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6氪領讀 | 中國投資者如何篩選“好私募”?

36氪專門為讀書設立了【36氪領讀】欄目,篩選一些值得讀的書,並提供一些書摘。希望你手邊有一本稱心的書,讓讀書這場運動繼續下去。

內容簡介

沒有公募基金的背景和資源,缺乏法律方面的明確定位,私募行業完全憑藉自身對於市場的洞察及對投資理念的堅守,從灰暗的角落躍居到歷史舞臺的中央,成為基金領域的執牛耳者。適值行業十周年之際,私募基金“超級智囊”格上研究中心以全方位的視角,再現中國私募行業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並深入景林、重陽、高毅等18家巨頭機構,詳細探究行業代表性企業的崛起之道。

發展路徑不同、進入市場的契機不同、秉持的理念不同,但他們都經受住了市場的磨練,成為私募行業的翹楚。價值、趨勢、擇時、量化……市場的豐富性決定,只有整體式的鳥瞰,才能完整地發現它的運行邏輯。風控、投研、團隊……成功者的共性表明,依靠一套完善的投資框架,才能發現市場中的長久生存之道。

作者簡介

格上研究中心

格上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格上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簡稱“格上財富”),擁有50人的研究團隊,對金融市場進行長期跟蹤研究,研究範圍包括宏觀、全球股市、債市、商品等,覆蓋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信託、海外基金等多類產品。

格上研究中心已經成為國內私募基金研究領域的標杆,在投資者和資產管理機構眼中很具專業口碑,研究成果備受關注。

迄今為止,格上研究中心構建了千萬級別的私募資料庫;累計調研2000多家私募機構;發表2000多篇私募研究報告,參與監管部門課題近百項;研究成果每年被主流財經媒體引用5000多次;打造的年度獎項“金樟獎”深獲業內推崇和認可。

格上財富成立於2007年,致力於成為以研究驅動的資產配置與財富管理機構。集團旗下3家公司登記備案為私募管理人,1家公司獲得證監會頒發的基金銷售牌照,

通過專業化FOF管理與諮詢服務,滿足客戶不同流動性安排及風險收益需求。

書籍摘錄

從初期游走於灰色地帶,到現在的陽光合法化,並成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募在我國的發展已有10年。目前,證券類私募基金數量在3萬隻以上,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超過8000家,在眾多龐大的私募機構和私募產品中,我們中國投資者到底該如何篩選“好私募”?

科學的定量分析

在對於私募基金產品的評價過程中,過往的量化資料可以給出一個客觀而又直接的答案。然而由於私募的私密性,在做定量分析時一般面臨較大困難。

一方面,為了提高量化分析的有效性,需要儘量完善資料庫。不僅要實現產品資料的完整性覆蓋,還要對資料屬性進行梳理,形成科學、統一的分析口徑,並對待分析資料進行無效或錯誤資料剔除,清洗掉資料的噪音。

另一方面,需要正視量化分析在基金篩選中的有效程度。比如,相較於公募基金,對私募進行量化分析時,缺乏完整的持倉資料,淨值資料體量也偏小,進而導致量化模型失效或顯著性不高。因而,在量化分析的應用上,格上研究中心僅將其篩選比重降為20%,更多用於私募基金的初選階段,畢竟過往實現豐厚收益的機構,未來繼續實現豐厚收益的概率,比過往業績並不優秀的機構要高一些。

鑒於此定量分析目的,量化分析體系更多著眼于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並將長期持續投資理念注入其中,綜合考慮私募基金的中長期收益、最大回撤、淨值波動和風險調整後收益等指標,在關注盈利能力的同時,增加了對下行風險、業績持續性、風格延續性等方面的考量。

前瞻的定性分析

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在定性分析之後,我們有必要對私募基金進行定性分析,並將主客觀分析結果相結合,進而幫助我們對私募基金做出更全面、完整的評價和判斷。

經過多年的沉澱,格上研究中心逐漸形成了5P 原則,分別對公司的投資哲學、管理人團隊、決策流程、投資組合以及過往業績進行綜合評估。

1.投資哲學

私募基金的投資邏輯應該是最先被考慮的因素。成熟、穩定、適應市場的投資邏輯,是決定基金表現的原始動因,直接影響著私募基金未來業績的確定性和持續性。

歷經多輪市場考驗的投資理念,更容易形成穩定的投資風格。一方面在風險上,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浸潤,基金經理從骨子裡打上了敬畏風險的烙印,進而全方位地體現在投研風控的各個環節,而不僅僅是幾條硬性止損措施。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投資上,正所謂“專注創造價值”。長期磨煉的技能,更能在熟悉的領域或行情中,精確地把握投資機會。

