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印觀察|外交、選舉、經濟,印度對華政策轉變的三個因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將于本周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新華社評論稱,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將在非正式會晤的輕鬆氣氛中進行戰略溝通,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進行政治引領,

有助於增進中印政治互信,擴大利益交融,妥善管控分歧,實現共同發展。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中印兩國高層互動頻繁。去年12月,王毅外長、楊潔篪國務委員在短短半月內接連訪印;今年2月,印度外秘顧凱傑訪華;印度政府發佈命令,禁止政府官員參加西藏分裂勢力舉辦的活動;今年3月,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當選國家主席之後,莫迪很快致電祝賀;3月26日,

中國商務部長鐘山率團訪印,和印度商工部長普拉布共同主持召開中印經貿聯合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探討深化兩國經貿務實合作,雙方達成20多億美元的經貿協定;中印兩國專家在杭州就跨界水資源、水文資料分享問題進行了研討;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在上海舉行了會談,肯定了自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與莫迪總理在廈門會晤後兩國關係的進展。
印度外交部長、國防部長也將在近期訪華,參加上合組織部長級會議,並與中國同行舉行會晤。中印兩國近幾個月的互動表明,雙邊關係正在回暖。

印度對華政策的回檔

兩國關係回暖當然不是單邊就可以實現的,

需要雙方都有意願。從印度方面來說,其對華政策之所以發生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於莫迪政府遭遇的一系列外交挫折,國大党對莫迪外交提出了批評,印度國內正在進行一場關於外交政策的爭論。這場爭論不僅僅是關於中國的,但對華政策是爭論的核心內容。洞朗對峙、尼泊爾共產黨和尼共毛派組成的左派聯盟在尼泊爾大選中大獲全勝、馬爾地夫政府堅決拒絕外部勢力干預內政等事件表明印度周邊外交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

而在地區和全球層面,印度向美日等國靠攏,幾乎完全背離“不結盟”政策,使中印關係、印俄關係都受到影響。印方認識到中印之間的巨大差距,認識到中印關係的改善關係到其國內發展大局。印度國大黨認為,在對美政策、對華政策、周邊政策、對俄羅斯政策等方面,
莫迪政府都需要調整。在今年1月舉行的瑞辛納對話會上,印度對華態度已經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印度在美日和中俄之間的立場稍微有所回檔。

其次,莫迪今明兩年最重要的任務是國內選舉,周邊局勢的穩定和外交加分對其實現連任非常重要。印度國大党總結莫迪政府的對外政策得失,主要是為選舉做準備。為了選舉,莫迪仍然不得不利用印度教民族主義,但這對經濟發展非常不利。為了選舉勝利,莫迪政府有膽量挑動與巴基斯坦的爭端,但再與中國發生類似洞朗對峙事件的風險太大。印度人民黨內部也不團結,個別高級領導人在積極活動,拉幫結派,企圖挑戰莫迪,莫迪需要一些外交成果來壓制黨內挑戰者。改善對華關係和對俄關係,對莫迪都是加分項。

最後,印度面臨經濟發展困境。印度與全球經濟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將對印度經濟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美聯儲加息、發達經濟體的反通縮措施,對印度的貨幣金融政策造成干擾,影響其匯率和金融市場穩定,妨礙印度的對外貿易發展。特朗普大搞貿易戰、“美國優先”,印度不僅擔心受到牽連,而且對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感到擔憂。印度政府缺乏資金,但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又大搞赤字財政,赤字水準上升卻再一次引發市場對印度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在國內、國際大環境充滿挑戰的背景下,印度經濟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想要長期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長非常困難。

在全球和地區問題上,印度對中國有許多借重。特朗普背離多邊主義、反對自由貿易、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印度希望與中國合作推動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加強在氣候變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和新開發銀行,以及亞投行中的合作。印度還特別希望中國投資幫助其發展基礎設施。2017年,中印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845億美元。在經濟上,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對印度至關重要。印度一些戰略界人士和經濟界人士希望印度能夠加入“一帶一路”,認為中國的發展是印度的機遇。

