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漢不屈的戰魂,拼死也要將他們解救出來

西元75年的陰曆十一月。深冬。一場兇猛的暴風雪從北方的天空席捲而來,瘋狂地拍打著東漢帝京洛陽城牆上的雉堞。

剛剛登基三個月的漢章帝劉炟坐在朝會大殿上,望著殿外不停肆虐的風雪,

儘管身體和四肢都略微感到有些寒意,可他的內心卻溫暖如春。

是的。這位新天子有理由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自豪和喜悅。

這一年他剛滿十八歲,正是一個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業的年齡,而父皇劉莊(漢明帝)又給他留下了一個政治昌明、民生富庶、疆域遼闊、武力強大的帝國。

這一切都讓年輕的天子躊躇滿志。他覺得自己只要再努一把力,就能像光武帝劉秀和漢武帝劉徹那樣,締造出一個海晏河清、萬邦來朝的盛世,讓大漢帝國的赫赫天威遠播四夷。 劉炟知道,要實現這個理想,就必須打敗帝國最強大的敵人——匈奴。

從光武帝建武年間起,匈奴就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經光武帝的撫綏,歸附漢朝,

成為中國的藩屬。北匈奴心懷怨懟,屢屢入寇帝國北疆的五原郡和雲中郡。從漢明帝永平八年起,北匈奴又聯合西域的諸多小國,經常襲擾河西一帶,使河西邊關的城門為之晝閉。 所以,要打敗北匈奴,就必須首先征服西域,亦即實施漢武帝多年前規劃的“斷匈奴右臂”的戰略。北匈奴在西域的軍事力量主要是呼衍王的軍隊,其據點在伊吾盧城;而北匈奴與西域諸國的聯絡紐帶主要是位於天山兩側的前、後車師國。
所以,只要控制伊吾,擊破車師,就可以成功斬斷匈奴右臂。

讓人欣慰的是,去年年底漢軍就在西域打了一場漂亮仗,一舉攻佔伊吾盧,降服了前後車師國,使得自王莽篡漢後與漢帝國斷絕了六十五年的西域一朝複通……

那是永平十七年十一月,奉車都尉竇固和駙馬都尉耿秉等人率一萬四千騎從敦煌出征西域,在白山擊敗北匈奴呼衍王兵團,

佔領伊吾盧;隨後進攻車師,俘後車師國王,逼降其子前車師國王。

降服車師就意味著切斷北匈奴與西域的聯絡,迫使其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最終臣服。無庸置疑,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所以這些日子以來,章帝劉炟和他的大臣們一直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料到,就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猛烈襲擊洛陽的同時,一個渾身上下傷痕累累、似乎已經奄奄一息的前線士兵也從遙遠的車師給深宮中的大漢君臣帶來了一封加急戰報……

救,還是不救?

戰報是駐守柳中城的關寵發出的。

上面的內容讓年輕的天子和他的大臣們目瞪口呆——就在竇固班師凱旋的一個月後,亦即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匈奴單于就派遣左鹿蠡率兩萬騎兵反攻車師。西域北部的焉耆、龜茲等國立刻歸附匈奴,並與之組成聯軍進攻西域都護陳睦所部。

陳睦奮力抵禦,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殉國。匈奴軍隊隨即將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和關寵所在的柳中城團團包圍。而耿恭和關寵所帶領的部隊都只有區區數百人。這兩支部隊危在旦夕,西域眼看又要淪于敵手……

很顯然,這是一封十萬火急的戰報。可讓人遺憾的是,從這封戰報發出一直到它送達洛陽,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八個月!

這八個月裡都發生了什麼? 這總計還不到一千人的漢朝軍隊,能擋得住匈奴人的兩萬鐵騎嗎? 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這一群大漠深處孤絕無援的大漢勇士們是不是早已全軍覆沒、埋骨黃沙了?!

在這種難以令人樂觀的情況下,朝廷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司空第五倫(“第五”是複姓)的回答是:不救。

第五倫拒絕出兵的理由其實是很充分的:當時,匈奴和西域聯軍兵力強大,這兩支部隊十有八九已經遭遇不測,如果貿然出兵營救,很可能連這些救兵都得搭進去;況且天氣惡劣、路途遙遠、行軍作戰和後勤補給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所以,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暫時放棄西域,伺機再圖恢復。

第五倫的答案和理由其實也代表了多數朝臣的看法。因為這是最審慎、最明智的選擇。

章帝劉炟感到一股強烈的悲哀瞬間湧上他的心頭。

大殿上的氣氛頓時凝固了。

不過片刻之後,失望的天子就聽到司徒鮑昱發出了另一種聲音。

鮑昱的答案是:救!

