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延安故事|國際友人與延安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第一個來訪的外國人是斯諾,一個美國人。當時如果找一個俄國記者,各國會說那寫出來的會明顯袒護蘇區,而且毛澤東等人同莫斯科的意見也不大一致,

找美國記者,現成的有史沫特萊,她跟中國左翼的聯繫更密切,外面看是一個黨派人物的形象,所以斯諾看起來合適,成了報導中國紅色革命的第一人。

史沫特萊是1937年1月到延安的,在延安,她出行有馬,使喚有勤務兵,做伴有翻譯,而且把交際舞帶到了延安。

她在致朋友的信中說,我在這裡有了一個美國式的花園,清晨我在山間漫步,穿過峽谷,一路採摘野花,然後我騎上朱德送給我的小馬,一陣風似的馳過峽谷,翻過小山。這有點象海子的詩: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山谷,春暖花開。

1938年的時候來了一個加拿大人,白求恩醫生,他的故事中國人都知道,當時毛澤東、朱德等人的津貼是5銀元,每月發給白求恩的是100銀元,但是他不要。

斯諾的夫人是個貴婦人,但來延安的時候,當時,陝北是世界上絕無僅有依舊有鼠疫的地方,共產黨又如何敢帶一支軍隊到中國最容易死亡的地方來?她發現答案就是:理想、崇高的理想,在惡劣的環境下英勇奮鬥。就連最用有色眼鏡看待蘇區的美軍觀察組成員,

也看到了延安的勃勃生機,他們看到的所有事物的前題就是:政府是為其統治下的人民謀利益的,像樣的待遇,公正的稅收,基本的民權,豐衣足食,這是共產黨軍隊與政府真正與人民團結起來的要素,他們說,共產黨得到民眾支持的證據是這樣廣泛和明顯,他們是中國最現實、組織最嚴密、意志最堅定的組織,你從許多群眾和戰士那裡,都感覺得到一種與敵人交手的願望。

這些到延安來的外國朋友,有幾位是葬在中國的,史沫特萊在英國牛津大學醫院去世,留下一封信:“我的書所帶來的全部收益,不管來自哪裡,全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將軍,按他的意見處理……我的精神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得不到安息,除了中國。”後來,他的骨灰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與斯諾最早進入的陝北的醫生馬海德,一部分骨灰在美國,

一部分在八寶山,還有一部分撒在延河裡,另一個就是斯諾,他在北京大學的未名湖畔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