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區委書記沉入金山這個村子一整天,寫下了這篇筆記……

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在頂層設計的檔中,更在百姓可感知的點點滴滴之中。聽聽農民、企業家、外來年輕人的真實看法,看看本地鄉村正在發生的各種實際變化,是制訂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具體政策舉措的前提和基礎。

當“大調研”遇上“鄉村振興”,領導幹部會有怎樣的探索和實踐?區委書記趙衛星選擇了一個村,作為自己長期蹲點調研、深入解剖的一隻麻雀。讓我們讀一讀他的調研筆記——

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走下去就都是辦法。幹部到農村去的頻率還要再高一點,花的力氣再大一點,做的工作再多一點,讓鄉村“每天改進一公里。”

——趙衛星

黨的十九大以來,

鄉村振興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裡。4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就做好國際大都市的“三農”工作作出了部署,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乾貨”。金山作為上海的農業大區,怎麼落實好這些政策,怎麼在鄉村振興方面形成特色和亮點,是我最近反復思考的問題。近段時間,結合大調研活動,我跑了一些村、一些農業企業,總的感覺是金山在這方面有基礎、有條件,
但很多工作都需要再審視、再明確、再提升。尤其是我聯繫的楓涇鎮新義村,正在積極創建全市美麗鄉村精品村,今年以來我前後去調研過三次,不打招呼的暗訪、隨訪也有幾次,雖然每次去都看到了進步和改變,但總感覺還不夠解渴。

為此,我打算在新義村開展蹲點式的調研,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全面、深入瞭解村一級的情況,在指導説明新義村更好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為全區面上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借鑒。蹲點調研的想法由來已久,因為蹲點調研不僅是我們党的優良傳統,也是領導幹部沉下身子、摸清情況的現實需要。周恩來總理曾連續四個晝夜在河北革命老區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也要求我們有選擇地開展蹲點調研,

通過解剖“麻雀”的方式傾聽群眾心聲、找到問題癥結。由於時間安排問題,這次蹲點調研一推再推。原來也想在村裡住一晚,但考慮到這會給基層增加負擔,因此,我選擇在週四(4月12日)這一基層調研日,全天在新義村開展調研。

祛痛點:讓鄉村從“一處美”到“處處美”

新義村交通相對便利,高速出口下來,沿著亭楓公路行駛約5公里就到了。上午8點15分,我提前一刻鐘到了新義村門頭,本來想先作個暗訪,沒想到村黨支部書記尤利明已經在這裡等我了。新義村的門頭做得不錯,樸實而不失韻味。從門頭望過去,道路兩旁碧草悠悠、鮮花綻放,金山田野百花節的旗幟迎風飄揚,讓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田園風光。門頭邊上的公交候車亭整潔美觀,尤書記還特意給我介紹了印在公交候車亭上的二維碼,只要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新義村的完整情況介紹。我掃了下,覺得內容還蠻豐富的,運用資訊化手段開展宣傳的做法在農村地區也大有可為。

新義村的面積不小,有4.3平方公里,開車在村裡兜一圈需要不少的時間。雖然坐在車上,但我的注意力全在車外,特別是前幾次調研我交代村裡需要“美化”的地方。相比於上一次來,這次的感覺要更好一點,路兩旁的景觀也更美了,但還是有不少的細節可以改善。遠遠望去,農戶家門前零零散散的一些小棚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種菜的、堆物的、養雞鴨的都有,看起來不太美觀。

在上午召開的村黨員代表座談會上,我特意問了這個問題,大家認為農民在宅前屋後種點菜、養幾隻雞鴨很方便,不大願意為了美觀改變這個生活習慣。看來要搞好宅前屋後的環境,既方便村民生活又兼顧村容村貌,還需要我們再動動腦筋。中午吃過客飯,我拉上尤書記一起在村裡走了走,主要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是五秀湖,另一個是村民葉老伯家。

五秀湖景色宜人,是村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我們走過時,剛好有幾個遊客正在拍照留念。葉老伯家在新義村4組2125號,門前有一條河,河面不是很乾淨,河岸的一邊有不少的雞棚、鴨棚,味道不是那麼好聞。

葉老伯家裡很乾淨,我們走進去的時候正好有一位方老伯在跟他聊天。我跟他們聊了大約半小時,也為他們的家庭收入算了一筆賬。葉老伯今年60多歲,夫妻兩人每人每月農保能領1000多元,他現在還在一家企業當門衛,每月工資2000多元,家裡土地流轉收入每年有七八千元,加起來一年的收入有五六萬元,再加上兩個兒子都有工作,應該講收入還是不錯的。當我問他現在村裡在搞美麗鄉村建設,散養家禽對環境不利,願不願意配合村裡拆除自己搭建的家禽棚時,他笑著說這個是好事,應該要支持的。

