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借鑒國際經驗,推動我國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工作深入開展

隨著世界各國線民中學生群體的規模逐漸龐大且向低齡化方向發展,

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已成為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沉迷網路耗費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影響學業進步;長期沉浸於虛擬的網路環境容易使學生產生焦慮、緊張和孤僻等心理障礙,不利於家庭和諧及正常人際關係的發展;價值觀混亂的網路世界甚至會產生誘導中小學生犯罪等嚴重後果。為及時遏制不良影響的蔓延,教育部日前發佈《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
從增強責任感緊迫感、開展全面排查、組織專題教育、規範學校日常管理、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五個方面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教育引導工作。這是教育部對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的及時亮劍,體現了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現實緊迫性和重要性。然而,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是一項複雜、艱巨且須持續付出努力的工作,
在推進這一工作的過程中,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具有借鑒意義。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就嘗試採用各種策略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世界上最早通過頒佈法律和政策來應對中小學生網路成癮問題的國家,韓國形成了多部門立法與全過程干預網路成癮的防治方式,

韓國科學部、性別平等與家庭事務部、文化體育觀光部、健康與福利部等八部門針對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相繼制定了第一個防治中小學生網路成癮總體規劃(The Master Plan to Prevent and Solve Internet Addiction)和第二個防治網路成癮總體規劃(The Second Master Plan to Prevent and Solve Internet Addiction),並頒佈了相關法律等,採取從前期預防到中期篩查、諮詢與治療再到後期回訪的全過程網路成癮防治模式。與韓國類似,日本政府重視網路成癮問題的防治,
政府相關部門負責管理互聯網的使用等工作,制定互聯網使用條例、與互聯網有關的健康和預防措施以及針對學齡兒童的特別預防措施。在過去的幾年裡,日本政府針對中小學生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採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如2012年,日本內務和通信部就發起倡議,通過講座和培訓來提高民眾的資訊技術素養,減少民眾誤用網路的行為。

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政府主要採取向開展防治沉迷網路專案的社會非營利組織或個人提供資金支援且通過積極宣導網路遊戲分級制度的方式,

來間接干預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泛歐洲遊戲資訊系統(The Pan European Game Information,PEGI)和美國娛樂軟體分級委員會(Entertainment Software Rating Board,ESRB)分別負責歐洲和美國的網路遊戲評估,所有遊戲都被要求在包裝上附加有關內容和年齡層的標籤,以防止中小學生接觸不適合其年齡階段的遊戲。德國將防治中小學沉迷網路納入公共福利範圍,形成了以網路成癮行業協會為主體、以防治項目為基點、以相關網站為媒介的網路成癮説明系統;德國在防治中小學生網路成癮的工作中特別強調培養親屬的媒介素養,強調父母的監護責任,重視與父母攜手解決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

綜合來看,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形成了兩種不同的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的防治策略。亞洲國家的政府往往是防治中小學生網路遊戲成癮的發起者,政府部門制定有關網路遊戲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成立專門機構,提供財政支援;完善沉迷網路的篩查、諮詢、治療和回訪機制;按時開展沉迷網路現狀調查,並根據所掌握的實際情況調整政策。歐美各國的政府通常不直接干預沉迷網路工作,主要是通過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專業機構開展大規模、全員式、範圍廣的專案活動來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這兩種應對策略各有所長: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的亞洲模式的特點是能夠制定嚴格的防治規章,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但不足在於政策、措施的推廣性和實踐性較差,因此,近年來亞洲國家也著手開展有關防治中小學沉迷網路的專案和社會活動。以專案推動為主的歐美模式的特點是實踐性較強,能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但這種大規模的項目活動往往成本投入大,其實效性也尚待考量,因此,歐美社會也在呼籲政府借鑒東亞地區的策略來解決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

借鑒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經驗,我國可以從預防、治療兩個角度,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空間,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中小學校和學生家長四個層面構建全員式、全時空、全方位的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體系。

首先,政府部門要完善立法,為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提供制度保障;通過法律確定政府、網路運營商、學校及家長等相關主體的權責,協調各方利益,加強監督指導,淨化網路環境。

其次,支援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或個人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社會活動。如,開展防治沉迷網路的專題教育,研製防治沉迷網路的指導手冊,增強社會的責任感與參與感,營造健康上網的社會氛圍。

再次,中小學校要加強學生的網路使用教育、重視課後服務。如,通過案例教學、主題班會、壁報廣播、演講比賽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路;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充實學生的課餘生活,用有組織、有意義的教育性活動代替學生的課後網路消遣。

最後,重視家長教育和家庭預防,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責任。通過家長學校或家長會傳播防治沉迷網路的相關知識,提高家長的媒介素養和溝通技巧,要求家長以身作則儘量減少上網時間,促進家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對網路成癮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和早控制。

整體來看,在立足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借鑒國際經驗,以國際視野考量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思路對策,用全域眼光部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工作,促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實現中小學生在良好的網路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的目標。

作者:武漢大學中國教育家研究中心 程斯輝

形成了以網路成癮行業協會為主體、以防治項目為基點、以相關網站為媒介的網路成癮説明系統;德國在防治中小學生網路成癮的工作中特別強調培養親屬的媒介素養,強調父母的監護責任,重視與父母攜手解決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

綜合來看,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形成了兩種不同的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的防治策略。亞洲國家的政府往往是防治中小學生網路遊戲成癮的發起者,政府部門制定有關網路遊戲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成立專門機構,提供財政支援;完善沉迷網路的篩查、諮詢、治療和回訪機制;按時開展沉迷網路現狀調查,並根據所掌握的實際情況調整政策。歐美各國的政府通常不直接干預沉迷網路工作,主要是通過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專業機構開展大規模、全員式、範圍廣的專案活動來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這兩種應對策略各有所長: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的亞洲模式的特點是能夠制定嚴格的防治規章,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但不足在於政策、措施的推廣性和實踐性較差,因此,近年來亞洲國家也著手開展有關防治中小學沉迷網路的專案和社會活動。以專案推動為主的歐美模式的特點是實踐性較強,能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但這種大規模的項目活動往往成本投入大,其實效性也尚待考量,因此,歐美社會也在呼籲政府借鑒東亞地區的策略來解決中小學生沉迷網路問題。

借鑒亞洲國家和歐美國家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經驗,我國可以從預防、治療兩個角度,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空間,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中小學校和學生家長四個層面構建全員式、全時空、全方位的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體系。

首先,政府部門要完善立法,為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提供制度保障;通過法律確定政府、網路運營商、學校及家長等相關主體的權責,協調各方利益,加強監督指導,淨化網路環境。

其次,支援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或個人開展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社會活動。如,開展防治沉迷網路的專題教育,研製防治沉迷網路的指導手冊,增強社會的責任感與參與感,營造健康上網的社會氛圍。

再次,中小學校要加強學生的網路使用教育、重視課後服務。如,通過案例教學、主題班會、壁報廣播、演講比賽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對待、合理使用網路;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充實學生的課餘生活,用有組織、有意義的教育性活動代替學生的課後網路消遣。

最後,重視家長教育和家庭預防,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責任。通過家長學校或家長會傳播防治沉迷網路的相關知識,提高家長的媒介素養和溝通技巧,要求家長以身作則儘量減少上網時間,促進家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對網路成癮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和早控制。

整體來看,在立足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借鑒國際經驗,以國際視野考量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路的思路對策,用全域眼光部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工作,促進中小學生沉迷網路防治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實現中小學生在良好的網路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的目標。

作者:武漢大學中國教育家研究中心 程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