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大資料“殺熟”的是商家而非技術本身

周濤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蔡世奇李寰 5月4日,

在封面新聞APP上線兩周年之際,由封面新聞、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主辦的“新青年新未來——第二屆AI 移動媒體大會”將在成都香格里拉酒店巴蜀郡廳舉行,屆時將為您帶來一場人工智慧 智媒體的視聽盛宴。 在大會之前,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知名大資料專家、曾獲“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的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周濤,為大家帶來他對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尖端技術的看法與思考。

人工智慧 會賦予流量經濟更高價值

去年9月,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在電子科技大學正式成立,周濤擔任該院的執行院長。從知名的大資料專家到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的執行院長,周濤對前沿技術的商業模式有了更多的看法。 “首先,大資料或者說數位經濟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新經濟的形態,很多新經濟的形態都需要數位經濟作為支撐,比如說流量經濟。

雖然不是說所有的流量經濟都必須對應大資料,但是絕大部分情況下,一個成功的流量經濟的形態,首先要有能夠處理這些海量流量資料的能力,其次,往往需要借助資料採擷或者人工智慧的技術,讓這些流量產生更大的價值。充分挖掘裡面蘊藏的一些深刻內涵,所以這些都需要大資料。”周濤舉了流量經濟的例子來闡述在新經濟浪潮中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地位。
周濤解釋道,近年流行的很多流量驚人的APP,每天各APP的運營平臺都會獲得海量的資料。這樣龐大的資料,看起來可以成為非常強大的流量經濟,似乎輕而易舉就能做出成功的行銷案例,但實際做成的數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大資料預測 已能幫學生走出心理困境

周濤表示,想分析、整理出大資料中蘊含的深刻意義,並將其合理分類,對於任何的組織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但其意義卻是價值非凡的。 在電子科大,周濤的團隊曾經在分析提煉大資料方面舉了一個經典的案例:比如通過校園一卡通的消費、借書等活動記錄,找出誰是電子科大“最孤獨”的同學,並對其給予幫助。 如今,這個和教育結合的模型,已經經過了多個版本升級,由找出孤獨人群升級到能夠預測心理問題易感人群,並部署上線危機干預系統,説明學校心理健康部門提前找到一些可能心理易感的同學,
提前對他們提供心理引導和幫扶,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駁“資料殺熟論”“看人下菜碟”的是商家

近年來,有一些國內互聯網公司被指責用大資料“殺熟”,有些消費者認為這是把新技術用到了歪門邪道上。對此,周濤說:“僅僅因為有些商家對新老客戶報價不同的結果,就將責任推給大資料,推給技術,是不合理的。” 周濤告訴記者,其實,只要商家對消費者的消費次數、消費額度、效率頻率等稍加分析就能夠分辨熟客新客,這與大資料之間沒有關係。如果商家想要“看人下菜碟”,不管有沒有先進的技術,都可以做到,技術本身是無辜的。 “反過來看‘殺熟’,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對新用戶的更多優惠。因為你既然已是熟客了,有限的市場優惠資源當然不會給你了。就好像你追一個女神,用的心思自然是大大超過其他女子了——但凡有點生活經驗的,就應該明白。”周濤用生活的邏輯做出類比,道出了新的市場經濟規律。

情緒分析 是智慧型機器人升級的好方向

去年11月,在封面新聞舉辦的“智創·未來2017C 移動媒體大會”上亮相的小封機器人,引發了行業高度關注。能寫稿、和用戶聊天的機器人在媒體領域裡十分罕見。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推出智慧型機器人、音箱等產品,行業普遍認為,機器人產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周濤認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在媒體、生活設備控制等方面,還有針對不同服務物件和數量的精細優化空間。 “我覺得要讓機器人的互動變得更聰明,場景更豐富,核心是對服務物件建立更好的畫像。換句話說,如果這個機器人有固定的服務物件,知道他服務的人的消費記錄、以前的新聞資訊流覽記錄,那機器人會變得更加貼心。而如果能夠和智慧家居打通,就能更完整地瞭解整個家庭的習慣,可以扮演好‘管家’的角色。” 在人工智慧的升級方向上,周濤覺得表情分析系統是一個很好的分支。 “目前已經有一些全球領先的團隊在人工智慧的情緒識別上有了不錯的成果,可以根據你臉部甚至身體的姿態識別你的情緒。這是比語義識別更加深入內心的方法——因為人類有的時候是口是心非或者言不由衷的。”周濤說。

責編:齊琪

這與大資料之間沒有關係。如果商家想要“看人下菜碟”,不管有沒有先進的技術,都可以做到,技術本身是無辜的。 “反過來看‘殺熟’,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對新用戶的更多優惠。因為你既然已是熟客了,有限的市場優惠資源當然不會給你了。就好像你追一個女神,用的心思自然是大大超過其他女子了——但凡有點生活經驗的,就應該明白。”周濤用生活的邏輯做出類比,道出了新的市場經濟規律。

情緒分析 是智慧型機器人升級的好方向

去年11月,在封面新聞舉辦的“智創·未來2017C 移動媒體大會”上亮相的小封機器人,引發了行業高度關注。能寫稿、和用戶聊天的機器人在媒體領域裡十分罕見。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推出智慧型機器人、音箱等產品,行業普遍認為,機器人產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周濤認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在媒體、生活設備控制等方面,還有針對不同服務物件和數量的精細優化空間。 “我覺得要讓機器人的互動變得更聰明,場景更豐富,核心是對服務物件建立更好的畫像。換句話說,如果這個機器人有固定的服務物件,知道他服務的人的消費記錄、以前的新聞資訊流覽記錄,那機器人會變得更加貼心。而如果能夠和智慧家居打通,就能更完整地瞭解整個家庭的習慣,可以扮演好‘管家’的角色。” 在人工智慧的升級方向上,周濤覺得表情分析系統是一個很好的分支。 “目前已經有一些全球領先的團隊在人工智慧的情緒識別上有了不錯的成果,可以根據你臉部甚至身體的姿態識別你的情緒。這是比語義識別更加深入內心的方法——因為人類有的時候是口是心非或者言不由衷的。”周濤說。

責編: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