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知產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機制調查

上海知產法院組織科創企業代表旁聽庭審並進行案例宣講。

李未前攝

當今社會,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智慧財產權保護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上海身處司法改革的前沿,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應運而生。

2015年6月,陳惠珍法官工作室在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立。每個月,陳惠珍法官工作室團隊都會安排一天赴園區,為企業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法治宣傳,或到不同的園區去走訪、調研、開展講座。

工作室開門接待的第一天,

前來諮詢的企業就絡繹不絕,各類問題紛至遝來。“怎麼縮短訴訟時間?”“藥品專利侵權認定很難,怎麼有效地進行取證?”“技術人員跳槽,怎麼收集對方侵權證據?”……短短兩個小時,陳惠珍法官工作室團隊就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急切需求。

“上海知產法院作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司法體制改革背景下成立的專門法院,

保護、激勵創新是內生的職責所在,工作室作為法官的一個視窗,在司法保障營商環境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而企業對工作室的渴望也印證了當初的設立是‘對症下藥’。”王秋良說。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和上海市委關於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策部署,上海知產法院從2018年年初著手制定相關措施,廣泛聽取律協、自貿區管委會、工商聯以及企業代表的意見,

深入瞭解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痛點難點問題。

今年3月,上海知產法院正式出臺《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有限公司、上海生物晶片有限公司等張江高新區生物醫藥的20余名企業代表旁聽了一起涉醫藥企業的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庭審觀摩活動後,企業代表紛紛表示,

此次庭審觀摩讓他們對醫藥專利訴訟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醫藥專利案件中如何進行證據開示、如何進行權利主張及抗辯等有了更深的瞭解,也有助於企業加強規範化管理,希望法院能選取更多典型的智慧財產權案例,將旁聽庭審活動常態化。

據統計,陳惠珍法官工作室成立以來,編寫發放了2本智慧財產權常見案例集,先後走訪園區、開展專題講座、組織企業代表旁聽庭審共計27次,

累計有1500余名企業代表參加了各類活動。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繼陳惠珍法官工作室之後,上海知產法院於去年年底與浦東新區智慧財產權局簽署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框架協定,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