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資料疏堵圖 4個小學生的大製作

學生就調研報告請教交警叔叔的意見。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昕宇

學校門口的交通擁堵問題讓不少家長感覺堵心,在燈湖小學,有四名三年級的孩子也留意到這一問題。這四名學生開動腦筋,用蹲校門口統計資料的辦法,收集到了校門前各個時間段車流的統計資料,並且在家長、老師的協助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校門周邊的治堵方案。校方稱,這四名學生提交的調查報告建議,目前已經得到實施,並且“起到了很大作用”。

源起:

學校門口疏堵引關注

去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後,位於南海區桂城街道的燈湖小學門口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車輛越來越多。學校門口☆禁☆交通擁堵,引起了燈湖小學梁晴希、譚葆文、陳靖華、朱品政四名三年級小學生的注意。

“媽媽開車送我上學,學校門口的車流量實在太多了,並且一年比一年多。”朱品政等幾名小學生留意到,接送學生上學的車流本來就很大,但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下車的停車位置可以儘量接近學校門口,

方便孩子入校門,所以越接近校門的路段相對較易塞。有時有的家長把車停在海六路靠道路中央分隔花圃邊、掉頭車道、轉彎車道,然後下車步行穿過馬路把孩子送到校門。結果,校門前的路面越來越窄,後面的車輛就沒有辦法通行,導致整條車道比較堵。

“人行道上,有許多電動車、自行車在穿插,我們在車子間穿行,

經常會被嚇到。”這幾名同學在課後和好朋友們討論交通情況,結果發現同學們和他們的家長幾乎也有同樣的煩惱。“能不能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學校門口☆禁☆交通擁堵是怎樣形成的呢,想出解決方案呢?”這幾名三年級的同學找到了家長和老師,說出了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家長和學校的支持。

成果:制定治堵方案繪製示意圖提交學校

搜集到資料後,四名小學生在指導老師劉春花的指導下,

開始運用這些資料來寫下調查報告。為讓調查報告更加完善,學生們還請教了學校門口執勤的交警叔叔和學校負責安全工作的副校長。對於還不明白的地方,這群“准10”後還想到借助網路,上網搜索解決辦法,例如調查報告應該怎麼寫、如何“治堵”更加科學等。

最終,四名學生在提交給學校的“治堵”方案中提出了7條建議,包括加強家長義工在學校門口護暢的培訓等。

記者瞭解到,這7條建議均是根據燈湖小學的實際情況指定的。比如建議住附近保利花園、萬錦豪園的同學們可以步行的方式上學;同一社區的同學,也可以相互拼車上學;如果公車能直接到學校附近的,就採取搭公車方式上學。

在停車規範宣傳方面,學生們建議,為了道路暢順,向各位家長宣傳不要把車停放在主幹道上,特別是道路掉頭的位置,車輛轉彎道。這樣會影響其他車的通行。特別是在海六路掉頭位,海六路出桂瀾路的路口。“如果有特殊的情況,需要停車送同學上學,可以停在車流量較少的學校4號門附近。”學生們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此外,小學生們還提出了錯峰接送宣導。學生們還建議,在學校1-3號門口20米範圍內拉警戒線,劃出禁行區,嚴禁電單車駛入,讓同學們能安全地進入校園。

為了讓學校更加直觀瞭解到他們“治堵”方案的想法,梁晴希等四名同學還在家長的幫助下,用電腦繪製出了清晰的“優化現行疏導方案”示意圖,優化圖中家長義工的站位一目了然。

校方:交通擁堵調查報告實用已初見成效

“年紀這麼小就會用到資料統計,簡直逆天了。”這份調查報告在燈湖小學校內引起了關注,家長和老師評價稱,三年級學生就有這樣的統計綜合資訊能力,並且有心留意到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各方的幫助下想出解決辦法,實在非常難得。

記者瞭解到,這四名小學生用心做了1個多月的校門口☆禁☆交通擁堵調查報告,已經在日前正式遞交給了學校。“這一份學生做的治堵方案,起到了很大作用。”燈湖小學副校長彭波告訴記者,學生們對“治堵”提交了兩個方案,方案一是優化現行疏導方案,對彙聚車流臨時使用雪糕筒分隔,同時優化家長義工站位。

“我們看到調查報告後,第二天就把優化家長義工站位的示意圖發給了校門口護暢的義工家長們。”彭波稱,調查報告對學校門口☆禁☆交通擁堵的成因觀察非常到位。“原來兩個方向車流掉頭位置,非常容易造成擁堵,加強疏導後通行效率有比較明顯的提高了。”彭波稱,在方案實施後,交警也派工作人員在現場觀察後表示,這樣的改進非常好,給出了正面肯定的評價。

