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雷軍“淘汰”周光平,看合夥人的進出機制2:績效為王 套現離場

“雷布斯禮送出境

周光平解甲歸田“

績效為王,結果導向

2010年,小米科技八位創始人,在銀谷大廈的辦公室,共飲了小米粥,號外曰,小米加步槍,兄弟們開幹鬧革命。按道上的規矩,這算是歃血為盟了,

只可惜,在小米大起大落的八年之後,周光平,連同黃江吉,一起在熱熱鬧鬧的歡送大會上,被禮送出境了。

其實,從2015、2016年小米遭遇供應鏈危機、出貨量劇減、新品延遲發佈、技術落後客戶體驗遇冷等一系列週期性打擊時,周光平就由主管研發和供應鏈,

被調整至徒有虛名的職位:首席科學家,被陡然打入冷宮,脫離事權了。2017年,細心的人,從小米發佈的創始人團隊照發現,八人減至七人,周光平,已然不在其列,大概也已經猜到,斯人已去,靴子落地。

後來,騰訊深網出了一篇“小米重生”的文章,歷數了周光平在小米危難低谷中的種種過失,和歸因到周身上的應付責任,旁觀者或許也就明白了,是時候,找個擔責的人出來。

那麼,為什麼是:周光平?

我們都不在其中,難以全面客觀和真實瞭解,對小米危局中的誰是誰非,僅能從企業觀察角度,給出旁觀者的解讀,解讀的基本原理是:績效為王!

其一:財務績效。小米在2015、2016,確實因為研發和供應鏈的問題,導致沒有旗艦新品對打市場,新品落後潮流等客觀的經營困境,出貨量、營收等指標大幅下滑,財務報表一度很難看。而主管這兩塊業務的,就是周光平本人,

這是推卸不了的。單從結果上看,這條理由,足夠讓周光平下課走人。可是,雷軍作為創始人和主要股東,居然能忍受兩年,而沒有立即出手,可能還別的考慮。

其二:管理績效。雷軍主導的小米,把握住了智慧手機行業的騰飛風口,在資金、模式、產品、人才和市場的多重因素推動下,創造了不可一世的“小米神話”,品牌號召力和行業地位,已經不再是創業初期的籍籍無名的晚輩了。

在招人這方面,2014年左右的小米,應該已經是人才趨之若鶩的好公司、大公司了。不能說硬體軟體人才隨便抓,至少比雷軍當初列出100個人逐個打電話邀約加入的場景,要輕鬆隨意的多。那麼,為什麼在人才團隊、資金實力應該最好的時期,出了供應鏈的問題、出了研發的問題呢?非常可能的原因是:主管供應鏈和研發的主要領導,市場反應慢了,整合力下降了,戰鬥力減弱了,
能力不匹配了,開始居功自傲、不思進取了。

其三:行為績效。周光平實際年齡多少,不得而知,有說超過60的,有說50多歲的,進小米前有著輝煌的地位,進小米後又一起創造了小米奇跡,這種巨大光環,難免會產生以老賣老、不尊重同僚、不友好客戶、甚至壓制團隊年輕人的唯我獨尊的心態偏差。網上流傳的,周光平因為意氣之爭,得罪三星半導體公司高管,導致對方不給小米供貨的事件;周光平叫板雷軍令雷難看的事件;周光平壓制下屬讓其工作難做的事件等等,雖然難辨真偽,甚至有杜撰猜測的嫌疑,但是,作為一員戰功卓著的創始老將,很可能是在平時說話、做事上,沒有顧忌別人感受,傷害了客戶,影響了團隊,破壞了內外部環境的和合之氣。

沒有企業家不重視績效結果的,2014年,我們在給一家上市公司做績效管理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一個企業高管,高聲討伐KPI機制,說:KPI會傷害公司發展,連小米的雷軍都否定KPI了。彼時,小米正在風頭上,還沒有遭遇後來的問題。如果把時間拉長,不知道再見到這位高管,他會作何表態。

績效為王!不管是創業元老,還是職場精英;不管是企業股東,還是團隊合夥,如果在公司業績結果面前,拿不出像樣的成果,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那麼,對於老闆和投資人而言,就只有最後一條風控殺手鐧了:

下課走人!

