養近10000名初級軍官,在抗日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有的將士為保衛中華民族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它既是培養抗戰軍事幹部的搖籃,又是國共兩黨攜手抗日的歷史見證。

武岡中山堂的建築很有特色,其主要有三點。

第一大特色是前二後三,這是該建築的獨特之一。此處原為一個小山坡,地勢南高北低,李明灝將軍因地制宜,依山而建中山堂。從正面粗略看去,地上為兩層,但從東西兩側和背面看,則可見其原本為三層的樓房。

走近正面仔細一看,卻還發現原本“地下”層也是不完全隱於地下,上面還露出了三分之一的高度,設置了採光窗。整個地基就地取材,皆以原地的花崗岩條石鋪墊,是它永葆堅固的基礎。

第二大特色是方便通行。中山堂主樓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為正四邊形佈局。建築正面中間設尖山牌樓、四角各有一個攢尖頂角樓,再加上拱窗設計,使得整棟樓的造型凸顯神聖風格。

沿兩側臺階下,入後花園,可見完整的三層風貌。與正面相比,它的樓梯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正面通過十二級石階直上二樓長廊,長廊可進正廳和東西廂房,通過東西廂房可達背面二樓的長廊。背面長廊設有左右木樓梯,通過木樓梯可上下三層和一層。於是前後上下互為聯通,方便通行。

第三大特色在於它的單簷廡殿頂設計。廡殿頂又稱五脊頂,在商代的甲骨文、周代銅器、漢畫像石與明器、北朝石窟中都有反映。實物則以漢代闕樓和唐代佛光寺大殿為早。它比歇山頂出現得早,後來成為古代建築中最高級的屋頂形式。一般用於皇宮、寺廟中最主要的大殿。中山堂採用廡殿頂,又與四角樓結合,整個屋頂出現了二十八脊,在我國建築史上尤為少見。

第一大特色是前二後三,這是該建築的獨特之一。此處原為一個小山坡,地勢南高北低,李明灝將軍因地制宜,依山而建中山堂。從正面粗略看去,地上為兩層,但從東西兩側和背面看,則可見其原本為三層的樓房。

走近正面仔細一看,卻還發現原本“地下”層也是不完全隱於地下,上面還露出了三分之一的高度,設置了採光窗。整個地基就地取材,皆以原地的花崗岩條石鋪墊,是它永葆堅固的基礎。

第二大特色是方便通行。中山堂主樓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為正四邊形佈局。建築正面中間設尖山牌樓、四角各有一個攢尖頂角樓,再加上拱窗設計,使得整棟樓的造型凸顯神聖風格。

沿兩側臺階下,入後花園,可見完整的三層風貌。與正面相比,它的樓梯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正面通過十二級石階直上二樓長廊,長廊可進正廳和東西廂房,通過東西廂房可達背面二樓的長廊。背面長廊設有左右木樓梯,通過木樓梯可上下三層和一層。於是前後上下互為聯通,方便通行。

第三大特色在於它的單簷廡殿頂設計。廡殿頂又稱五脊頂,在商代的甲骨文、周代銅器、漢畫像石與明器、北朝石窟中都有反映。實物則以漢代闕樓和唐代佛光寺大殿為早。它比歇山頂出現得早,後來成為古代建築中最高級的屋頂形式。一般用於皇宮、寺廟中最主要的大殿。中山堂採用廡殿頂,又與四角樓結合,整個屋頂出現了二十八脊,在我國建築史上尤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