蹲點:

統計各時段途經車流

“當時聽到孩子這麼說,我們是想著既然他們願意,就給他們一個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朱品政的家長梁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其他幾位家長也是學校的“護暢隊”志願者,平時對學校門口的交通情況也覺得非常困擾,因此覺得學生們這樣做很有意義。

幾位同學經過討論,請教了做過學校交通指揮義工的爸爸媽媽,決定從學校門口最多人使用的四個車流經過進行統計。為了讓統計的資料更加科學,小學生們買來專用的手持的統計儀器,也制定了統計表格。在爸媽的帶領下,學生們選了一周的上學時間,以每十分鐘為一個時間段,計算一下每個車流的數量,以此統計出哪個時段車最多,學校門口最堵。

就這樣,幾位小學生從每天早上7時20分開始在各個路口蹲點,一直守到8時,得到了校門前各個時間段車流的統計資料。幾天後,學生們對資料匯總發現,燈湖小學現有學生3159名學生,目前從海六路、桂瀾路送學生上學的車輛大概每天超過1040輛。而學校門口每逢週五的車流量是一周裡面最多的,每天上午的7:45~7:50,則是門前車流量的最高峰期。

在學生們的調研報告中,用資料清單詳細地列舉了多日學校門口接送車流分佈。“車子最多的是海六路口掉頭的車,平均12秒通過一輛車;桂瀾路轉入海六路的車流量排在第2位,車速是平均13秒通過一輛車;海六路轉入桂瀾路的車流量排在第3位,平均18秒通過一輛車。”學生們稱,從桂瀾路直行的車流量是最少的,但也是車速最慢的,平均44秒通過一輛車。原因是從海六路轉出桂瀾路的車太多,並且輔道上有公車專用道,在高峰期恰巧是公車到站時間,導致供私家車通行的道路窄,車流重疊,所以桂瀾路直行的車速最慢。

小學生們還指出,當海六路掉頭的車輛和桂瀾路拐彎進入海六路的車輛彙集時,雙倍車流同時進入校門前路段,車輛只能緩慢向前。

延伸

校門口治堵“一校一策”

去年秋季新學期,針對佛山校門口的擁堵問題,佛山市教育局曾發佈《關於做好學校周邊治堵宣傳及調研工作的通知》,鼓勵學生、家長通過更多乘坐公交上下學等一系列舉措,努力緩解上下學高峰時段學校周邊交通堵塞。同時,也支援學校根據各自的情況,“一校一策”制定治堵方案。

記者瞭解到,教育部門通過“我為治堵出點力”——校園周邊治堵系列宣傳活動,徵集到大量的校園周邊治堵“金點子”。比如在佛山九小,有師生提出,在距離學校1公里左右的地方,設立上學時段專用的臨時停車點,然後讓家長與學生從此處步行回校,解決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問題。

定制公交也是家長和學校提及的治堵舉措。佛山市教育局做過調查問卷,有超過八成(83.72%)的被調查者認為,如果有學生上下學的定制公交,他們願意讓孩子去使用。

據介紹,此前佛山制定的“警家校”護暢模式,得到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從去年起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推廣。自去年9月以來,南海公安聯合相關部門啟動校園交通護暢工作,第一期首先選取桂城街道6所小學為試點,根據學校的不同需求開出治堵“良方”,建立“警家校”多方道路管理共治模式。南海交通透露,桂城各試點學校護暢模式收效良好,下階段將在全區中小學範圍內全面推行。

這樣會影響其他車的通行。特別是在海六路掉頭位,海六路出桂瀾路的路口。“如果有特殊的情況,需要停車送同學上學,可以停在車流量較少的學校4號門附近。”學生們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此外,小學生們還提出了錯峰接送宣導。學生們還建議,在學校1-3號門口20米範圍內拉警戒線,劃出禁行區,嚴禁電單車駛入,讓同學們能安全地進入校園。

為了讓學校更加直觀瞭解到他們“治堵”方案的想法,梁晴希等四名同學還在家長的幫助下,用電腦繪製出了清晰的“優化現行疏導方案”示意圖,優化圖中家長義工的站位一目了然。

校方:交通擁堵調查報告實用已初見成效

“年紀這麼小就會用到資料統計,簡直逆天了。”這份調查報告在燈湖小學校內引起了關注,家長和老師評價稱,三年級學生就有這樣的統計綜合資訊能力,並且有心留意到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各方的幫助下想出解決辦法,實在非常難得。

