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天眼”又發現一顆毫秒脈衝星

IT之家4月28日消息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28日發佈消息,“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近日首次發現距地球約4000光年的毫秒脈衝星,這是該望遠鏡繼發現11顆脈衝星後的又一重要成果。

據悉“中國天眼”使用超寬頻接收機進行一小時跟蹤觀測發現,它是迄今人類發現的射電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脈衝星之一。

據瞭解,通過與美國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的合作,新發現的毫秒脈衝星於4月18日通過國際認證,這也為雙方繼續合作研究,開展多波段觀測分析奠定了基礎。

根據IT之家之前的報導,在去年10月10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宣佈,“中國天眼”發現2顆新脈衝星,距離地球分別約4100光年和1.6萬光年。兩顆脈衝星分別由FAST於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這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脈衝星,距“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不到1個月。“中國天眼”有望開啟中國射電天文學10年至20年“黃金期”。

IT之家小科普:

脈衝星(Pulsar),又稱波霎,是中子星的一種,為會週期性發射脈衝信號的星體,直徑大多為10千米左右,自轉極快。

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還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貝爾,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週期性的電波。經過仔細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未知的天體。因為這種星體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就把它命名為脈衝星。

想看到更多這類內容?去APP商店搜IT之家,

天天都有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