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醫生總說要飲食清淡,少吃辛辣

作為四川人,可以說我是從小伴著辣味長大的。家裡放蔬菜的角落,總少不了新鮮的青辣椒、紅辣椒。愛吃辣,但每次吃的時候心裡卻有些負擔,覺得吃辣對身體不好。身邊很多朋友也建議我,

飲食上儘量要保持清淡,少吃辛辣,免得出現臉上冒痘、拉肚子、胃痛等等情況。

古人說:“一日不可無薑”,卻鮮少提及辣椒,我想這也是很多人認為辣椒不夠“養生”的原因吧。事實上,辣椒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植物,它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晚。

像是李時珍、張仲景、孫思邈等各位名醫,從來沒有見過辣椒,自然也沒有記載過具體的功效了。一直到清朝,辣椒才用得多了起來,醫術上也有了詳細的記載。

所以不是辣椒對身體不好,而是因為之前的人們從來就不認識它,也沒有機會挖掘出辣椒的好。我想若是能早幾百年發現辣椒,感冒的時候,說不定喝的就是一碗熱辣辣的辣椒湯啦。

關於辣椒的功效,我認為清朝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記載的很好:“辣椒性熱、味辛苦,可溫中燥濕,禦風寒,殺腥消食,開血閉,快大腸。”總結一下,辣椒主要有3個作用:散寒,祛濕,以及活血化淤。

辣椒除了口味霸道刺激之外,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氣味濃烈了。蔥、薑、蒜,以及各行香料,都帶著一股濃郁的香氣。

古人說“辛香四溢”,就是說,這股香氣它是往外散的。因此只要是辛味的食物,就會有很強的行氣、發散的作用。

我還記得小時候,只要是不小心受涼感冒了,媽媽就會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給我喝。這其實就是借著生薑的辛味,來幫身體散寒,

發汗。幾口姜湯下肚,身體立馬就暖和了,不一會兒臉也紅紅的,開始冒汗。就這樣睡一覺,第二天感冒差不多就好了。

人之所以感冒,是因為受了風寒或者風熱。最好的治癒方法,就是借著辛味的力量,把身體裡的寒、熱給發散出去的。所以風寒感冒需要吃一些辛溫的食物來發發汗,例如姜湯;而風熱感冒則需要吃辛涼的食物,比如薄荷茶。

辣椒能祛濕,也和它行氣發散的功效有很大的關係。氣推動著水濕,能從裡層往皮膚表層發,原本藏在體內的濕氣發到皮膚上成了汗液,或者發到臉上變成痘痘。這也是很多人吃辣椒會長痘痘的原因。

另外,體內有淤血的朋友,也很適合多吃點辣。要知道身體內有淤血,大多和寒氣脫不了關係。就好像一條小河,凝結成冰之後,河水自然就無法再流動了。

留心觀察一下,身邊經常痛經、皮膚暗沉,臉上有色斑和黑眼圈的女生,大多手腳都會比較冰涼,怕冷喜熱。如果平時能適當吃點辣,發一身汗,拉拉肚子,把身體裡的寒氣排出去,氣血也就流通了。

從季節上來說,夏天是最適合吃辣的;在一天之中,上午是最適合吃辣的。

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人體的陽氣浮在皮膚表面,脾胃相對來說是寒的。並且很多朋友夏天會吹空調,喝一些冷飲,體內的寒氣可能比冬天聚集的還多。這個時候吃點辣味的食物,會感覺胃裡暖暖的,順便也把這些寒氣給發散出去。所以夏天只要工作室會開空調,我的桌上都會有一杯暖暖的薑茶。

放到一天中來看,上午吃辣是合適的。大自然的陽氣從早上開始生髮,一直到中到達頂峰。隨後,陰氣開始升起,陽氣開始收斂。辛辣的食物是生髮陽氣的,所以最好放到上午來吃。

因為生病的時候,我們的身體狀態處於一種偏性的狀態。往往不是陰虛,就是陽虛。陰虛本就內熱,如果再吃一些辣椒,熱聚集多了,就會耗傷津液。就好像一口大鍋,裡面的水本來就不多,還在拼命往下加柴火,火燒的越旺,鍋的水就越少,身體也就更加難受了。

而陽虛的人,適當吃點辣椒振奮一下陽氣,反倒挺好的。但醫生在開藥方的時候,本身已經考慮到了你陽虛的情況,可能加了有溫補陽氣的藥材。如果我們繼續吃辣,陽氣生髮太過,反而對身體來說,成了一種消耗。

古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不僅僅是在形容人的性格。也在說不同的地方,能孕育出不同的體質來。

例如說廣東、福建這些地方的朋友,因為靠近大海,濕氣重,再加上一年四季溫度都比較高,很少有冬天。大環境如此,造就了這片土地的人們,大多是濕熱體質。氣血一年到頭都處於耗散的狀態,是不適合吃辣的,反而更適合清熱祛濕,幫身體補補氣血。

而四川,因為地處盆地,陰雨多,陽光少。這個地方的朋友,大多陽氣不足,寒濕比較重。吃點辣,幫助身體振奮陽氣,祛祛寒濕,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