記者瞭解到,這四名小學生用心做了1個多月的校門口☆禁☆交通擁堵調查報告,已經在日前正式遞交給了學校。“這一份學生做的治堵方案,起到了很大作用。”燈湖小學副校長彭波告訴記者,學生們對“治堵”提交了兩個方案,方案一是優化現行疏導方案,對彙聚車流臨時使用雪糕筒分隔,同時優化家長義工站位。

“我們看到調查報告後,第二天就把優化家長義工站位的示意圖發給了校門口護暢的義工家長們。”彭波稱,調查報告對學校門口☆禁☆交通擁堵的成因觀察非常到位。“原來兩個方向車流掉頭位置,非常容易造成擁堵,加強疏導後通行效率有比較明顯的提高了。”彭波稱,在方案實施後,交警也派工作人員在現場觀察後表示,這樣的改進非常好,給出了正面肯定的評價。

蹲點:

統計各時段途經車流

“當時聽到孩子這麼說,我們是想著既然他們願意,就給他們一個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朱品政的家長梁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其他幾位家長也是學校的“護暢隊”志願者,平時對學校門口的交通情況也覺得非常困擾,因此覺得學生們這樣做很有意義。

幾位同學經過討論,請教了做過學校交通指揮義工的爸爸媽媽,決定從學校門口最多人使用的四個車流經過進行統計。為了讓統計的資料更加科學,小學生們買來專用的手持的統計儀器,也制定了統計表格。在爸媽的帶領下,學生們選了一周的上學時間,以每十分鐘為一個時間段,計算一下每個車流的數量,以此統計出哪個時段車最多,學校門口最堵。

就這樣,幾位小學生從每天早上7時20分開始在各個路口蹲點,一直守到8時,得到了校門前各個時間段車流的統計資料。幾天後,學生們對資料匯總發現,燈湖小學現有學生3159名學生,目前從海六路、桂瀾路送學生上學的車輛大概每天超過1040輛。而學校門口每逢週五的車流量是一周裡面最多的,每天上午的7:45~7:50,則是門前車流量的最高峰期。

在學生們的調研報告中,用資料清單詳細地列舉了多日學校門口接送車流分佈。“車子最多的是海六路口掉頭的車,平均12秒通過一輛車;桂瀾路轉入海六路的車流量排在第2位,車速是平均13秒通過一輛車;海六路轉入桂瀾路的車流量排在第3位,平均18秒通過一輛車。”學生們稱,從桂瀾路直行的車流量是最少的,但也是車速最慢的,平均44秒通過一輛車。原因是從海六路轉出桂瀾路的車太多,並且輔道上有公車專用道,在高峰期恰巧是公車到站時間,導致供私家車通行的道路窄,車流重疊,所以桂瀾路直行的車速最慢。

小學生們還指出,當海六路掉頭的車輛和桂瀾路拐彎進入海六路的車輛彙集時,雙倍車流同時進入校門前路段,車輛只能緩慢向前。

延伸

校門口治堵“一校一策”

去年秋季新學期,針對佛山校門口的擁堵問題,佛山市教育局曾發佈《關於做好學校周邊治堵宣傳及調研工作的通知》,鼓勵學生、家長通過更多乘坐公交上下學等一系列舉措,努力緩解上下學高峰時段學校周邊交通堵塞。同時,也支援學校根據各自的情況,“一校一策”制定治堵方案。

記者瞭解到,教育部門通過“我為治堵出點力”——校園周邊治堵系列宣傳活動,徵集到大量的校園周邊治堵“金點子”。比如在佛山九小,有師生提出,在距離學校1公里左右的地方,設立上學時段專用的臨時停車點,然後讓家長與學生從此處步行回校,解決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問題。

定制公交也是家長和學校提及的治堵舉措。佛山市教育局做過調查問卷,有超過八成(83.72%)的被調查者認為,如果有學生上下學的定制公交,他們願意讓孩子去使用。

據介紹,此前佛山制定的“警家校”護暢模式,得到公安部門的大力支持,從去年起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推廣。自去年9月以來,南海公安聯合相關部門啟動校園交通護暢工作,第一期首先選取桂城街道6所小學為試點,根據學校的不同需求開出治堵“良方”,建立“警家校”多方道路管理共治模式。南海交通透露,桂城各試點學校護暢模式收效良好,下階段將在全區中小學範圍內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