這不是老闆的邏輯,這是商業的邏輯,也是投資的邏輯。問題是,怎麼個走法?

套現離場,禮送出境

雷軍畢竟是見過錢的人,也是做過大企業領導的人,還是科班出身的有學問的人,在拿捏人事問題上,自然不會處理的太魯莽和猶豫不決。在對待周光平的事情上,原則和節奏都把握的恰到好處,很多企業老闆不妨借鑒一二。

其一,原則上:庸才不能用、團隊不能亂,士氣不能丟,名聲不能壞

其二,步驟:1、解職下槍—2、閒職供養—3、回購股份—4、套現離場—5、給面子保全名聲—6、歡送會

經歷2015、2016年出貨量劇減的巔峰墜落後,雷軍啟動了首輪重大人事調整,解了周光平研發和供應鏈副總裁的職權,用一個“首席科學家”的閒職養了起來。然後以做基本功為名,對內進行複盤整頓,重新組建核心團隊架構,任用更年輕、進取心更強,戰鬥經驗更豐富的紫米科技張峰掌管小米手機的低谷反彈。同時進行業務結構的梳理調整,擴大小米生態鏈的投資和線下管道小米之家的投建,而周光平則被晾在一邊,獨自反思。

幸運的是,小米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內功大增,再度騰飛,重新進去全球出貨量前五的陣營,經營管理進入正常軌道,士氣大鎮,又被市場重新看好。此時,沒有周光平的小米,非但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反而重整旗鼓、狀況大好;沒有周光平的雷軍,非但沒有失落和無助,反而人才濟濟、左右開弓、得心應手。所以,人才,對於公司平臺而言,真不是離了就運作不下去的;反而是,人才更需要一個平臺的支援和提攜。

對雷軍而言,是時候,給老週一個好的了斷了:回購股份、套現離場。雷軍是職場老手,更是投資高手,能用錢解決問題的事,絕不橫生枝節,讓市場笑話,不能讓團隊員工和外面人,數落我雷軍無情無義、卸磨殺驢,一定會在周的股份回購上,做出高出合理估值的決定。所以,雷軍讓秘書約周光平,做了幾次私下深談,細數了兄弟情深、並肩作戰、低谷輝煌和創業維艱,感謝了老周大哥在初創期的毅然加入和鼎力相助,然後,拿出計算器,按下一串數字,說:

大哥,你看這個數,夠嗎?

周光平,作為老大哥,自然識趣,道上規矩得懂,也一定老淚縱橫,感念年輕的雷總縱橫捭闔、不忘舊恩;感歎在自己60歲耳順之年,還能得到這樣的名利地位;微微點頭,夠了!謝謝兄弟!唯一的要求是,看著一起扛槍奮鬥的份上,給老哥留點面子,保全下老哥的名聲。

雷軍,心領神會。

當然,這是我杜撰出來的場景,後來的事情,應該印證了這種杜撰:2018年4月27日,雷軍發了內部信,宣佈周光平和黃江吉兩位創始人,因個人原因辭職,小米感謝他們的貢獻。晚上開了歡送會,其樂融融,做了榮退的場面,恭送兩位創始人開心離開小米。

只是,歡送會上,大家手裡拿的只是鮮花和金人,沒了那碗信誓旦旦、創業維艱的“小米粥”。

經年之後,小米再無周光平。

雖然難辨真偽,甚至有杜撰猜測的嫌疑,但是,作為一員戰功卓著的創始老將,很可能是在平時說話、做事上,沒有顧忌別人感受,傷害了客戶,影響了團隊,破壞了內外部環境的和合之氣。

