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盈利900萬到虧損10億,誰來拯救上市後業績變臉的眾安

小犀財經(ID:xiyourun)

文 | 小犀財經 李玲

編 | 鹿鳴

2017年9月末上市的眾安,

交出了一份虧損但畫風清奇的年報。

4月23日,眾安保險交出了上市後的首份答卷,眾安線上(HK6060)年保費總收入為59.54億元,同比增長74.7%。2017年淨虧損額達9.97億元,與2016年的937萬元盈利相比,由盈轉虧。

與眾安上市開盤價69港元,市值993.6億港元(合約人民幣801.29億元)相比,眾安26日收盤價55.01港元,單價下降超20%,現有市值792.14億港元(合約人民幣638.82億元)也在半年內蒸發了162.47億元。

營收的增長和延續下來的利潤壓力,使得眾安的年報資料與之前並無二致,

但此次年報的設計卻顯得與眾不同。頗具中國風的墨色溶于水中為背景,左下方是剛勁有力地楷體字“破與立”。

眾安保險於2013年10月成立,由阿裡巴巴集團、平安保險和騰訊共同投資。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眾安,在馬雲、馬化騰、馬明哲“三馬”系企業的助推下,

從成立到登陸資本市場,用了不足四年時間。

從估值虛高、盈利能力不足、對股東依賴程度高等問題頻現,到降低流量獲客來源中股東企業的比例,自主研發保險科技,創新車險等多方措施,“破與立”確實是最能形容眾安2017年成長軌跡的詞語。

保費收入增長放緩 盈利能力成倍下降

2017年前三季的增長趨勢,在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中仍然延續。

年報顯示,

眾安2017年客戶升至4.32億人,並與307個場景和生態系統建立合作關係。參照總保費貢獻,2017年來自前五大生態合作夥伴的保費占比為60.5%。

客戶數上升和場景完善直接表現在保費的增長上。2017年,眾安總保費收入59.54億元,同比2016年漲幅為74.7%。相比2017年上半年,總保費24.9 億元,84.3%的大額增幅,眾安下半年的增幅放緩不少。



另外,2017年全年,眾安已賺保費淨額達46.14億元,較2016年同比上升43.1%。保費淨額上漲近半,代表著眾安保險的每單保險的收入正逐漸提高,業務的營收能力有所提升。

但另一方面,虧損和高成本也同是眾安2017年的主旋律。2017年年度,眾安淨利潤虧損9.97億元,告別過去三年以來的盈利勢頭。盈利能力的下降與其拓展新業務不無關係。年報上對此解釋為“專注於投資基礎設施、研發以及擴張業務規模。

這在2016年的年報中已經露出些許苗頭,截至2016年12月31日,眾安保險淨利潤937.20萬元,相比2015年末的4425.7萬元大幅下滑78.82%。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上半年,眾安保險淨虧損達到了2.55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在新業務處於早期發展的階段,眾安虧損的狀態仍可能持續。

此外,2017年,眾安的綜合成本率為133.1%。也就說,眾安線上的實際運營情況是虧損的。此前眾安被外界質疑的另一個原因之一,就是居高不下的綜合成本率。相比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108.6%、126.6%和104.7%的綜合成本率,2017年眾安的成本又一次拉升了。

艱難獨立,努力洗白

依賴3大股東的企業生態,缺乏獨立的業務線,是眾安一直未擺脫的“軟骨病”。

2017年6月,眾安招股書披露,阿裡巴巴在2015、2016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保單占眾安保險同期保費總額分別為56.9%和35.0%。這意味著眾安早有察覺,並一直在試圖獨立。

早在2015年,眾安保險和平安保險聯合成立了首個互聯網車險品牌“保驫車險”。同時,眾安嘗試發力中端醫療險,在其發佈的報告《尊享e生-國民醫保藍圖》中,眾安保險認為,市場目前屬於一片藍海吧,資料統計稱2018年其總規模將達200億。