他說:“國家派遣士兵深入危險的地方作戰,一旦身陷絕境便將他們遺棄。朝廷這麼做,對外是放縱蠻夷施暴,對內是讓自己的臣民傷心。如果是一時權宜之計,可以永保邊境安寧,這麼做倒也未嘗不可。可問題是匈奴人絕不會放棄對帝國的侵略,到那時候,陛下將派誰出征?耿恭和關寵的軍隊各自只有數百人,從戰報上看,卻已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抵擋了匈奴人的進攻,這足以證明匈奴的軍隊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強大。以臣之見,應下令敦煌和酒泉火速派遣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前往救援,不出四十天,定能將被困士兵救回塞內!”

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年輕皇帝的心:漢帝國從來不冷卻英雄的熱血,即使這次救援註定失敗,也要向世人宣告漢帝國從來不會放棄為他戰鬥的勇士!

數日後,一支由段彭、王蒙和皇甫援三位將軍率領的七千餘名騎兵迅速從敦煌和酒泉出發,迎著風雪奔向茫茫西域。

大漢帝國在用行動表明——她絕不放棄任何一個為國家而戰的士兵! 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帝國也絕不放棄。

當北匈奴的兩萬鐵騎風馳電掣地撲向後車師的國都金蒲城時,耿恭就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軍事生涯中最可怕的一場惡戰。 因為後車師的兵力羸弱,而自己的手下士兵也不過數百人。

但是耿恭還是毫不猶豫地撥出三百名士兵,會同後車師國王安得出城應戰。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安得很快就被匈奴騎兵斬落馬下,耿恭派出的三百名士兵也全軍覆沒。匈奴人迅速包圍並開始猛攻金蒲城。耿恭率眾登城死守,命士兵把一種特製的毒藥抹在箭鏃上,然後一邊射擊一邊向匈奴人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

果不其然,中箭的匈奴人立刻肌肉崩裂、傷口潰爛,巨大的疼痛讓傷者不斷發出慘厲的哀嚎。一種莫名的恐懼就像瘟疫一樣在北匈奴的軍隊中迅速蔓延。匈奴人的軍心開始動搖,攻城的勢頭逐漸減緩下來。適逢天降暴雨,耿恭抓住時機,率眾突圍而出。匈奴人在暴雨中不辨漢軍兵力,一時倉惶退卻,被漢軍擊殺甚眾,紛紛驚呼:“漢兵神威,真可畏也!”

耿恭一路退卻,可匈奴卻死死咬住不放。耿恭退至疏勒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發現此城附近有溪澗,水源充足,而且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於是據城而守,準備在此等待援兵。匈奴人一直遠遠地圍著疏勒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於這一年七月發起強攻。耿恭在城裡招募了幾千名敢死隊員出城迎戰,再次將其擊退。

匈奴強攻不下,於是將溪澗的上游堵塞,斷了漢軍的水源,準備把城中的軍民活活渴死。時值盛夏,士兵們頓時饑渴難耐。耿恭親自指揮士兵掘井,可一直挖了十五丈深卻仍然沒有見到一滴水。城中軍民只好榨取馬糞裡的水汁來喝,最後甚至連馬也渴得無法排泄。

士兵們終於絕望了。 耿恭面朝蒼天、浩然長歎:“聞昔日貳師將軍(西漢李廣利)拔佩刀刺,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會將我等困死於此?!”說完整肅衣冠,向這口不出水的水井一遍又一遍地稽首而拜。

也許是地下水經過數日的滲透開始迸發,抑或真的是上蒼被這群堅守在絕境中的大漢士兵所感動,反正就在耿恭近乎絕望的一刹那,清洌的泉水忽然間汩汩而出。軍民們欣喜若狂,大呼萬歲。

士兵們在這一刻看見了救命的泉水。

可耿恭所看見的,卻不僅僅只是泉水。

他還看見了禦敵的武器。

準確地說——是心理戰的武器。

耿恭讓士兵們一起和他把一桶桶的水抬上城頭,當著匈奴軍隊的面擦洗城牆並淋浴,同時發出陣陣歡呼和狂笑。

匈奴人傻眼了。

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支如有神助的軍隊。 換句話說,這幾乎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

這是一場空前殘酷的圍城戰。

匈奴人每天都在進攻。而車師國複叛後,也派兵與匈奴一起合攻疏勒。

圍城的敵人越聚越多,守城的大漢士兵卻越打越少。每一刻都有熟悉的身影在耿恭的身邊倒下,可大漢帝國的軍旗卻始終在疏勒城頭上高高飄揚。

堅持數月之後,疏勒城中的糧草逐漸耗盡。 看來這一次真的是陷入絕境了。泉水可以從地底下挖,糧食可以嗎?!

