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作為一汽大眾SUV排頭兵,探歌為何大談“套內面積”?

趕在“百忙”的北京車展前,為了宣佈T-Roc的“中文名”而專門舉行一個發佈會,明眼人都看得出,一汽大眾這是想給旗下首款SUV的熱度“再添一把火”。

不過,就在大家覺得這不過是讓T-Roc“刷一下存在感”時,

一汽大眾卻愣是讓這款車成了“焦點”。

原因無它——T-Roc這個中文名實在是太“不走尋常路”了。

當“探歌”二字出現在發佈會現場的大螢幕上時,現場一片寂靜——這個名字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畢竟,按照大眾經典的命名規則,這款車應該是 “途”字輩的。

所以,就在大家猜測是“途羅”、“途客”還是“途克”時,“探歌”二字無疑成功地收割了大批的膝蓋。

實際上,“探歌”這款車已經不需要再為它造什麼勢,作為一汽大眾旗下首款SUV,也是一汽大眾“三年五款”SUV戰略的排頭兵,“探歌”的熱度已經空前。

就當下市場來說,很少能找到這麼一款沒有“槽點”的車:出身,德系名門大眾品牌,根正苗紅;產品,大眾著名的MQB平臺;就連大眾一向最被詬病的“套娃”造型,

“探歌”都用很討巧的外觀設計給解決了。

更不用說在一般都市SUV被詬病最多的操控上,“探歌”裝配了4MOTION智慧四驅系統和柏格華納第五代中央差速器。它同時配備Active Control多路況駕駛模式選擇系統,可提供5種公路模式、2種越野模式和1種雪地模式,輕鬆應對各種路況。

什麼?你在擔心雙離合變速器?這在探歌身上,已經不是槽點了。大眾在探歌身上首次引入全新的DQ381濕式雙離合變速器,在擁有強勁動力的同時更兼顧了燃油經濟性。

怪不得,在發佈會現場,探歌打出的旗號是:“一款可以跑拉力賽的城市SUV”。

看見沒,在你所有可能會吐槽的點上,一汽大眾都提前想好了,無論是設計、平臺、全路況能力還是節油性,探歌這款車幾乎沒有明顯能抓住的“軟肋”。

快評君一直有句口頭禪:“既然人無完人,而車是人造的,那麼就肯定有缺點”。所以,一款沒有任何弱點的車,是不存在的,否則,你讓市場上的其它玩家還怎麼玩下去?

於是,一汽大眾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可能被吐槽的點:探歌的尺寸。

這不,

在這場發佈會上,一汽大眾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向大家安利一個新詞——套內面積。

相信大多數人在看到“套內面積”這個詞時,其面部表情跟看到“探歌”這個名字時是一樣一樣的。

不過別急,如果我們仔細琢磨後會發現,一汽大眾的這個說法,還是很靠譜的。

眾所周知,當初在海外首發的T-Roc,長寬高資料分別為4234/1819/1573mm,軸距也僅有2603mm。當然,在落地一汽大眾進行量產後,軸距被拉長了85mm,這樣一來,探歌的軸距就達到了2688mm。

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不妨看組資料:本田CR-V的軸距是2660mm,奇駿的軸距是2706mm。也就是說,如果單從軸距來看,加長後的探歌,其軸距資料已經與本田CR-V、奇駿這個級別車型不相上下了。

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擔心探歌的車內空間。畢竟,對於SUV車型而言,空間感是最大的競爭要素之一。

如果說,此前偏要在探歌上找一個潛在的槽點,那麼空間或是一個選項。不過,一汽大眾卻用“套內面積”的說法,把這個選項給“抹去了”。

為何?

