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傳媒大學商學院院長王雪野:商學院國際認證需有的放矢按需而定

中國傳媒大學商學院院長王雪野發言 攝影:新華網 夏添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 12日,以“開啟商科教育‘聚力’新時代”為主題的新華網第二屆商學院論壇在京成功舉辦。中國傳媒大學商學院院長王雪野表示,“現在中國商學院發展的最大的困擾並非是否通過國際認證,而是商學院的學科屬性與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人員結構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矛盾。”

自1984年改革開放後我國首批經濟管理學院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恢復設立算起,

我國的管理學科發展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三十餘年來,不少優秀的商學院和培養模式異軍突起,僅以兩百餘家高校開設的MBA教育專案為例,是否過“AACSB”、“AMBA”、“EQUIS”等國際認證,已成為衡量商學院品質的標準之一,同時成為判定商學院教育體系中領導者、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行為是否規範,架構軟體和硬體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依據。

隨著清華、北大、復旦等國內一流學府的商學院或管理學院漸次獲得國際認證,

越來越多的商學院也步入了“認證之旅”。雖然參與國際認證已廣泛成為“國際一流商學院”的准入證,同時被認為認證進程能促進商學院實現不斷的、可持續的創新與提高,但在王雪野看來,商學院三大認證在國內受到的追捧有些過熱。

“我們對於三大認證要從兩個層面去進行分析:第一個層面是,做三大認證的目的是什麼;第二個層面是,

商學院發展到了什麼階段?如果商學院實施國際化戰略,要走出國門開拓本校院的教育領域或者教育品牌影響力,那麼三大認證是需要的。”王雪野結合中國傳媒大學商學院國際化的實際情況,認為商學院在三大認證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對認證工作進行客觀認識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

人們對商科教育的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三大認證的高標準,在助推商學院不斷優化管理資源、更新前沿課程體系和提高教學品質等方面無疑起著重要作用。“我們首先重視的是國內的高品質認證,對國外三大認證則是根據自身的發展進行考慮,傳媒大學商學院在開展包括本國學生走出去和國外留學生引進來的IMBA專案過程中,認識到了三大認證的必要性。
”在看待商學院認證和發展建設上,王雪野有著自己的理解,“一個國家教育水準的國際認可度,往往與該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成正比,商學院尤其如此。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持續穩定發展,商學院的發展開始進入了實現國際認可的視窗期,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特色和企業管理模式的被認可,商科教育也從跟隨開始向並肩、引領轉變。所以,國內商學院應該互相學習,相互促進,通過改革消除困擾輕裝前進,積極支持和促進我國的本土認證,為它早日成為國際商學標準而努力奮鬥。”

相互促進,通過改革消除困擾輕裝前進,積極支持和促進我國的本土認證,為它早日成為國際商學標準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