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傳奇謀臣,卻被曹操☆禁☆逼死,其子被司馬懿賞識,成為曹魏掘墓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40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曹操麾下果然謀士如雲,單是家喻戶曉的,就有不下十人。因為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所以人們對曹營中,哪個謀士最厲害一事,向來沒有定論。例如,有人認為鬼才郭嘉最厲害,畢竟歷來一直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也有人認為,毒士賈詡才是最厲害的,他前後輔佐五任主公,從未失手;還有人認為,劉曄才是最厲害的,畢竟曹操每有疑事,

都會詢問劉曄,而劉曄也三度差點助曹魏統一。

可是,曹操認可的首席謀士,並不是這些人中的任意一人。他的首席謀士,早早的為他提出來“迎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兩大戰略,在他征戰四方的時候,為他留守後方,在他渴求人才的時候,

為他舉薦賢才,對曹魏的貢獻,比其他謀士都要大,他不是別人,正是既忠於曹操,又想要匡扶漢室,最終與曹操產生分歧,被調離政治中心,生生逼死(一說是曹操賜下空食盒,暗示其自盡)的荀彧。說到此處,相信大多數人,都會為荀彧鳴不平,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的兒子卻一心輔佐司馬家族,是曹魏的掘墓人。他的兒子是誰呢?

說起此人,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陌生,他是荀彧的第六子,名荀顗(yǐ),字景倩。或許是基因比較好,荀彧還在世的時候,他便已經開始擔任中郎將一職了。只不過荀彧的去世,荀家在曹魏陣營的沒落,影響了他的前途。直到司馬懿輔政的時候,他得見司馬懿,才再次得到提拔,避免了自己懷才不遇。

此人的才華,令人驚豔到什麼程度呢?《三國志》注引《晉陽秋》曰:“司馬宣王見顗,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並開始提拔他。

或許是因為,他受到了司馬家族的提拔,想要好好回報,也或許是他因父親荀彧的死,對曹魏產生了怨言,從此之後,他不但恪守一個名士的本分,

在曹爽的黨羽手下,解救過差點被迫害的賢臣,還一心忠於司馬氏。因此,不但司馬懿看重他,司馬師、司馬昭甚至司馬炎,都對他禮之甚厚。當然了,所謂的忠心,不僅是不背叛,還要表誠意,在這一點上,荀顗做的非常好。

例如,司馬師把持朝政時期,因為李豐等人發動的政變,司馬師大怒,請郭後廢掉了少帝曹芳,另立高鄉公曹髦為帝。這個時候,荀顗主動獻計說,當今的皇上,登基的機緣比較特殊,現在應該讓人大肆宣揚新帝的仁德,並觀察外界的動向。司馬師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引發並平定了淮南二叛,司馬家族以晉代魏之路,從此更加平坦。到了司馬昭總攬大權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再獻這等妙計,卻在司馬昭親征之時,為其留守後方,一如當初荀彧之於曹操。

只不過,他的父親身在曹營,心在漢室,最終結局淒慘,他卻一心一意輔佐司馬家族,因此,他有了其父生前的榮耀,卻沒有重蹈其覆轍。《三國志》注引《晉陽秋》曰:“顗佐命晉室,位至太尉,封臨淮康公。”到了他去世的時候,晉武帝司馬炎和皇后楊氏都曾為喪事饋贈物品,太子司馬衷則親臨喪禮,其被允許使用的禮節遠遠超出了常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司馬家族對他的榮寵,也不難看出,他沒有辱沒了荀彧“王佐之才”的名聲。只是,不知道假使荀彧死而有靈,得知自己的兒子,既不忠於漢,也不忠於魏,反而成為了魏室的掘墓人,會有什麼感想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因為李豐等人發動的政變,司馬師大怒,請郭後廢掉了少帝曹芳,另立高鄉公曹髦為帝。這個時候,荀顗主動獻計說,當今的皇上,登基的機緣比較特殊,現在應該讓人大肆宣揚新帝的仁德,並觀察外界的動向。司馬師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引發並平定了淮南二叛,司馬家族以晉代魏之路,從此更加平坦。到了司馬昭總攬大權的時候,他雖然沒有再獻這等妙計,卻在司馬昭親征之時,為其留守後方,一如當初荀彧之於曹操。

只不過,他的父親身在曹營,心在漢室,最終結局淒慘,他卻一心一意輔佐司馬家族,因此,他有了其父生前的榮耀,卻沒有重蹈其覆轍。《三國志》注引《晉陽秋》曰:“顗佐命晉室,位至太尉,封臨淮康公。”到了他去世的時候,晉武帝司馬炎和皇后楊氏都曾為喪事饋贈物品,太子司馬衷則親臨喪禮,其被允許使用的禮節遠遠超出了常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司馬家族對他的榮寵,也不難看出,他沒有辱沒了荀彧“王佐之才”的名聲。只是,不知道假使荀彧死而有靈,得知自己的兒子,既不忠於漢,也不忠於魏,反而成為了魏室的掘墓人,會有什麼感想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