美麗鄉村,首先在於環境美。沒有乾淨整潔的環境面貌,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就缺乏最基本的條件。調研過程中,我跟村裡的同志說,新義村的村容村貌整體上是好的,也不乏亮點,但還有一些明顯的短板。要打造成全市的精品村,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力度,讓村裡處處都變得美起來。

攻難點:讓鄉村年輕人留得住

我坐下來調研的第一站,是徐涇一組的“喔哩廂”黨建服務點。這個黨建服務點設在村民家裡,目的是方便黨員就近開展組織生活。我過去的時候,有6名黨員正在熱烈地聊著,看到我們來了,似乎有些拘謹。見此情景,我拿出了幾張黨的十九大首日封,簽名後送給他們,讓每個人都講一講,並且講真心話、大實話,大家聽完都笑了。氣氛就這樣活躍起來了,大家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總的來看,這些黨員對現在的生活是比較滿意的,不僅生活水準提高了,而且村裡通了公交,出行很方便,再加上現在村裡環境變美了,不少市區的人都來這裡旅遊。當我問村裡有沒有什麼突出的矛盾糾紛時,大家說現在生活好了,心情也好了,村裡的矛盾也就少了,老百姓不用操心生活的事,反而更關心村裡的前景,希望發展得越來越好。

看到參加學習活動的都是老黨員,我就問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多嗎?他們說,年輕人基本都搬到鎮上或城裡去了,很多都是老夫妻倆在鄉下,子女只是週末回來看一看,有的時候連住也不住的。我又問,要是村裡的環境變得更好了,就業的機會也多了,你們的子女願意回來嗎?老黨員們告訴我,環境好了,孩子們肯定願意回來的,但能不能常住也不一定,關鍵要看工作的情況以及個人的意願。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從全國情況看,農村的空巢化現象比較普遍,很多農村只留下“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我之前認為上海的農村要好一些,畢竟背靠超大型城市。但現在看來也不容樂觀,雖然年輕人就在不遠的城鎮工作,也經常回來看看,但真正留在農村、紮根農村的很少。

後來,我跟他們又聊了聊村裡的文化活動,他們說現在文化活動比較多,有跳廣場舞的,還有在村裡的大草坪上打“迷你高爾夫”的。這些活動,受眾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很少有針對年輕人的。我跟村裡的同志說,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來村裡工作或者遊玩,要有一些可以看書的地方、喝咖啡的地方,要設計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文體活動,只有這樣,年輕人才願意留下來,村裡也才會更有活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人才振興。如何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使之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有生力量,是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必須破解的難題。從新義村的情況看,雖然村“兩委”班子成員一位70後、兩位80後,都比較年輕,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還不夠壯大,這方面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疏堵點:讓鄉村的服務更精准、更到位

調研過程中,我專門瞭解了村裡的產業發展情況,先後走訪了4家專業合作社,並與7家村域企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

首先我來到開太蔬果合作社,這家合作社跟楓涇的開太魚同屬一個老闆,規模比較大。合作社負責人小孔告訴我,他們的產品很受市場歡迎,效益不錯。

緊接著,我來到眾樂果蔬合作社,負責人就是之前在黨建服務點一起座談的老嶽。桃林墨綠,和風徐來,好不愜意,我們一行人就在田埂上交流了起來。老嶽是新義村第一批帶頭種植黃桃的村民,他告訴我,在技術方面,村裡請了市農科院林果所的專家來指導,黃桃的品質、口感都有保證。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銷售,他家的黃桃主要靠熟人和回頭客來買,如果銷路不好,就只能爛在家裡。他希望政府層面能夠幫助果農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下一站,我來到了楓錦果蔬合作社,負責人小孫是75後,一位“農二代”,之前從事電腦行業,後來回農村創業。他想了兩個辦法讓黃桃銷售問題迎刃而解:一是引進新品種,拉長黃桃的成熟期和銷售期。以前都集中在8月份,銷售壓力大。現在是6月初至9月份,都有黃桃可以出售。二是通過互聯網開拓線上市場,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有的時候還會出現黃桃供給不足的情況。兩個合作社,同樣是種植黃桃,而且種植基地離得也很近,一頭是賣不掉,一頭是不夠賣,這說明我們在農產品的銷售上,資源整合做得不夠,扶持措施也不夠到位。