就在耿恭一籌莫展之際,有人偷偷越過匈奴的封鎖線給他們運來了糧食。

耿恭和他的士兵們再一次絕處逢生。

糧食是後車師的王后派人送來的。除了糧食之外,王后還讓人給耿恭帶來了許多匈奴和車師的情報。

王后之所以冒死做這些事情,是因為她是個漢人。 車師王后的雪中送炭幫助耿恭部又堅持了好幾個月。然而好景不長,運送糧食的隊伍很快就被匈奴人發現,補給就此中斷。

守城戰役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漢軍為了填飽肚子,只好把鎧甲上的皮革剝下來煮了吃。鎧甲上的吃完了,就拆弓弩上的皮條和獸筋。與此同時,匈奴人的進攻卻一天也沒有停止……

在這種極端困苦的條件下,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不是戰死就是餓死。耿恭的身邊只剩下最後的幾十個人。 然而,城頭上的軍旗卻依舊在頑強地飄揚——一直飄揚到了這一年的冬天。北匈奴的單于親臨疏勒城下,他看著城牆上那些形容枯槁但是意志堅強的漢軍士兵,心中不由自主地湧出敬意這是一群真正的戰士。 這是一群頂天立地的英雄!單于下令停止進攻。 他決定招降。

他向耿恭提出的條件是:投降!然後封你為王,單于的公主嫁你為妻。

片刻之後,城上緩緩舉起了降旗。

單于笑了。他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即使是真正的英雄,也不願意活活被困死。

耿恭要求匈奴的使者上城接受他的投降。單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可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讓單于目瞪口呆,並且暴跳如雷。

耿恭在城頭上當著他的面把受降使者親手殺死,而且面對著數萬匈奴大軍,悠然自得地架起火堆,將使者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切下來烤著吃。

一千多年後,北宋名將岳飛所寫的那一句氣壯山河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其典故正出於此。

單于惱羞欲狂,立刻下令增兵。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攻下疏勒城。

最後的幾十個大漢士兵就這樣迎接著數萬匈奴大軍日夜不停的輪番進攻。

城頭上那面早已破爛不堪的軍旗在戰火和風雪中悄然顫慄。

沒有人知道是否會有援兵來救他們。可就算戰至最後一人,他們也絕不放棄。

最後的拯救

段彭等人率領七千援軍經過兩個多月的急行軍和艱難跋涉,於次年(建初元年,西元76年)二月抵達位於天山南麓的柳中城,可關寵所部早已全軍覆沒。憤怒的漢軍一舉攻下北匈奴佔領的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繳獲駝馬牛羊等三萬七千頭。匈奴人倉惶北撤,前車師複降。

此時此刻,段彭和王蒙等人估計遠在天山北麓的耿恭所部肯定也遭到了和關寵一樣的命運,於是決定撤兵。王蒙軍中一位叫范羌的將領卻堅持請求前往救援。范羌是耿恭的部將,去年春天被耿恭派往敦煌接運軍隊的冬裝,此次剛好跟隨王蒙的援軍北上。

範羌心中有一種直覺。他相信耿恭沒有死,他相信自己的戰友們仍然在堅持戰鬥。

王蒙等人卻不像范羌這麼樂觀。以他們的軍事經驗判斷,這支一年前就已經遭遇圍攻的部隊絕對沒有生還的希望。所以他們不願再作出無謂的犧牲。可範羌的苦苦請求又讓他們難以拒絕,王蒙最後只好撥給範羌二千人,讓他獨自帶兵前去救援。

范羌毅然向北進發。此時的暴風雪愈加猛烈。大雪足足堆積了一丈多厚。這支最後的救兵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穿越天山峽谷,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在冰天雪地裡尋找那支失蹤已久的部隊。

援軍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雪夜抵達疏勒城下。憑著城頭上的火把發出的隱約亮光,範羌終於認出了那面屹立在寒風中的軍旗。城內士兵聽見外面人喊馬嘶,以為匈奴的援兵又到了,無不駭異,紛紛掙扎著爬起來準備戰鬥。可很快他們就聽見城門外響起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這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聲音——“我是范羌,大軍來迎接指揮官!”