大家知道,如今買房子算的是“建築面積”,但實際上我們真實使用的面積是除去公攤面積後的實用面積,也就是“套內面積”。

事實上,大家對於“建築面積”的多少並不在乎,真正在乎的,是“套內面積”還能剩下多少。

其實車也是一樣的。

對於汽車來說,車內空間往往與軸距長短成正比。一般來說,軸距越長的車,其車內空間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在關注某款車型軸距的原因。

不過,要知道的是,即便軸距長軸距往往意味著大空間,但是對於一款車而言,軸距與車內空間並不構成完全線性關係。也就是說,兩款同樣軸距的車型,其車內空間也許會相差極大。

而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車體結構的設計區別。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汽車行業裡,真正定義車內有效空間的資料,並不是軸距,而是一個名為“L99-2”的標準參數。

說到這裡,重點來了。探歌在車體結構設計方面的革新,顛覆了 “軸距定空間”的傳統定理,其創新性的運用了“短懸長軸”的設計,讓其擁有了同級別中最大的“淨值空間”。

據悉,探歌的L99-2數值,甚至超過了歐版的Tiguan——可見,更為合理的車體結構,讓探歌的“套內面積”做到了最優化。

寫在最後

在品牌、設計、平臺、性能等方面都無“槽點”的探歌,此番借著發佈中文名的當口,把“空間感”這個外界認為可能的弱點也給補上了。

“套內面積”這個說法,話糙理不糙,在悟到其中奧義之後,也讓人對一汽大眾大開的“腦洞”表示佩服。

如今看來,如果真要找“探歌”的弱點,恐怕就要等最終的價格揭曉了。不過快評君要給大家潑個冷水,不要對探歌的指導價抱太大希望。因為,哪怕發佈會上公佈了低價,終端的加價也會讓你“補足”的。不信?當年的途觀,就是前車之鑒。

眾所周知,當初在海外首發的T-Roc,長寬高資料分別為4234/1819/1573mm,軸距也僅有2603mm。當然,在落地一汽大眾進行量產後,軸距被拉長了85mm,這樣一來,探歌的軸距就達到了2688mm。

這是什麼概念?我們不妨看組資料:本田CR-V的軸距是2660mm,奇駿的軸距是2706mm。也就是說,如果單從軸距來看,加長後的探歌,其軸距資料已經與本田CR-V、奇駿這個級別車型不相上下了。

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擔心探歌的車內空間。畢竟,對於SUV車型而言,空間感是最大的競爭要素之一。

如果說,此前偏要在探歌上找一個潛在的槽點,那麼空間或是一個選項。不過,一汽大眾卻用“套內面積”的說法,把這個選項給“抹去了”。

為何?

大家知道,如今買房子算的是“建築面積”,但實際上我們真實使用的面積是除去公攤面積後的實用面積,也就是“套內面積”。

事實上,大家對於“建築面積”的多少並不在乎,真正在乎的,是“套內面積”還能剩下多少。

其實車也是一樣的。

對於汽車來說,車內空間往往與軸距長短成正比。一般來說,軸距越長的車,其車內空間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在關注某款車型軸距的原因。

不過,要知道的是,即便軸距長軸距往往意味著大空間,但是對於一款車而言,軸距與車內空間並不構成完全線性關係。也就是說,兩款同樣軸距的車型,其車內空間也許會相差極大。

而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車體結構的設計區別。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汽車行業裡,真正定義車內有效空間的資料,並不是軸距,而是一個名為“L99-2”的標準參數。

說到這裡,重點來了。探歌在車體結構設計方面的革新,顛覆了 “軸距定空間”的傳統定理,其創新性的運用了“短懸長軸”的設計,讓其擁有了同級別中最大的“淨值空間”。

據悉,探歌的L99-2數值,甚至超過了歐版的Tiguan——可見,更為合理的車體結構,讓探歌的“套內面積”做到了最優化。

寫在最後

在品牌、設計、平臺、性能等方面都無“槽點”的探歌,此番借著發佈中文名的當口,把“空間感”這個外界認為可能的弱點也給補上了。

“套內面積”這個說法,話糙理不糙,在悟到其中奧義之後,也讓人對一汽大眾大開的“腦洞”表示佩服。

如今看來,如果真要找“探歌”的弱點,恐怕就要等最終的價格揭曉了。不過快評君要給大家潑個冷水,不要對探歌的指導價抱太大希望。因為,哪怕發佈會上公佈了低價,終端的加價也會讓你“補足”的。不信?當年的途觀,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