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IPO前對小米硬體設5%利潤率上限,雷軍瘋了嗎?

4月25日,雷軍把小米6X手機發佈會的地址選在了自己的母校——武漢大學。

回到母校,雷軍大發感慨“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不過除了談情懷,小米(Xiaomi)這次最勁爆的還是承諾對其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設定一個利潤率上限。這可以說是為其計畫進行的巨額首次公開發行(IPO)增添了一個應時的噱頭。

快上市了說自己利潤低,雷軍想幹嗎?

雷軍在會上表示,公司董事會已通過決議:“從今天起,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

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使用者。”

雷軍用剛發佈的小米6X作為例證:

作為一款為新零售戰略設計的線下旗艦機,小米6X採用驍龍660晶片,搭載最新AI技術 ,當同行性能、工藝同級甚至配置不及的產品都定價近3000元時,

小米6X只定了將近一半的價格1599元。

分析師們對宣佈這一消息的時機感到匪夷所思。“為證明對小米的估值合理,它被視為中國的蘋果(Apple),”獨立研究機構Radio Free Mobile的創始人理查•溫莎(Richard Windsor)表示。“這個消息會徹底粉碎與蘋果的類比。對於一家尋求1000億美元估值的公司,這不是一個明智舉動。”

據溫莎介紹,小米當前的利潤率遠低於5%。

ABI分析師傑克•桑德斯(Jake Saunders)補充道:“他們會在IPO籌備期間做出這一表態,

的確有點不可思議。”

小米有自己的考量

小米本身將此舉歸因於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雷軍的“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願景。

這一項舉動初看確實非常有震撼力和感染力,它從行銷層面來說,直接是為小米低價策略冠以良心的頭銜,

而小米未來的產品就已然欽定為低價標杆,同行都可以與之對比,若虛了小米勝出,若比小米還實在,那小米還可以說自己促進了手機良性迴圈,這一招可以說相當厲害。

而且,此舉有助於小米強調其生態系統模式:像蘋果一樣,該公司的目標是硬體和軟體兩條腿走路,提供娛樂和其他app,並通過小米品牌商店銷售從手機到智慧電飯煲的各類產品。

那麼在小米確定了近乎紅線部分的利潤上限之後,

到底是賺了呢還是虧了呢?先來給大家分析一下什麼叫做硬體綜合淨利潤率吧。準確地說是綜合淨利潤率=(淨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在這裡我們要知道,一切都是建立在總額這麼一個關係之上,而並非每一款產品都是利潤的百分之五。打個比方說,如果小米打造了一款耳機只有百分之一的利潤,那麼小米在打造一款手機有百分之九的利潤都是允許的,只是在最後一整年下來,所有產品的利潤都不超過百分之五就可以了。

小米將自己的平臺視為一種手段,能夠把使用者留在小米生態系統中,並採集越來越多的資料,用於交叉銷售,並使廣告商有能力更好地定向投放廣告。

手機只是小米產業鏈的入口

桑德斯指出,小米已經為其定價極具競爭力的手機型號感到自豪,目前它的高端手機價格約為500至600美元,遠低於蘋果和三星(Samsung)的旗艦手機。小米最新款的智能手機配備雙攝像頭,售價僅為1599元人民幣(合256美元),差不多只是其他品牌類似配置的手機的一半。

但是,桑德斯補充道,限制盈利能力也可能有助於小米防止供應商徵收更高的許可費。他表示,專利持有人根據手機的整體價值計算自己應得的分成,“但也許小米正試圖見招拆招——聲稱整體盈利能力就只有這麼點,我們付不起高額許可費”。

要知道,小米手機只是小米產業當中的一部分,是一個入口。小米生態鏈在2017年的時候已經突破200億銷售額,未來會越來越大,也會成為小米未來增收的一個重點。不僅如此,小米可以收入的地方還有很多,如互聯網與軟體層面,包括MIUI系統上出現的大量廣告植入,小米直播當中的收入,小米遊戲的配套收入等等。畢竟對於這麼大的一家公司來說,這個決定斷然不會讓其虧本的。只不過在吸收資金的道路上會走得慢一點而已。

在經歷動盪的幾年後,小米令人印象深刻地恢復了元氣。去年1月,遭受挫折後的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前幾年我們沖得太快,創造了現代商業史上的成長奇跡,但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長性。所以,我們必須放慢腳步、認真補課,而且早補要比晚補好,文火慢補要比急火猛藥好。”

該公司從懸崖邊緣退回的措施包括大舉進軍印度市場,目前小米正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除了投資於當地初創企業外,還著力提高銷售。據Canalys介紹,這一戰略取得了成效,今年首季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155%,達到逾900萬部。這使其佔有略高於31%的市場份額,這是自三星2014年首季佔據33%份額以來由一個賣家拿下的最高份額。

Canalys市場研究分析師Lucio Chen指出,小米的焦點是推動app服務的營收增長。“因此,以低價銷售設備以吸引消費者並擴大客戶群,對於小米的發展至關重要。”

本文綜合自英國《金融時報》、全天候科技、科技微工坊報導

只是在最後一整年下來,所有產品的利潤都不超過百分之五就可以了。

小米將自己的平臺視為一種手段,能夠把使用者留在小米生態系統中,並採集越來越多的資料,用於交叉銷售,並使廣告商有能力更好地定向投放廣告。

手機只是小米產業鏈的入口

桑德斯指出,小米已經為其定價極具競爭力的手機型號感到自豪,目前它的高端手機價格約為500至600美元,遠低於蘋果和三星(Samsung)的旗艦手機。小米最新款的智能手機配備雙攝像頭,售價僅為1599元人民幣(合256美元),差不多只是其他品牌類似配置的手機的一半。

但是,桑德斯補充道,限制盈利能力也可能有助於小米防止供應商徵收更高的許可費。他表示,專利持有人根據手機的整體價值計算自己應得的分成,“但也許小米正試圖見招拆招——聲稱整體盈利能力就只有這麼點,我們付不起高額許可費”。

要知道,小米手機只是小米產業當中的一部分,是一個入口。小米生態鏈在2017年的時候已經突破200億銷售額,未來會越來越大,也會成為小米未來增收的一個重點。不僅如此,小米可以收入的地方還有很多,如互聯網與軟體層面,包括MIUI系統上出現的大量廣告植入,小米直播當中的收入,小米遊戲的配套收入等等。畢竟對於這麼大的一家公司來說,這個決定斷然不會讓其虧本的。只不過在吸收資金的道路上會走得慢一點而已。

在經歷動盪的幾年後,小米令人印象深刻地恢復了元氣。去年1月,遭受挫折後的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前幾年我們沖得太快,創造了現代商業史上的成長奇跡,但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長性。所以,我們必須放慢腳步、認真補課,而且早補要比晚補好,文火慢補要比急火猛藥好。”

該公司從懸崖邊緣退回的措施包括大舉進軍印度市場,目前小米正在印度投資10億美元,除了投資於當地初創企業外,還著力提高銷售。據Canalys介紹,這一戰略取得了成效,今年首季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155%,達到逾900萬部。這使其佔有略高於31%的市場份額,這是自三星2014年首季佔據33%份額以來由一個賣家拿下的最高份額。

Canalys市場研究分析師Lucio Chen指出,小米的焦點是推動app服務的營收增長。“因此,以低價銷售設備以吸引消費者並擴大客戶群,對於小米的發展至關重要。”

本文綜合自英國《金融時報》、全天候科技、科技微工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