耿恭和他的士兵們愣了一小會兒,然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高呼萬歲,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城門。

兩隊士兵忍不住相擁而泣。 這一刻,這群從來不曾哭泣的男子漢終於流下了被追殺和圍困了整整一年來的第一次淚水。

包括耿恭在內,這支部隊到現在只剩下二十六人。 漢軍用最快的速度撤出了疏勒城,一路向南急行。從睡夢中驚醒的匈奴人在後面拼命追擊。漢軍且殺且走,一路上又不斷有人倒下。

到三月抵達玉門關時,耿恭部最終生還的人只有十三個。

這十三個人早已形削骨立、不成人形,身上穿的也已經不能叫衣服,只能說是沾滿血跡和污漬的一條條爛布片。 可大漢帝國的赫赫天威就是在這樣一群人的身上傲然挺立!

所有人在那一刻都不約而同地發現——帝國付出重大代價拯救回來的不是十三個形容枯槁的殘兵,而是一腔彪炳千古的英雄熱血、一根頂天立地的民族脊樑!

一個民族的生存,關鍵並不在於學問發達與否,而在精神如何。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文明幾近斷絕,漢繼秦火之餘,遍地書灰,終能建成我民族史上最光輝的文明。

北匈奴單于就派遣左鹿蠡率兩萬騎兵反攻車師。西域北部的焉耆、龜茲等國立刻歸附匈奴,並與之組成聯軍進攻西域都護陳睦所部。

陳睦奮力抵禦,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殉國。匈奴軍隊隨即將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和關寵所在的柳中城團團包圍。而耿恭和關寵所帶領的部隊都只有區區數百人。這兩支部隊危在旦夕,西域眼看又要淪于敵手……

很顯然,這是一封十萬火急的戰報。可讓人遺憾的是,從這封戰報發出一直到它送達洛陽,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八個月!

這八個月裡都發生了什麼? 這總計還不到一千人的漢朝軍隊,能擋得住匈奴人的兩萬鐵騎嗎? 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這一群大漠深處孤絕無援的大漢勇士們是不是早已全軍覆沒、埋骨黃沙了?!

在這種難以令人樂觀的情況下,朝廷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司空第五倫(“第五”是複姓)的回答是:不救。

第五倫拒絕出兵的理由其實是很充分的:當時,匈奴和西域聯軍兵力強大,這兩支部隊十有八九已經遭遇不測,如果貿然出兵營救,很可能連這些救兵都得搭進去;況且天氣惡劣、路途遙遠、行軍作戰和後勤補給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所以,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暫時放棄西域,伺機再圖恢復。

第五倫的答案和理由其實也代表了多數朝臣的看法。因為這是最審慎、最明智的選擇。

章帝劉炟感到一股強烈的悲哀瞬間湧上他的心頭。

大殿上的氣氛頓時凝固了。

不過片刻之後,失望的天子就聽到司徒鮑昱發出了另一種聲音。

鮑昱的答案是:救!

他說:“國家派遣士兵深入危險的地方作戰,一旦身陷絕境便將他們遺棄。朝廷這麼做,對外是放縱蠻夷施暴,對內是讓自己的臣民傷心。如果是一時權宜之計,可以永保邊境安寧,這麼做倒也未嘗不可。可問題是匈奴人絕不會放棄對帝國的侵略,到那時候,陛下將派誰出征?耿恭和關寵的軍隊各自只有數百人,從戰報上看,卻已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抵擋了匈奴人的進攻,這足以證明匈奴的軍隊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強大。以臣之見,應下令敦煌和酒泉火速派遣精銳騎兵,晝夜兼程前往救援,不出四十天,定能將被困士兵救回塞內!”

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年輕皇帝的心:漢帝國從來不冷卻英雄的熱血,即使這次救援註定失敗,也要向世人宣告漢帝國從來不會放棄為他戰鬥的勇士!