◎成熟性。投資邏輯成熟性體現在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資邏輯和投資體系;是否經歷了長時間各種行情的檢驗;是否建立在對事件和市場的真知灼見基礎之上

◎穩定性。具有堅定的投資理念是至關重要的,唯有這樣才能使其在跌宕起伏的市場環境中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判斷和立場。

◎適應性。投資邏輯的形成和發展是與特定時期經濟發展水準、市場運行特徵和投資者結構等狀況緊密相關的。沒有一種投資方法或邏輯可以適用所有市場,都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轉變進行微調。

2.管理人團隊

私募的核心是人,需要對全部私募從業人員進行評估。其中,基金經理是私募的靈魂。對基金經理進行評判時,除了對其投資理念、思維深度進行考量外,還需要考察其作為企業管理者的能量。同時,對於其團隊的考察評價也必不可少,只有擁有專業穩定的投研支持,獨當一面的綜合保障,基金經理才能將其能力發揮到最大。

公司治理是私募管理人做好投資業績的核心保障,一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助於私募機構的長遠發展,也能夠讓基金經理專注于投資,避免精力分散。對於公司治理方式的評價,格上研究中心主要從以下三點著眼:

◎股權結構的合理性。股東不僅能給予資金上的支援,還能夠在投資、經營方面影響頗深。如,很多機構的核心投研團隊本身就是主要持股人,這類私募一般擁有較高的投資積極性和團隊穩定性。又如,有的機構存在潛在的實際控制人,需要抽絲剝繭地瞭解公司真正的經營意圖或投資方法。

◎激勵機制的有效性。這是保證公司員工的積極性與忠誠性的最直接手段。合適的激勵機制包括給予員工股權激勵、和業績掛鉤的績效和提成、恰當的獎金、升職的空間等,將員工和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管理的合規性。在評估私募機構時,合規管理也是必須考慮的一環,否則一旦觸碰底線,能力越強,導致的惡劣影響越大。在考察時,其運作基金的透明度、管理帳戶的結構、組織架構的完整性、公司的法律問題等均應納入測評體系。

3.決策流程

投資是個完整的體系,程序控制也很重要。一個高效、合規、完備的決策流程,是投資策略有力執行的保障。

首先,決策的形成講求高效,在投決會或決策人員安排上,並非人員越多越好,而是涵蓋關鍵部門、關鍵人物即可;在投資決策流程上,並非越長越好,儘量做到精簡、高效;在決策的執行上,則追求近乎于完美的執行力。

其次,決議的形成講求科學。例如,到底應該採用高度集權的決策機制,還是彰顯集體智慧的全體投票,兩種方式本身孰優孰劣並無定論,但需要與其採用的投資理念相通、與表決人員的投資實力相匹配。

最後,在決策全過程中均要體現出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的理念,即使可能影響到決策的效率,必要的投資底線和經營紅線仍堅決不能碰。這些均是在實際對私募進行評價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

4.投資組合與過往業績

對於私募基金最直接的評價指標,自然是其所持有的資產組合以及其過往的投資業績。

基金業績是基金表現最直觀的體現,通過量化分析體系可以分析出一些投資特徵。而觀察基金的投資組合,則是印證基金業績與基金經理表述的投資邏輯是否一致的有效方式,即是否“言行合一”。通常,不同時點的重倉股、持倉明細、交易記錄都是考察投資組合重要檔。例如,從重倉股中我們能夠更加精准地窺探其重點行業佈局和持股脈絡,有助於進一步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和交易方式,也是驗證基金經理是否言行合一或者眼高手低的直接方法。

另一方面,需要正視量化分析在基金篩選中的有效程度。比如,相較於公募基金,對私募進行量化分析時,缺乏完整的持倉資料,淨值資料體量也偏小,進而導致量化模型失效或顯著性不高。因而,在量化分析的應用上,格上研究中心僅將其篩選比重降為20%,更多用於私募基金的初選階段,畢竟過往實現豐厚收益的機構,未來繼續實現豐厚收益的概率,比過往業績並不優秀的機構要高一些。

鑒於此定量分析目的,量化分析體系更多著眼于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並將長期持續投資理念注入其中,綜合考慮私募基金的中長期收益、最大回撤、淨值波動和風險調整後收益等指標,在關注盈利能力的同時,增加了對下行風險、業績持續性、風格延續性等方面的考量。