那北方的朋友呢?因為天氣比較乾燥,他們平日裡津液耗損的比較多。所以比起吃辣,更適合吃一些酸甜的食物,幫助自己滋陰潤燥。

總的來說,只要是體內有熱,陽氣旺盛的朋友,就一定要少吃辣。

能克制辣味的,一定是酸味。辣主發散,酸主收斂。經常吃火鍋的朋友應該有經驗,如果味道太辣了,在碗裡倒點醋,吃起來就好受多了。

最推薦喝的是酸梅湯了,在四川,很多火鍋店裡都配著有酸梅湯。不僅味道好喝,更重要的是,能在吃的頭皮發麻、大汗淋漓的時候,喝一口那酸甜清涼的湯汁,一下就把油膩和辛辣解除了。

看看傳統酸梅湯的方子:烏梅、山楂、陳皮、甘草、冰糖。烏梅和山楂,都是酸味濃郁的食物,能養陰益氣,防止耗散太過;陳皮、甘草是健脾合胃的食材,能在你吃辣的同時,幫忙照顧好脾胃。下次吃了火鍋之後,如果感覺喉嚨不舒服,或者胃裡有些灼痛,可別忘了喝一碗酸梅湯~

- END -

嚴格地來說,“辣”並不屬於味覺,而是口腔的一種灼燒感。聽起來好像有些受虐,但很多朋友都很迷戀這種味道。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家喜歡那種,心情鬱悶的時候,吃一頓辛辣的食物,讓汗水肆意流淌的舒暢。

就好像一條小河,凝結成冰之後,河水自然就無法再流動了。

留心觀察一下,身邊經常痛經、皮膚暗沉,臉上有色斑和黑眼圈的女生,大多手腳都會比較冰涼,怕冷喜熱。如果平時能適當吃點辣,發一身汗,拉拉肚子,把身體裡的寒氣排出去,氣血也就流通了。

從季節上來說,夏天是最適合吃辣的;在一天之中,上午是最適合吃辣的。

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人體的陽氣浮在皮膚表面,脾胃相對來說是寒的。並且很多朋友夏天會吹空調,喝一些冷飲,體內的寒氣可能比冬天聚集的還多。這個時候吃點辣味的食物,會感覺胃裡暖暖的,順便也把這些寒氣給發散出去。所以夏天只要工作室會開空調,我的桌上都會有一杯暖暖的薑茶。

放到一天中來看,上午吃辣是合適的。大自然的陽氣從早上開始生髮,一直到中到達頂峰。隨後,陰氣開始升起,陽氣開始收斂。辛辣的食物是生髮陽氣的,所以最好放到上午來吃。

因為生病的時候,我們的身體狀態處於一種偏性的狀態。往往不是陰虛,就是陽虛。陰虛本就內熱,如果再吃一些辣椒,熱聚集多了,就會耗傷津液。就好像一口大鍋,裡面的水本來就不多,還在拼命往下加柴火,火燒的越旺,鍋的水就越少,身體也就更加難受了。

而陽虛的人,適當吃點辣椒振奮一下陽氣,反倒挺好的。但醫生在開藥方的時候,本身已經考慮到了你陽虛的情況,可能加了有溫補陽氣的藥材。如果我們繼續吃辣,陽氣生髮太過,反而對身體來說,成了一種消耗。

古人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不僅僅是在形容人的性格。也在說不同的地方,能孕育出不同的體質來。

例如說廣東、福建這些地方的朋友,因為靠近大海,濕氣重,再加上一年四季溫度都比較高,很少有冬天。大環境如此,造就了這片土地的人們,大多是濕熱體質。氣血一年到頭都處於耗散的狀態,是不適合吃辣的,反而更適合清熱祛濕,幫身體補補氣血。

而四川,因為地處盆地,陰雨多,陽光少。這個地方的朋友,大多陽氣不足,寒濕比較重。吃點辣,幫助身體振奮陽氣,祛祛寒濕,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

那北方的朋友呢?因為天氣比較乾燥,他們平日裡津液耗損的比較多。所以比起吃辣,更適合吃一些酸甜的食物,幫助自己滋陰潤燥。

總的來說,只要是體內有熱,陽氣旺盛的朋友,就一定要少吃辣。

能克制辣味的,一定是酸味。辣主發散,酸主收斂。經常吃火鍋的朋友應該有經驗,如果味道太辣了,在碗裡倒點醋,吃起來就好受多了。

最推薦喝的是酸梅湯了,在四川,很多火鍋店裡都配著有酸梅湯。不僅味道好喝,更重要的是,能在吃的頭皮發麻、大汗淋漓的時候,喝一口那酸甜清涼的湯汁,一下就把油膩和辛辣解除了。

看看傳統酸梅湯的方子:烏梅、山楂、陳皮、甘草、冰糖。烏梅和山楂,都是酸味濃郁的食物,能養陰益氣,防止耗散太過;陳皮、甘草是健脾合胃的食材,能在你吃辣的同時,幫忙照顧好脾胃。下次吃了火鍋之後,如果感覺喉嚨不舒服,或者胃裡有些灼痛,可別忘了喝一碗酸梅湯~

- END -

嚴格地來說,“辣”並不屬於味覺,而是口腔的一種灼燒感。聽起來好像有些受虐,但很多朋友都很迷戀這種味道。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家喜歡那種,心情鬱悶的時候,吃一頓辛辣的食物,讓汗水肆意流淌的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