隨後,我和村域企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參加座談的這些負責人大多是年輕人,思維活躍,有想法、有幹勁,而且來自五湖四海,既有金山人、也有外地人。我想,要是這樣的人再多一點,那我們鄉村振興也會走得更快一點。座談會上,他們不僅介紹了企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情況,還提出了許多問題和建議。比如,現在到新義村來遊玩的客人多了,但住宿客房還不夠、停車位也不夠;遊客想帶點農產品走,但還沒有集中的農產品展銷中心;村裡的農業品牌雖然很多,但還停留在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形成整體合力;果蔬集中采銷期,經常遇到工人不夠用的情況;企業打算整體轉型,但休閒用地指標沒有辦法解決;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和建議,有些我當場作了回應,有些則交給了村裡,還有些問題我帶回來研究。

座談會結束之後,我又走訪了芝麻種植合作社,察看了芝麻種植基地,並與頂新公司的趙總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他希望我們在規劃、用地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援,讓企業在新義村發展得更快、更好。

鄉村振興,首先要實現產業振興。新義村在產業發展方面,成效是明顯的,勢頭也是向好的。當然,企業和合作社提出的這些問題和建議,也說明我們的政策和服務還有不夠精准、不夠到位的地方。現在,全市上下都在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面上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對於基層尤其是村一級來說,更加重要的是做好服務,針對企業的需求採取一些措施、探索一些辦法,通過當好“店小二”,最終換來“滿堂客”。

育亮點:讓鄉村插上“眾創”的翅膀

相比於其他村,“眾創入村”是新義村最大的特色和亮點。今年,新義村引導農民將閒置的附屬房屋租出去,統一交給一家上市公司,由公司集中進行裝修,打造成一個個散落在鄉村裡的眾創空間。第一批9戶農民的附屬房屋已被租下,簽約15年。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的閒置農宅被打造成眾創空間。這一做法,不僅增加了村民的財產性收入,一些村民就近工作還可以增加工資性收入,同時還能吸引更多的人氣和商機,可謂一舉多贏。由於這些房屋還在裝修改造,再加上前幾次的調研已經對這一情況進行了瞭解,所以這次調研過程中,我並沒有過多的問及“眾創入村”的有關情況。

但下午與村幹部座談時,我著重講了這個問題。村幹部說,村民們對新義村目前的發展態勢以及“眾創入村”這一發展模式非常認可,也給予了很大期望,他們信心很足、幹勁很足。我在肯定他們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希望他們做好特色產業這篇文章。我說,首先要搞好規劃,為“眾創入村”以及產業融合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要圍繞進駐村裡的眾創空間打造產業鏈,形成自身的產業品牌。再次要打造更多的文化空間和活動空間,展示人文魅力,努力為創客和遊客提供更加完備的公共服務、更加多元的鄉村體驗。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幾個方面,更是在這一次調研之後更加堅定的想法。

轉眼已是傍晚時分,不知不覺間我走進了2戶農家,走訪了4家合作社,召開了3場座談會,先後與22人進行了交流。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很充實,也給了我很多不同於以往的思考和啟發。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走下去就都是辦法。鄉村振興是各級黨委、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在這方面,我們各級幹部到農村去的頻率還要再高一點,花的力氣還要再大一點,做的工作還要再多一點,讓鄉村“每天改進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金山區委書記)

·END·

攝影丨金芳傑 編輯丨俞蘿寅

門頭邊上的公交候車亭整潔美觀,尤書記還特意給我介紹了印在公交候車亭上的二維碼,只要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新義村的完整情況介紹。我掃了下,覺得內容還蠻豐富的,運用資訊化手段開展宣傳的做法在農村地區也大有可為。

新義村的面積不小,有4.3平方公里,開車在村裡兜一圈需要不少的時間。雖然坐在車上,但我的注意力全在車外,特別是前幾次調研我交代村裡需要“美化”的地方。相比於上一次來,這次的感覺要更好一點,路兩旁的景觀也更美了,但還是有不少的細節可以改善。遠遠望去,農戶家門前零零散散的一些小棚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種菜的、堆物的、養雞鴨的都有,看起來不太美觀。