前瞻的定性分析

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在定性分析之後,我們有必要對私募基金進行定性分析,並將主客觀分析結果相結合,進而幫助我們對私募基金做出更全面、完整的評價和判斷。

經過多年的沉澱,格上研究中心逐漸形成了5P 原則,分別對公司的投資哲學、管理人團隊、決策流程、投資組合以及過往業績進行綜合評估。

1.投資哲學

私募基金的投資邏輯應該是最先被考慮的因素。成熟、穩定、適應市場的投資邏輯,是決定基金表現的原始動因,直接影響著私募基金未來業績的確定性和持續性。

歷經多輪市場考驗的投資理念,更容易形成穩定的投資風格。一方面在風險上,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浸潤,基金經理從骨子裡打上了敬畏風險的烙印,進而全方位地體現在投研風控的各個環節,而不僅僅是幾條硬性止損措施。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投資上,正所謂“專注創造價值”。長期磨煉的技能,更能在熟悉的領域或行情中,精確地把握投資機會。

◎成熟性。投資邏輯成熟性體現在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資邏輯和投資體系;是否經歷了長時間各種行情的檢驗;是否建立在對事件和市場的真知灼見基礎之上

◎穩定性。具有堅定的投資理念是至關重要的,唯有這樣才能使其在跌宕起伏的市場環境中頂住壓力,堅持自己的判斷和立場。

◎適應性。投資邏輯的形成和發展是與特定時期經濟發展水準、市場運行特徵和投資者結構等狀況緊密相關的。沒有一種投資方法或邏輯可以適用所有市場,都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轉變進行微調。

2.管理人團隊

私募的核心是人,需要對全部私募從業人員進行評估。其中,基金經理是私募的靈魂。對基金經理進行評判時,除了對其投資理念、思維深度進行考量外,還需要考察其作為企業管理者的能量。同時,對於其團隊的考察評價也必不可少,只有擁有專業穩定的投研支持,獨當一面的綜合保障,基金經理才能將其能力發揮到最大。

公司治理是私募管理人做好投資業績的核心保障,一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助於私募機構的長遠發展,也能夠讓基金經理專注于投資,避免精力分散。對於公司治理方式的評價,格上研究中心主要從以下三點著眼:

◎股權結構的合理性。股東不僅能給予資金上的支援,還能夠在投資、經營方面影響頗深。如,很多機構的核心投研團隊本身就是主要持股人,這類私募一般擁有較高的投資積極性和團隊穩定性。又如,有的機構存在潛在的實際控制人,需要抽絲剝繭地瞭解公司真正的經營意圖或投資方法。

◎激勵機制的有效性。這是保證公司員工的積極性與忠誠性的最直接手段。合適的激勵機制包括給予員工股權激勵、和業績掛鉤的績效和提成、恰當的獎金、升職的空間等,將員工和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管理的合規性。在評估私募機構時,合規管理也是必須考慮的一環,否則一旦觸碰底線,能力越強,導致的惡劣影響越大。在考察時,其運作基金的透明度、管理帳戶的結構、組織架構的完整性、公司的法律問題等均應納入測評體系。

3.決策流程

投資是個完整的體系,程序控制也很重要。一個高效、合規、完備的決策流程,是投資策略有力執行的保障。

首先,決策的形成講求高效,在投決會或決策人員安排上,並非人員越多越好,而是涵蓋關鍵部門、關鍵人物即可;在投資決策流程上,並非越長越好,儘量做到精簡、高效;在決策的執行上,則追求近乎于完美的執行力。

其次,決議的形成講求科學。例如,到底應該採用高度集權的決策機制,還是彰顯集體智慧的全體投票,兩種方式本身孰優孰劣並無定論,但需要與其採用的投資理念相通、與表決人員的投資實力相匹配。

最後,在決策全過程中均要體現出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的理念,即使可能影響到決策的效率,必要的投資底線和經營紅線仍堅決不能碰。這些均是在實際對私募進行評價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

4.投資組合與過往業績

對於私募基金最直接的評價指標,自然是其所持有的資產組合以及其過往的投資業績。

基金業績是基金表現最直觀的體現,通過量化分析體系可以分析出一些投資特徵。而觀察基金的投資組合,則是印證基金業績與基金經理表述的投資邏輯是否一致的有效方式,即是否“言行合一”。通常,不同時點的重倉股、持倉明細、交易記錄都是考察投資組合重要檔。例如,從重倉股中我們能夠更加精准地窺探其重點行業佈局和持股脈絡,有助於進一步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和交易方式,也是驗證基金經理是否言行合一或者眼高手低的直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