2017年1月31日,眾安開始嘗試“跨界”。宣佈進入汽車領域,並推出大資料平臺“資料魔方”,進行更大膽的嘗試。



資料顯示,近年來健康險領跑行業發展,從2007年-2017年,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7.6%,高於壽險和意外險。眾安調研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中端醫療險市場規模分別在5億、12億和80億,占當年健康險市場保費比例由0.2%提升到1.8%。

同時,眾安還從自有保險業務切入,做起了汽車險。這一做法在上市之初,眾安線上的業務模式中曾提及,在不同的消費場景,設計、提供基於資料的定制型保險產品,現在已開始實踐。在車險方面, 眾安保險還獲中國保監會批准,取得在港澳之外的全國各地區開展車險業務的資質,突破了此前的地域限制。

據Oliver Wyman 報告,2016年至2021年,中國車險市場預期將由683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車險科技市場規模將由1240億元增長至4120億元。

此外,眾安還試圖通過技術方式來解決對股東的技術依賴。僅2014年至2015年,眾安保險的科研投入達到千萬元級別。且相比2017年上半年淨虧損2.9億元,2016年其科研投入已達到2.1億元。

2016年7月和11月,眾安成立全資附屬公司眾安資訊和眾安科技,專門對外輸出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技術。目前眾安的人工智慧技術對具體業務實踐的影響還未顯現,但後續效果或在降低成本上顯現。

保監會資料顯示,2016年保險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0萬億元。但Oliver Wyman的統計結果則稱,即使是佔據了互聯網保險大部分份額的眾安,保費收入也僅占整個保險行業的百分之一。

由此可見,互聯網保險佔領主流市場的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就是居高不下的綜合成本率。相比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108.6%、126.6%和104.7%的綜合成本率,2017年眾安的成本又一次拉升了。

艱難獨立,努力洗白

依賴3大股東的企業生態,缺乏獨立的業務線,是眾安一直未擺脫的“軟骨病”。

2017年6月,眾安招股書披露,阿裡巴巴在2015、2016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保單占眾安保險同期保費總額分別為56.9%和35.0%。這意味著眾安早有察覺,並一直在試圖獨立。

早在2015年,眾安保險和平安保險聯合成立了首個互聯網車險品牌“保驫車險”。同時,眾安嘗試發力中端醫療險,在其發佈的報告《尊享e生-國民醫保藍圖》中,眾安保險認為,市場目前屬於一片藍海吧,資料統計稱2018年其總規模將達200億。

2017年1月31日,眾安開始嘗試“跨界”。宣佈進入汽車領域,並推出大資料平臺“資料魔方”,進行更大膽的嘗試。



資料顯示,近年來健康險領跑行業發展,從2007年-2017年,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7.6%,高於壽險和意外險。眾安調研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中端醫療險市場規模分別在5億、12億和80億,占當年健康險市場保費比例由0.2%提升到1.8%。

同時,眾安還從自有保險業務切入,做起了汽車險。這一做法在上市之初,眾安線上的業務模式中曾提及,在不同的消費場景,設計、提供基於資料的定制型保險產品,現在已開始實踐。在車險方面, 眾安保險還獲中國保監會批准,取得在港澳之外的全國各地區開展車險業務的資質,突破了此前的地域限制。

據Oliver Wyman 報告,2016年至2021年,中國車險市場預期將由6830億元增長至1.2萬億元,車險科技市場規模將由1240億元增長至4120億元。

此外,眾安還試圖通過技術方式來解決對股東的技術依賴。僅2014年至2015年,眾安保險的科研投入達到千萬元級別。且相比2017年上半年淨虧損2.9億元,2016年其科研投入已達到2.1億元。

2016年7月和11月,眾安成立全資附屬公司眾安資訊和眾安科技,專門對外輸出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技術。目前眾安的人工智慧技術對具體業務實踐的影響還未顯現,但後續效果或在降低成本上顯現。

保監會資料顯示,2016年保險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0萬億元。但Oliver Wyman的統計結果則稱,即使是佔據了互聯網保險大部分份額的眾安,保費收入也僅占整個保險行業的百分之一。

由此可見,互聯網保險佔領主流市場的路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