數日後,一支由段彭、王蒙和皇甫援三位將軍率領的七千餘名騎兵迅速從敦煌和酒泉出發,迎著風雪奔向茫茫西域。

大漢帝國在用行動表明——她絕不放棄任何一個為國家而戰的士兵! 即便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帝國也絕不放棄。

當北匈奴的兩萬鐵騎風馳電掣地撲向後車師的國都金蒲城時,耿恭就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軍事生涯中最可怕的一場惡戰。 因為後車師的兵力羸弱,而自己的手下士兵也不過數百人。

但是耿恭還是毫不猶豫地撥出三百名士兵,會同後車師國王安得出城應戰。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安得很快就被匈奴騎兵斬落馬下,耿恭派出的三百名士兵也全軍覆沒。匈奴人迅速包圍並開始猛攻金蒲城。耿恭率眾登城死守,命士兵把一種特製的毒藥抹在箭鏃上,然後一邊射擊一邊向匈奴人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

果不其然,中箭的匈奴人立刻肌肉崩裂、傷口潰爛,巨大的疼痛讓傷者不斷發出慘厲的哀嚎。一種莫名的恐懼就像瘟疫一樣在北匈奴的軍隊中迅速蔓延。匈奴人的軍心開始動搖,攻城的勢頭逐漸減緩下來。適逢天降暴雨,耿恭抓住時機,率眾突圍而出。匈奴人在暴雨中不辨漢軍兵力,一時倉惶退卻,被漢軍擊殺甚眾,紛紛驚呼:“漢兵神威,真可畏也!”

耿恭一路退卻,可匈奴卻死死咬住不放。耿恭退至疏勒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發現此城附近有溪澗,水源充足,而且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於是據城而守,準備在此等待援兵。匈奴人一直遠遠地圍著疏勒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於這一年七月發起強攻。耿恭在城裡招募了幾千名敢死隊員出城迎戰,再次將其擊退。

匈奴強攻不下,於是將溪澗的上游堵塞,斷了漢軍的水源,準備把城中的軍民活活渴死。時值盛夏,士兵們頓時饑渴難耐。耿恭親自指揮士兵掘井,可一直挖了十五丈深卻仍然沒有見到一滴水。城中軍民只好榨取馬糞裡的水汁來喝,最後甚至連馬也渴得無法排泄。

士兵們終於絕望了。 耿恭面朝蒼天、浩然長歎:“聞昔日貳師將軍(西漢李廣利)拔佩刀刺,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會將我等困死於此?!”說完整肅衣冠,向這口不出水的水井一遍又一遍地稽首而拜。

也許是地下水經過數日的滲透開始迸發,抑或真的是上蒼被這群堅守在絕境中的大漢士兵所感動,反正就在耿恭近乎絕望的一刹那,清洌的泉水忽然間汩汩而出。軍民們欣喜若狂,大呼萬歲。

士兵們在這一刻看見了救命的泉水。

可耿恭所看見的,卻不僅僅只是泉水。

他還看見了禦敵的武器。

準確地說——是心理戰的武器。

耿恭讓士兵們一起和他把一桶桶的水抬上城頭,當著匈奴軍隊的面擦洗城牆並淋浴,同時發出陣陣歡呼和狂笑。

匈奴人傻眼了。

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支如有神助的軍隊。 換句話說,這幾乎是一支不可戰勝的軍隊。

這是一場空前殘酷的圍城戰。

匈奴人每天都在進攻。而車師國複叛後,也派兵與匈奴一起合攻疏勒。

圍城的敵人越聚越多,守城的大漢士兵卻越打越少。每一刻都有熟悉的身影在耿恭的身邊倒下,可大漢帝國的軍旗卻始終在疏勒城頭上高高飄揚。

堅持數月之後,疏勒城中的糧草逐漸耗盡。 看來這一次真的是陷入絕境了。泉水可以從地底下挖,糧食可以嗎?!

就在耿恭一籌莫展之際,有人偷偷越過匈奴的封鎖線給他們運來了糧食。

耿恭和他的士兵們再一次絕處逢生。

糧食是後車師的王后派人送來的。除了糧食之外,王后還讓人給耿恭帶來了許多匈奴和車師的情報。

王后之所以冒死做這些事情,是因為她是個漢人。 車師王后的雪中送炭幫助耿恭部又堅持了好幾個月。然而好景不長,運送糧食的隊伍很快就被匈奴人發現,補給就此中斷。

守城戰役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漢軍為了填飽肚子,只好把鎧甲上的皮革剝下來煮了吃。鎧甲上的吃完了,就拆弓弩上的皮條和獸筋。與此同時,匈奴人的進攻卻一天也沒有停止……