在上午召開的村黨員代表座談會上,我特意問了這個問題,大家認為農民在宅前屋後種點菜、養幾隻雞鴨很方便,不大願意為了美觀改變這個生活習慣。看來要搞好宅前屋後的環境,既方便村民生活又兼顧村容村貌,還需要我們再動動腦筋。中午吃過客飯,我拉上尤書記一起在村裡走了走,主要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是五秀湖,另一個是村民葉老伯家。

五秀湖景色宜人,是村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我們走過時,剛好有幾個遊客正在拍照留念。葉老伯家在新義村4組2125號,門前有一條河,河面不是很乾淨,河岸的一邊有不少的雞棚、鴨棚,味道不是那麼好聞。

葉老伯家裡很乾淨,我們走進去的時候正好有一位方老伯在跟他聊天。我跟他們聊了大約半小時,也為他們的家庭收入算了一筆賬。葉老伯今年60多歲,夫妻兩人每人每月農保能領1000多元,他現在還在一家企業當門衛,每月工資2000多元,家裡土地流轉收入每年有七八千元,加起來一年的收入有五六萬元,再加上兩個兒子都有工作,應該講收入還是不錯的。當我問他現在村裡在搞美麗鄉村建設,散養家禽對環境不利,願不願意配合村裡拆除自己搭建的家禽棚時,他笑著說這個是好事,應該要支持的。

美麗鄉村,首先在於環境美。沒有乾淨整潔的環境面貌,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就缺乏最基本的條件。調研過程中,我跟村裡的同志說,新義村的村容村貌整體上是好的,也不乏亮點,但還有一些明顯的短板。要打造成全市的精品村,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力度,讓村裡處處都變得美起來。

攻難點:讓鄉村年輕人留得住

我坐下來調研的第一站,是徐涇一組的“喔哩廂”黨建服務點。這個黨建服務點設在村民家裡,目的是方便黨員就近開展組織生活。我過去的時候,有6名黨員正在熱烈地聊著,看到我們來了,似乎有些拘謹。見此情景,我拿出了幾張黨的十九大首日封,簽名後送給他們,讓每個人都講一講,並且講真心話、大實話,大家聽完都笑了。氣氛就這樣活躍起來了,大家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總的來看,這些黨員對現在的生活是比較滿意的,不僅生活水準提高了,而且村裡通了公交,出行很方便,再加上現在村裡環境變美了,不少市區的人都來這裡旅遊。當我問村裡有沒有什麼突出的矛盾糾紛時,大家說現在生活好了,心情也好了,村裡的矛盾也就少了,老百姓不用操心生活的事,反而更關心村裡的前景,希望發展得越來越好。

看到參加學習活動的都是老黨員,我就問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多嗎?他們說,年輕人基本都搬到鎮上或城裡去了,很多都是老夫妻倆在鄉下,子女只是週末回來看一看,有的時候連住也不住的。我又問,要是村裡的環境變得更好了,就業的機會也多了,你們的子女願意回來嗎?老黨員們告訴我,環境好了,孩子們肯定願意回來的,但能不能常住也不一定,關鍵要看工作的情況以及個人的意願。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從全國情況看,農村的空巢化現象比較普遍,很多農村只留下“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我之前認為上海的農村要好一些,畢竟背靠超大型城市。但現在看來也不容樂觀,雖然年輕人就在不遠的城鎮工作,也經常回來看看,但真正留在農村、紮根農村的很少。

後來,我跟他們又聊了聊村裡的文化活動,他們說現在文化活動比較多,有跳廣場舞的,還有在村裡的大草坪上打“迷你高爾夫”的。這些活動,受眾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很少有針對年輕人的。我跟村裡的同志說,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來村裡工作或者遊玩,要有一些可以看書的地方、喝咖啡的地方,要設計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文體活動,只有這樣,年輕人才願意留下來,村裡也才會更有活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人才振興。如何吸引年輕人回到農村,使之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有生力量,是我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必須破解的難題。從新義村的情況看,雖然村“兩委”班子成員一位70後、兩位80後,都比較年輕,但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還不夠壯大,這方面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疏堵點:讓鄉村的服務更精准、更到位

調研過程中,我專門瞭解了村裡的產業發展情況,先後走訪了4家專業合作社,並與7家村域企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

