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七幕人生融B+,創音樂劇融資記錄,離產業爆發只差人均1418美元

文| 財經天下週刊 劉瀟然

編|嚴冬雪

少有專業資本進入的音樂劇市場,今天迎來一筆大規模融資。

這是七幕人生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七幕人生”)的B+輪融資,由阿裡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領投,

B輪投資方君聯資本跟投,創下了迄今為止音樂劇演出行業的最大規模單筆融資紀錄。

在此前,七幕人生還曾獲得華創資本和華人文化產業基金(CMC)的投資。七幕人生創始人兼CEO楊嘉敏透露,“阿裡進來之後,就把華人的老股都買進去了。”

楊嘉敏還告訴《財經天下》週刊,阿裡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早在2017年初就開始和七幕人生接觸。當時,阿裡方面花了很長時間,

考察了包括話劇、戲曲等在內的諸多線下娛樂產業公司。此次,有意參投七幕人生的資方也有三家,但綜合考量資源協同、品牌背書等因素後,最終七幕人生與阿裡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互相選擇了彼此。

七幕人生引進《音樂之聲》中文版

七幕人生創立於2012年,是一家專注于海外優秀音樂劇版權引進、中文版製作及運營的公司,曾引進《我,堂吉訶德》、《Q大道》、《一步登天》、《音樂之聲》等一系列經過“本土化”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作品,吸引了一定的粉絲群。

2017年3月,大麥網被阿裡集團收購,半年後,阿裡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成立,旗下包含三塊業務:主打演藝與賽事票務的大麥網,主打音樂巡演的Mai Live,主打場館演出經營解決方案的麥座。

時任阿裡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兼CEO的俞永福出席現場娛樂事業群發佈會

除了票務平臺大麥網的直觀流量外,七幕人生即將獲取的協同還可能會有蝦米音樂、優酷等平臺的支援,讓音樂劇得以線上上呈現。

伴隨著本輪融資的完成,

七幕人生的新五年戰略將全面升級——由單一的音樂劇演出業務,升級為“音樂劇演出、少兒培訓與藝人經紀”三大核心業務並行,填補國內產業空白。在楊嘉敏看來,這些除演出外的其他業務,也能與阿裡文娛板塊內外的戰略資源打通,甚至與金融、電商碰撞出新玩法。

音樂劇這一藝術形式源于歐美,一些經典佳作在美國百老匯和倫敦西區常年上演,在中國,它尚屬於相對小眾的藝術品類。

七幕人生認為,未來十年的中國音樂劇市場,至少是一個百億級的新藍海。音樂劇看似小眾,但在發達國家穩居現場演出的票房之首。在中國,音樂劇的演出市場份額占比不足10%,但在日韓兩國占比均超過45%,在歐美國家占比高達80%。

而阿裡文娛集團現場娛樂事業群對此藍海也有信心。

“我記得他們團隊去日韓進行過相應的考察,也發現在所有的線下演出板塊裡,音樂劇是最大的蛋糕。這個在發達國家都經過了驗證。歐美不用說了,像音樂劇作為舶來品的日韓,這一產業爆發都是都是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金的那個時間點。”楊嘉敏說。

而在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是8582美元。已在業內耕耘6年的楊嘉敏判斷,中國整體對音樂劇市場的挖掘“可能不到10%”。

音樂劇是最大的蛋糕。這個在發達國家都經過了驗證。歐美不用說了,像音樂劇作為舶來品的日韓,這一產業爆發都是都是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金的那個時間點。”楊嘉敏說。

而在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是8582美元。已在業內耕耘6年的楊嘉敏判斷,中國整體對音樂劇市場的挖掘“可能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