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買低配合資車也不願買高配國產,原因一針見血!

我們不得不承認,近些年國產車尤其是自主SUV車型有著非常顯著的進步,無論是車型品控還是性能又或者是配置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成長,性價比就自然不必多說,國產車之所以這些年能將合資車型從SUV市場中擊潰,

就是憑藉著低售價高性價比的戰略打發。同樣一款10萬級別的SUV,國產車可以說是配備齊全,像眾泰之流更是把什麼迎賓燈、電吸尾門這種高大上的裝備都配好了,而合資車裡面能給配一塊可觸液晶屏都是謝天謝地的事兒了。但即便如此,還是有更多消費者原因買低配合資,卻不買高配國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1, 國產品控依舊不敵合資

這是我們難以反駁的事實,這也是國產車一味的去打價格戰而來的“副作用”,我們知道國產車以低價位高性價比來開拓戰場,但是與合資相比其實大家成本都很吃緊,而在成本吃緊的情況下不少國產車就會在零配件上以次充好,或者在零配件測試中偷工減料,

比如合資車的某零配件可能要1萬次檢測才能出廠,而國產車可能5000次甚至3000次就出廠配車,這種情況也引發了國產車小毛病多這一不爭的事實。

2 ,國產車保值率不高

消費者從來都是很精明的,他們在購車時會考慮很多要素,

比如這車開幾年轉手賣出去能再賣多少錢,也就是我們說的保值率問題,而國產車品牌在車型保值率上一直不如合資品牌,大多數消費者更願意買大眾、豐田、本田也正是因為這些品牌的車型保值率高,你笑我買低配合資,我笑你買高配國產後期賣車如同“割肉”。

3, 國產車核心技術缺失

自主汽車一直在提倡“高配低價”,但是時間長了消費者顯然也能看出其中的貓膩,因為高配低價就如同國產車放出的煙霧彈,真正想要遮蓋住的是三大件上的技術不足,試問在那麼多國產車發佈會中,有那幾家會講三大件呢?

4, 面子需求

不得不承認,面子需求是不分國度的,國內消費者愛面子也是很正常的事兒,有時候車是自己開的,但也是開給別人看的,試想你開一台15萬的本田車和開一台哈弗H8,哪些不太懂車的會認為哪款車更貴呢?這道理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