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拼多多”之下的貪嗔癡

相信大家都有過被“拼多多”刷屏的經歷,這種異軍突起的狂風暴雨,大有創造電商新江湖的勢頭。大家可能好奇的是在電商市場被阿裡和京東二分天下,人們出口閉口大談特談消費升級的時候,

為什麼一款看起來不怎麼高端的“拼多多”會短時間爆紅?筆者帶著好奇想來共同探討一下“拼多多”之下的貪嗔癡。

一. 你真的明白消費升級嗎

1. 什麼是消費升級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來定義的:一般指消費結構的升級,是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費水準和發展趨勢。

我把它歸結為更簡短的一句話,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需要更好體驗的消費。

為什麼把消費升級歸結為消費體驗呢?比如當人們溫飽都沒解決的時候,吃上一頓飽飯就是更好的體驗;當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吃的更健康便是更好的體驗。可以看出,人們把獲得的經濟用來把生活體驗變得更好。

那為什麼許多人會覺得消費升級的時候“拼多多”火了是奇怪的現象,甚至認為“拼多多”是消費降級?個人認為消費升級不是一個整齊劃一的概念,

真正的消費升級其實是不同消費層次的人的消費升級。這就像一群使用弓箭的人,使用上了步槍,他們的消費就是升級,不一定非要使用上大炮戰鬥機才算升級。消費升級受到人們經濟水準和認知習慣的影響。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存在的不僅僅只是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更多的是一些小城鎮。受到地域與經濟發展水準的影響,人們接受到的消費理念是不同維度的。

2. 從“吹氣球”看消費升級的維度

由於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那些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在全面崛起,但是他們的消費升級不同于一線城市人群的消費升級。拼多多把握住了這類群體的消費習慣與特徵,做到了淘寶“消費下鄉”未做到的事。

對於經濟發展存在區域差異,消費層次存在遞進的人群中,用“吹氣球”模型來形象地表達這種消費遞進關係,

似乎更易明白。如圖一所示

圖一

在一個發展存在差異的區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升級呈現吹氣球狀態。頭部的群體由於佔據優勢,他們總是引領著消費升級,這種升級的狀態會隨著“吹氣”一直深入氣球內部,最後中部的群體會成為這波消費升級的主要群體。

用吹氣球模型能夠表現出消費升級的層次性與動態性。層次性:人們接受事物就像吹氣球一樣,總是氣球頭部先進氣,最後最大的部分是中間,而使得氣球呈現頭部,中部和尾部三個層次。也就是說消費升級總的趨勢是頭部的群體先進行消費的升級換代,隨著升級的發展,最後會是中間群體成為消費升級的主體部分。從而使得整個消費升級的過程呈現層次性。動態性:消費升級的整體狀態會隨著頭部“進氣”的不同會發生變化,頭部引領著中部與底部的消費趨勢。

二. 玩轉心理學

1. “市井氣息”看用戶心智

人的心智受環境影響是巨大的,也是難以短時間改變的。在城鄉小鎮地區,那裡的人們每日接觸的並不會是什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牌商品,而更多的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天然帶著市井氣息的人們,拼多多的鄉土氣息和便宜划算的感覺,正迎合了這些用戶的心智。

使用者層次的不同,會導致使用者對產品評判標準的不同。大家可能在網上經常看到對拼多多產品品質的謾駡聲,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的商品不好服務不好,還要用了。其實我們通過網上看到的很大可能是倖存者偏差,比如知乎上一搜拼多多,很大部分人都在抱怨拼多多的品質與服務。但是這些人其實並不是拼多多的主流用戶,那些習慣了京東天貓的用戶,很大可能和拼多多用戶不在一個消費理念上。(雖然“拼多多”上面確實存在著品控的問題)同一件商品和相同的服務,不同消費層次的人,對其評價會是天壤之別的。

2.使用者心理的利用

“拼多多”的病毒式傳播,不僅僅只勝在抓住消費升級的使用者層次上,還在於利用了消費者的各種心理,充分挖掘了微信社交的紅利,可以說“拼多多”是玩轉心理學的高手。

貪利是人的天性,首先“拼多多”抓住了人們愛佔便宜的心理。因而人們在消費中往往會追求實惠,“拼多多”則在各種設計上給人一種不敢想像的實惠,使得人們感覺自己“占了很大便宜”。

另外一個更具殺傷力的0元購,“助力享免單”和“砍價免費拿”等,它在目標使用者中的傳播更具病毒性。試著想想,在一個三線城市,一天張大媽在她的親戚朋友的群裡發了一個“助力享免單”的拼多多連結。假如群裡的這些人原先都不瞭解拼多多,那麼張大媽便會對她們教學一番。群裡的阿姨大媽們心中有著疑惑,但又會惦記著0元的實惠。她們會詢問著張大媽是否真的0元得到了商品。當張大媽真的拿到商品時,群裡的阿姨們便慢慢都走上了“拼多多”之路,而且這種傳播是及其可怕的。

