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列子》禪解:一個老年人,要對年輕人有所敬畏,因為……

作者:劉人夫(列子太學 列子說)

列子禪解(六):有無相生的潛顯協舉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嘗有;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味之所味者嘗矣,

而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職也。

這一段講了中華文化中的兩個根本問題,一個是有與無的問題,一個是無為到底是什麼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文化中最難的兩個問題,但是依據陰陽法則,越是難的問題越是要簡單著處理,越是要傻瓜式的理解,不一定正確,但是會有所啟迪。

。。。。。。。。。。。。。。。。。。

一,有無隨時在轉化。

。。。。。。。。。。。。。。。。。。

二,有無到底在說啥?

。。。。。。。。。。。。。。。。。。

三,潛顯的功能自洽。

。。。。。。。。。。。。。。。。。。

四,潛顯的應用啟示。

。。。。。。。。。。。。。。。。。。

一個老年人,要對年輕人有所敬畏,因為一個老年人不論你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而年輕人,他未來會怎麼樣,是不可測量的。

一個當值的明星要對未來的明星有敬畏,因為你不知道未來的明星會有多明。真正可怕的,可敬畏的不是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名人、偉人、聖人,真正可怕的是未來出現的不知道怎麼樣的人,因為不知道,因為不可把握,因為有無限的可能,所以,不得不敬畏。

一個人寫的書,有沒有長久的市場,歸根結底是死人願不願意看,只有死人願意看的書,才是可以恒久存在的書。

一個人活著,其根本價值是能夠被死人認可的價值,只有被死人認可的價值,才是有可能恒存的價值。只有被死人認可的人,才是能夠恒久存在的人。因為活人,都是要走向死,死人是每一個活人的未來,死對人來講才是潛態的存在,只有在死之中,才有無限的可能,才有無限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