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淮海戰役期間,哪個人想保存實力不聽指揮,導致國民黨滿盤皆輸?

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擺了一個長蛇陣,全軍退縮在從徐州到蚌埠的鐵路沿線。國民黨這個長蛇陣的弱點就是七寸的位置——宿縣。宿縣處於徐州和蚌埠之間,向北75公里就是徐州。

向南90公里就是蚌埠。此地是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的樞紐,也是國民黨徐州剿總通往南京的門戶,國民黨在這裡囤積了大量武器、彈藥、被服和裝備等軍需物資,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淮海戰役初期,宿縣的戰略地位還不明顯,國共雙方的目光焦點還在黃百韜兵團被圍之地——徐州東部的碾莊地區。

等到黃百韜兵團被殲滅之後,東西向的隴海路被切斷,南北向的津浦鐵路就成了國民黨軍隊陸上的唯一通道。如果解放軍成功攻佔宿縣,就相當於切斷了徐蚌線,從而置國民黨徐州大軍於糧彈兩缺、欲退無路的絕境。

淮海戰役打響前,因為宿縣當時還處於後方,所以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只安排第二十五軍一四八師駐防宿縣。

淮海戰役爆發之後,宿縣的戰略地位突出出來。劉峙也意識到了宿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想進一步加強宿縣的防守力量。所以當國民黨劉汝明第八兵團由開封、商丘撤至蚌埠途經徐州的時候,劉峙曾面告劉汝明,要求他南下蚌埠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留下一定的兵力來守備宿縣。

劉汝明出身雜牌軍,早年曾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戰爭勝利後,劉汝明出任國民黨第四綏靖區司令官,後被任命為第八兵團司令官。劉汝明當面答了劉峙一定遵辦,但是後來卻變了卦,他途經宿縣時未置宿縣一兵一卒,因為劉汝明想保存實力,全建制跑到蚌埠。宿縣此時的兵力仍然只有一個師。此後,劉汝明兵團到達蚌埠之後,

徐州剿總副司令兼蚌埠指揮所主任李延年,以蚌埠指揮所主任的名義,命令劉汝明第八兵團派出一股部隊在宿縣一帶亙固鎮之間佈防守備,確保宿縣的安全,方便日後途經宿縣進出徐州,策應主力兵團之作戰。

可是呢,劉汝明拒不服從指揮,

他認為自己也是徐州“剿總”副總司令,與李延年的職位一樣,李延年憑什麼命令自己,於是對李延年的命令拒不執行。此後,解放軍成功攻克宿縣,國民黨軍隊已經被攔腰截斷,淮河以北的國民黨大軍已經是插翅難逃,最終全軍覆沒。試想,如果劉汝明在南下蚌埠之時,留下一些兵力駐守宿縣,或者聽從李延年的指揮,進駐宿縣一帶,確保宿縣萬無一失,那麼國民黨的徐州大軍,也不至於繞道南撤,增援而來的黃維兵團也不至於成為孤軍冒進被圍殲在雙堆集。

也不至於繞道南撤,增援而來的黃維兵團也不至於成為孤軍冒進被圍殲在雙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