三. 商品分發機制的江湖新秩序

四. 把控

雖然說,拼多多很好地抓住了目標使用者的心理特徵,並搭上了微信社交的紅利。但是拼多多並不是高枕無憂的。對於一些度的問題,“拼多多”在之後的發展中必須要把握好。

人們的消費習慣是會變化的,當年的淘寶用戶也會成為天貓京東用戶。人們雖然有佔便宜的天性,但是也會去不斷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而現在“氣球頭部”的消費群體他們消費趨勢已經發生了轉變。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鄉居民網購習慣的成熟,他們也將會傾向于品質優良,有逼格調性的商品。而目前的一些尾貨或低品質的商品將慢慢不會再受到“氣球中部”群體的青睞,並且過度的和長期的低品質,會讓用戶產生厭倦,從而轉向消費層次更高的電商產品。因此,在拼多多接下來的發展中,更多的應該在追求性價比上,品質的關是尤為重要的,而不能一味的低價格低品質。低質低價是難以一直迎合目前的用戶群體的,掌握使用者群體消費的動態性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拼多多在搶抓用戶上用力過猛,比如在推送中使用“免費領取”的標語,雖然這樣做能獲得極大誘導用戶點擊,但是長久以往用戶會對此失去信任度,而這種持續的騷擾,帶來的不僅是高點擊還有急速惡化的口碑。對於自身後期的升級會帶來不小的影響,失去的用戶也是難以逆轉的。

總之,使用者的消費趨勢是呈現層次性與動態性的,有效地抓住用戶心智,跟隨用戶消費的變化,合理利用消費心理來增加使用者黏性並達到產品的傳播,是好的產品工作者不斷深入研究的事情。而“拼多多”之類產品的崛起,也深刻地告訴著我們,用戶的消費不是停滯的,不斷發掘他們的真實需求也許是個永恆話題。

動態性:消費升級的整體狀態會隨著頭部“進氣”的不同會發生變化,頭部引領著中部與底部的消費趨勢。

二. 玩轉心理學

1. “市井氣息”看用戶心智

人的心智受環境影響是巨大的,也是難以短時間改變的。在城鄉小鎮地區,那裡的人們每日接觸的並不會是什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牌商品,而更多的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天然帶著市井氣息的人們,拼多多的鄉土氣息和便宜划算的感覺,正迎合了這些用戶的心智。

使用者層次的不同,會導致使用者對產品評判標準的不同。大家可能在網上經常看到對拼多多產品品質的謾駡聲,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的商品不好服務不好,還要用了。其實我們通過網上看到的很大可能是倖存者偏差,比如知乎上一搜拼多多,很大部分人都在抱怨拼多多的品質與服務。但是這些人其實並不是拼多多的主流用戶,那些習慣了京東天貓的用戶,很大可能和拼多多用戶不在一個消費理念上。(雖然“拼多多”上面確實存在著品控的問題)同一件商品和相同的服務,不同消費層次的人,對其評價會是天壤之別的。

2.使用者心理的利用

“拼多多”的病毒式傳播,不僅僅只勝在抓住消費升級的使用者層次上,還在於利用了消費者的各種心理,充分挖掘了微信社交的紅利,可以說“拼多多”是玩轉心理學的高手。

貪利是人的天性,首先“拼多多”抓住了人們愛佔便宜的心理。因而人們在消費中往往會追求實惠,“拼多多”則在各種設計上給人一種不敢想像的實惠,使得人們感覺自己“占了很大便宜”。

另外一個更具殺傷力的0元購,“助力享免單”和“砍價免費拿”等,它在目標使用者中的傳播更具病毒性。試著想想,在一個三線城市,一天張大媽在她的親戚朋友的群裡發了一個“助力享免單”的拼多多連結。假如群裡的這些人原先都不瞭解拼多多,那麼張大媽便會對她們教學一番。群裡的阿姨大媽們心中有著疑惑,但又會惦記著0元的實惠。她們會詢問著張大媽是否真的0元得到了商品。當張大媽真的拿到商品時,群裡的阿姨們便慢慢都走上了“拼多多”之路,而且這種傳播是及其可怕的。

三. 商品分發機制的江湖新秩序

四. 把控

雖然說,拼多多很好地抓住了目標使用者的心理特徵,並搭上了微信社交的紅利。但是拼多多並不是高枕無憂的。對於一些度的問題,“拼多多”在之後的發展中必須要把握好。

人們的消費習慣是會變化的,當年的淘寶用戶也會成為天貓京東用戶。人們雖然有佔便宜的天性,但是也會去不斷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而現在“氣球頭部”的消費群體他們消費趨勢已經發生了轉變。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鄉居民網購習慣的成熟,他們也將會傾向于品質優良,有逼格調性的商品。而目前的一些尾貨或低品質的商品將慢慢不會再受到“氣球中部”群體的青睞,並且過度的和長期的低品質,會讓用戶產生厭倦,從而轉向消費層次更高的電商產品。因此,在拼多多接下來的發展中,更多的應該在追求性價比上,品質的關是尤為重要的,而不能一味的低價格低品質。低質低價是難以一直迎合目前的用戶群體的,掌握使用者群體消費的動態性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其次,拼多多在搶抓用戶上用力過猛,比如在推送中使用“免費領取”的標語,雖然這樣做能獲得極大誘導用戶點擊,但是長久以往用戶會對此失去信任度,而這種持續的騷擾,帶來的不僅是高點擊還有急速惡化的口碑。對於自身後期的升級會帶來不小的影響,失去的用戶也是難以逆轉的。

總之,使用者的消費趨勢是呈現層次性與動態性的,有效地抓住用戶心智,跟隨用戶消費的變化,合理利用消費心理來增加使用者黏性並達到產品的傳播,是好的產品工作者不斷深入研究的事情。而“拼多多”之類產品的崛起,也深刻地告訴著我們,用戶的消費不是停滯的,不斷發掘他們的真實需求也許是個永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