印度希望改善中印關係,既有實現短期利益的需要,也有集中解決國內問題、發展經濟,以圖在長期追趕中國的需要。

中印合則兩利

印度對華政策的調整是戰術性調整,還是戰略性調整?這得看印度是否能改變傳統的霸權心態和外交的冷戰思維,是否仍把中國當作地緣政治的競爭對手而竭力尋求平衡甚至遏制中國的崛起。對此,我們現在還需要觀察其外交做派有沒有變化。

莫迪政府認為印度要成為全球“領導”國家,而不是僅僅作為“平衡者”。但印度對與中印之間實力對比的認識確實有了變化。中印關係的回暖可以說是雙方各取所需。我們應該看到,“無論從雙邊、地區還是全球層面看,中印都應是長久的戰略合作夥伴,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作為多極化進程中的兩支重要力量,中印關係回暖向好不僅有利於兩國各自的發展,也是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的貢獻。

如上文所述,中印兩國已為籌備此次習近平與莫迪的會晤進行了密集的互動,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在介紹此次會晤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中印雙方一致同意,會晤以後,要以落實領導人非正式會晤重要共識為主線,保持高層交往和機制性☆禁☆交流,深化雙邊合作,妥善處理分歧,加強多邊協調,推動兩國關係在新起點上更好更快發展。對中印關係未來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為作者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辦的 “一帶一路”與南亞-印度洋事務研討會上的發言,經作者本人審定。澎湃新聞獲授權發表。)

為了選舉勝利,莫迪政府有膽量挑動與巴基斯坦的爭端,但再與中國發生類似洞朗對峙事件的風險太大。印度人民黨內部也不團結,個別高級領導人在積極活動,拉幫結派,企圖挑戰莫迪,莫迪需要一些外交成果來壓制黨內挑戰者。改善對華關係和對俄關係,對莫迪都是加分項。

最後,印度面臨經濟發展困境。印度與全球經濟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將對印度經濟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美聯儲加息、發達經濟體的反通縮措施,對印度的貨幣金融政策造成干擾,影響其匯率和金融市場穩定,妨礙印度的對外貿易發展。特朗普大搞貿易戰、“美國優先”,印度不僅擔心受到牽連,而且對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感到擔憂。印度政府缺乏資金,但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又大搞赤字財政,赤字水準上升卻再一次引發市場對印度政府財政狀況的擔憂。在國內、國際大環境充滿挑戰的背景下,印度經濟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想要長期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長非常困難。

在全球和地區問題上,印度對中國有許多借重。特朗普背離多邊主義、反對自由貿易、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印度希望與中國合作推動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加強在氣候變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和新開發銀行,以及亞投行中的合作。印度還特別希望中國投資幫助其發展基礎設施。2017年,中印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845億美元。在經濟上,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對印度至關重要。印度一些戰略界人士和經濟界人士希望印度能夠加入“一帶一路”,認為中國的發展是印度的機遇。

印度希望改善中印關係,既有實現短期利益的需要,也有集中解決國內問題、發展經濟,以圖在長期追趕中國的需要。

中印合則兩利

印度對華政策的調整是戰術性調整,還是戰略性調整?這得看印度是否能改變傳統的霸權心態和外交的冷戰思維,是否仍把中國當作地緣政治的競爭對手而竭力尋求平衡甚至遏制中國的崛起。對此,我們現在還需要觀察其外交做派有沒有變化。

莫迪政府認為印度要成為全球“領導”國家,而不是僅僅作為“平衡者”。但印度對與中印之間實力對比的認識確實有了變化。中印關係的回暖可以說是雙方各取所需。我們應該看到,“無論從雙邊、地區還是全球層面看,中印都應是長久的戰略合作夥伴,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作為多極化進程中的兩支重要力量,中印關係回暖向好不僅有利於兩國各自的發展,也是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的貢獻。

如上文所述,中印兩國已為籌備此次習近平與莫迪的會晤進行了密集的互動,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在介紹此次會晤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中印雙方一致同意,會晤以後,要以落實領導人非正式會晤重要共識為主線,保持高層交往和機制性☆禁☆交流,深化雙邊合作,妥善處理分歧,加強多邊協調,推動兩國關係在新起點上更好更快發展。對中印關係未來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為作者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辦的 “一帶一路”與南亞-印度洋事務研討會上的發言,經作者本人審定。澎湃新聞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