在這種極端困苦的條件下,更多的士兵倒了下去——不是戰死就是餓死。耿恭的身邊只剩下最後的幾十個人。 然而,城頭上的軍旗卻依舊在頑強地飄揚——一直飄揚到了這一年的冬天。北匈奴的單于親臨疏勒城下,他看著城牆上那些形容枯槁但是意志堅強的漢軍士兵,心中不由自主地湧出敬意這是一群真正的戰士。 這是一群頂天立地的英雄!單于下令停止進攻。 他決定招降。

他向耿恭提出的條件是:投降!然後封你為王,單于的公主嫁你為妻。

片刻之後,城上緩緩舉起了降旗。

單于笑了。他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即使是真正的英雄,也不願意活活被困死。

耿恭要求匈奴的使者上城接受他的投降。單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可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卻讓單于目瞪口呆,並且暴跳如雷。

耿恭在城頭上當著他的面把受降使者親手殺死,而且面對著數萬匈奴大軍,悠然自得地架起火堆,將使者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切下來烤著吃。

一千多年後,北宋名將岳飛所寫的那一句氣壯山河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其典故正出於此。

單于惱羞欲狂,立刻下令增兵。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攻下疏勒城。

最後的幾十個大漢士兵就這樣迎接著數萬匈奴大軍日夜不停的輪番進攻。

城頭上那面早已破爛不堪的軍旗在戰火和風雪中悄然顫慄。

沒有人知道是否會有援兵來救他們。可就算戰至最後一人,他們也絕不放棄。

最後的拯救

段彭等人率領七千援軍經過兩個多月的急行軍和艱難跋涉,於次年(建初元年,西元76年)二月抵達位於天山南麓的柳中城,可關寵所部早已全軍覆沒。憤怒的漢軍一舉攻下北匈奴佔領的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繳獲駝馬牛羊等三萬七千頭。匈奴人倉惶北撤,前車師複降。

此時此刻,段彭和王蒙等人估計遠在天山北麓的耿恭所部肯定也遭到了和關寵一樣的命運,於是決定撤兵。王蒙軍中一位叫范羌的將領卻堅持請求前往救援。范羌是耿恭的部將,去年春天被耿恭派往敦煌接運軍隊的冬裝,此次剛好跟隨王蒙的援軍北上。

範羌心中有一種直覺。他相信耿恭沒有死,他相信自己的戰友們仍然在堅持戰鬥。

王蒙等人卻不像范羌這麼樂觀。以他們的軍事經驗判斷,這支一年前就已經遭遇圍攻的部隊絕對沒有生還的希望。所以他們不願再作出無謂的犧牲。可範羌的苦苦請求又讓他們難以拒絕,王蒙最後只好撥給範羌二千人,讓他獨自帶兵前去救援。

范羌毅然向北進發。此時的暴風雪愈加猛烈。大雪足足堆積了一丈多厚。這支最後的救兵就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穿越天山峽谷,懷著最後一絲希望在冰天雪地裡尋找那支失蹤已久的部隊。

援軍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雪夜抵達疏勒城下。憑著城頭上的火把發出的隱約亮光,範羌終於認出了那面屹立在寒風中的軍旗。城內士兵聽見外面人喊馬嘶,以為匈奴的援兵又到了,無不駭異,紛紛掙扎著爬起來準備戰鬥。可很快他們就聽見城門外響起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這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聲音——“我是范羌,大軍來迎接指揮官!”

耿恭和他的士兵們愣了一小會兒,然後他們不約而同地高呼萬歲,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城門。

兩隊士兵忍不住相擁而泣。 這一刻,這群從來不曾哭泣的男子漢終於流下了被追殺和圍困了整整一年來的第一次淚水。

包括耿恭在內,這支部隊到現在只剩下二十六人。 漢軍用最快的速度撤出了疏勒城,一路向南急行。從睡夢中驚醒的匈奴人在後面拼命追擊。漢軍且殺且走,一路上又不斷有人倒下。

到三月抵達玉門關時,耿恭部最終生還的人只有十三個。

這十三個人早已形削骨立、不成人形,身上穿的也已經不能叫衣服,只能說是沾滿血跡和污漬的一條條爛布片。 可大漢帝國的赫赫天威就是在這樣一群人的身上傲然挺立!

所有人在那一刻都不約而同地發現——帝國付出重大代價拯救回來的不是十三個形容枯槁的殘兵,而是一腔彪炳千古的英雄熱血、一根頂天立地的民族脊樑!

一個民族的生存,關鍵並不在於學問發達與否,而在精神如何。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文明幾近斷絕,漢繼秦火之餘,遍地書灰,終能建成我民族史上最光輝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