沒有企業家不重視績效結果的,2014年,我們在給一家上市公司做績效管理諮詢的過程中,遇到過一個企業高管,高聲討伐KPI機制,說:KPI會傷害公司發展,連小米的雷軍都否定KPI了。彼時,小米正在風頭上,還沒有遭遇後來的問題。如果把時間拉長,不知道再見到這位高管,他會作何表態。

績效為王!不管是創業元老,還是職場精英;不管是企業股東,還是團隊合夥,如果在公司業績結果面前,拿不出像樣的成果,甚至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那麼,對於老闆和投資人而言,就只有最後一條風控殺手鐧了:

下課走人!

這不是老闆的邏輯,這是商業的邏輯,也是投資的邏輯。問題是,怎麼個走法?

套現離場,禮送出境

雷軍畢竟是見過錢的人,也是做過大企業領導的人,還是科班出身的有學問的人,在拿捏人事問題上,自然不會處理的太魯莽和猶豫不決。在對待周光平的事情上,原則和節奏都把握的恰到好處,很多企業老闆不妨借鑒一二。

其一,原則上:庸才不能用、團隊不能亂,士氣不能丟,名聲不能壞

其二,步驟:1、解職下槍—2、閒職供養—3、回購股份—4、套現離場—5、給面子保全名聲—6、歡送會

經歷2015、2016年出貨量劇減的巔峰墜落後,雷軍啟動了首輪重大人事調整,解了周光平研發和供應鏈副總裁的職權,用一個“首席科學家”的閒職養了起來。然後以做基本功為名,對內進行複盤整頓,重新組建核心團隊架構,任用更年輕、進取心更強,戰鬥經驗更豐富的紫米科技張峰掌管小米手機的低谷反彈。同時進行業務結構的梳理調整,擴大小米生態鏈的投資和線下管道小米之家的投建,而周光平則被晾在一邊,獨自反思。

幸運的是,小米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內功大增,再度騰飛,重新進去全球出貨量前五的陣營,經營管理進入正常軌道,士氣大鎮,又被市場重新看好。此時,沒有周光平的小米,非但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反而重整旗鼓、狀況大好;沒有周光平的雷軍,非但沒有失落和無助,反而人才濟濟、左右開弓、得心應手。所以,人才,對於公司平臺而言,真不是離了就運作不下去的;反而是,人才更需要一個平臺的支援和提攜。

對雷軍而言,是時候,給老週一個好的了斷了:回購股份、套現離場。雷軍是職場老手,更是投資高手,能用錢解決問題的事,絕不橫生枝節,讓市場笑話,不能讓團隊員工和外面人,數落我雷軍無情無義、卸磨殺驢,一定會在周的股份回購上,做出高出合理估值的決定。所以,雷軍讓秘書約周光平,做了幾次私下深談,細數了兄弟情深、並肩作戰、低谷輝煌和創業維艱,感謝了老周大哥在初創期的毅然加入和鼎力相助,然後,拿出計算器,按下一串數字,說:

大哥,你看這個數,夠嗎?

周光平,作為老大哥,自然識趣,道上規矩得懂,也一定老淚縱橫,感念年輕的雷總縱橫捭闔、不忘舊恩;感歎在自己60歲耳順之年,還能得到這樣的名利地位;微微點頭,夠了!謝謝兄弟!唯一的要求是,看著一起扛槍奮鬥的份上,給老哥留點面子,保全下老哥的名聲。

雷軍,心領神會。

當然,這是我杜撰出來的場景,後來的事情,應該印證了這種杜撰:2018年4月27日,雷軍發了內部信,宣佈周光平和黃江吉兩位創始人,因個人原因辭職,小米感謝他們的貢獻。晚上開了歡送會,其樂融融,做了榮退的場面,恭送兩位創始人開心離開小米。

只是,歡送會上,大家手裡拿的只是鮮花和金人,沒了那碗信誓旦旦、創業維艱的“小米粥”。

經年之後,小米再無周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