首先我來到開太蔬果合作社,這家合作社跟楓涇的開太魚同屬一個老闆,規模比較大。合作社負責人小孔告訴我,他們的產品很受市場歡迎,效益不錯。

緊接著,我來到眾樂果蔬合作社,負責人就是之前在黨建服務點一起座談的老嶽。桃林墨綠,和風徐來,好不愜意,我們一行人就在田埂上交流了起來。老嶽是新義村第一批帶頭種植黃桃的村民,他告訴我,在技術方面,村裡請了市農科院林果所的專家來指導,黃桃的品質、口感都有保證。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銷售,他家的黃桃主要靠熟人和回頭客來買,如果銷路不好,就只能爛在家裡。他希望政府層面能夠幫助果農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下一站,我來到了楓錦果蔬合作社,負責人小孫是75後,一位“農二代”,之前從事電腦行業,後來回農村創業。他想了兩個辦法讓黃桃銷售問題迎刃而解:一是引進新品種,拉長黃桃的成熟期和銷售期。以前都集中在8月份,銷售壓力大。現在是6月初至9月份,都有黃桃可以出售。二是通過互聯網開拓線上市場,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有的時候還會出現黃桃供給不足的情況。兩個合作社,同樣是種植黃桃,而且種植基地離得也很近,一頭是賣不掉,一頭是不夠賣,這說明我們在農產品的銷售上,資源整合做得不夠,扶持措施也不夠到位。

隨後,我和村域企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參加座談的這些負責人大多是年輕人,思維活躍,有想法、有幹勁,而且來自五湖四海,既有金山人、也有外地人。我想,要是這樣的人再多一點,那我們鄉村振興也會走得更快一點。座談會上,他們不僅介紹了企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情況,還提出了許多問題和建議。比如,現在到新義村來遊玩的客人多了,但住宿客房還不夠、停車位也不夠;遊客想帶點農產品走,但還沒有集中的農產品展銷中心;村裡的農業品牌雖然很多,但還停留在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形成整體合力;果蔬集中采銷期,經常遇到工人不夠用的情況;企業打算整體轉型,但休閒用地指標沒有辦法解決;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和建議,有些我當場作了回應,有些則交給了村裡,還有些問題我帶回來研究。

座談會結束之後,我又走訪了芝麻種植合作社,察看了芝麻種植基地,並與頂新公司的趙總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他希望我們在規劃、用地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援,讓企業在新義村發展得更快、更好。

鄉村振興,首先要實現產業振興。新義村在產業發展方面,成效是明顯的,勢頭也是向好的。當然,企業和合作社提出的這些問題和建議,也說明我們的政策和服務還有不夠精准、不夠到位的地方。現在,全市上下都在大力優化營商環境,面上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對於基層尤其是村一級來說,更加重要的是做好服務,針對企業的需求採取一些措施、探索一些辦法,通過當好“店小二”,最終換來“滿堂客”。

育亮點:讓鄉村插上“眾創”的翅膀

相比於其他村,“眾創入村”是新義村最大的特色和亮點。今年,新義村引導農民將閒置的附屬房屋租出去,統一交給一家上市公司,由公司集中進行裝修,打造成一個個散落在鄉村裡的眾創空間。第一批9戶農民的附屬房屋已被租下,簽約15年。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的閒置農宅被打造成眾創空間。這一做法,不僅增加了村民的財產性收入,一些村民就近工作還可以增加工資性收入,同時還能吸引更多的人氣和商機,可謂一舉多贏。由於這些房屋還在裝修改造,再加上前幾次的調研已經對這一情況進行了瞭解,所以這次調研過程中,我並沒有過多的問及“眾創入村”的有關情況。

但下午與村幹部座談時,我著重講了這個問題。村幹部說,村民們對新義村目前的發展態勢以及“眾創入村”這一發展模式非常認可,也給予了很大期望,他們信心很足、幹勁很足。我在肯定他們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希望他們做好特色產業這篇文章。我說,首先要搞好規劃,為“眾創入村”以及產業融合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要圍繞進駐村裡的眾創空間打造產業鏈,形成自身的產業品牌。再次要打造更多的文化空間和活動空間,展示人文魅力,努力為創客和遊客提供更加完備的公共服務、更加多元的鄉村體驗。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幾個方面,更是在這一次調研之後更加堅定的想法。

轉眼已是傍晚時分,不知不覺間我走進了2戶農家,走訪了4家合作社,召開了3場座談會,先後與22人進行了交流。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很充實,也給了我很多不同於以往的思考和啟發。坐在辦公室都是問題,走下去就都是辦法。鄉村振興是各級黨委、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在這方面,我們各級幹部到農村去的頻率還要再高一點,花的力氣還要再大一點,做的工作還要再多一點,讓鄉村“每天改進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金山區委書記)

·END·

攝影丨金芳傑 編輯丨俞蘿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