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對再障病人而言,骨髓移植是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當前,對再障性貧血的治療,骨髓移植為更多的患者帶來了希望,甚至有些再障患者在病情確診之後,就迫不及待地進行骨髓移植治療。然而,骨髓移植並非“一步到位”,它到底是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呢?

首先,要認識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即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通過靜脈輸注造血幹細胞,祖細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根據造血幹細胞來源分為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等;

根據供受者關係分為自體移植,

同基因移植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根據供受體之間HLA配型分為HLA相合同胞移植,HLA相合非親緣移植以及親緣HLA不全相合或半相合移植。

其次,配型的問題

考慮骨髓移植治療時,就要積極進行配型,先親屬後骨髓庫,因為從國際移植的標準看,

移植的成功率和風險依次排序同胞全相合、無關供體全相合,再到臍血庫全相合。

當然,如果是同胞或親緣供體,相對有保障,無關供體需要多花錢,而且從配型到真正移植過程中也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很多配型成功的供者因為家人的反對最終反悔,即便已經做了清髓處理!

第三,關於移植成功率的問題

如果你去諮詢很多醫院,多會告訴你移植成功率半分之六七十都有,甚至更高,但這個成功率,可能與你心理所想的“成功”不太一樣!

舉個例子:

某患者全相合移植,一年後肺部感染走了,這移植算成功嗎?在西醫看來,是成功的,以為移植已經一年了!

還有患者移植後很順利,可以算是成功的,可預後生活並不樂觀,很容易感染,

出不了門,生活品質更無從說起。

更多情況下,即便移植是成功的,可病人的生活品質和免疫的恢復,依然還需要經過慢慢長路。

第四,移植費用問題

接受骨髓移植治療的患者,即便沒什麼大感染,也多需要40-60萬左右,但想要在這個範圍內完成治療,

幾乎是不可能的。對移植的患者來說,100萬真的不算什麼,但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這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即便“東拆西借”湊夠了移植費用,可卻讓整個家庭陷入貧困的危機,後期調理,維護都需要經濟上的支援,更讓人擔心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總之,再障患者治療期間,骨髓移植可以作為一個選擇,但它不會“一步到位”,個中心酸還要自己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