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站勝利前夕,國軍花名冊上有1200萬軍隊,為啥實際只有400萬?

日本投降前夕,美國駐亞洲部隊稱:1938年,日本初步攻勢結束時,中國軍隊共有400萬軍隊,在此後的六年中,中國政府每年徵兵150萬人。到1944年,部隊花名冊至少應該有1200萬人,但實際上只剩下了400萬人,

那麼,800萬人到什麼地方去了呢?

1、傷亡。美國人認為,大約有100萬國軍戰死和受傷。他們認為中國軍隊的戰鬥力與日軍相差懸殊,傷亡人數遠大於日軍,中國軍隊虛報戰士傷亡數字,並舉例說一位年輕的中國人1943年奉命到鄂西去採訪“勝利”的戰況,

這位元記者沒有發現什麼勝利的跡象,卻發現中國損失了7到8萬人,而日軍只損失了3000到4000人。

2、投降。因為艱苦、怕死和信仰的原因,有成千上萬的國軍投降了日軍,加入了汪精衛的傀儡政權,也有數千人加入了共產黨。到1943年8月,投奔汪精衛的重慶政府官員有國民黨中央委員20人,高級將領58人,軍隊50余萬。它加大了統一全民族抗戰思想的難度,消解了一部分軍民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決心,

也削弱了抗戰的武裝力量和後備力量。

3、空額。貪污之風在國軍到處氾濫,薪餉表是虛報的,米賬是虛報的,這種風氣如此盛行,以致于到最後將軍的貪污也被認為是他的權力。中國軍隊的師按規定應有1萬人,但實際上很少有一個師超過6000人,而被徵集來的新兵連病員和空額都填不滿。

到1943年,有些師甚至還不到2000名官兵。

4、病死。由於饑餓、環境極差和醫療條件簡陋而引起的疾病千奇百怪。士兵中大約有10%染上了結核病。患有痢疾、瘧疾和疥瘡的也很多。1938年,中國軍隊中有3000名痢疾患者,而到1940年,部隊的人數和駐地沒有動,卻有了1.59萬名痢疾患者,比過去5年的總和還要多。

5、逃跑。很多人是被抓壯丁抓來的,一遇到合適時機便脫離隊伍,有些人逃走了,有些人被抓回來槍斃了。據說,有一支800人的隊伍從西北的甘肅行軍至雲南接受美軍的軍事訓練,途中有200人死於瘧疾,300人開了小差;另一個師從華北向華南進發途經四川——該師的大部分士兵是從四川招來的,開始時有7000人,而最後只剩下了3000人,

整連整連的人逃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