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書香滿棠城閱讀開“新花”

國學朗誦 通訊員 黃舒 攝

書法家現場揮寫“書香大足” 通訊員 黃舒 攝

華龍網4月25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張瑋 毛雙)春光燦爛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書聲琅琅,書香濃濃。

培根曾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浪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年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共建書香重慶”。

近年來,大足區的全民閱讀活動以多種形式和載體,在培養廣大市民“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推進閱讀品牌培育、加快構建全民閱讀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鮮明的閱讀品牌項目。

亮點一:多形式傳承地方文化

3月31日,圖書館一樓的電子閱覽室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閱讀體驗活動,15名兒童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閱讀關於中敖火龍的故事。

閱讀完後,孩子們還根據自己的想像和理解,共同手繪出一條條心中的中敖火龍模樣。

這是區圖書館以“中敖火龍”為主題舉辦的一場有關地方文化的親子閱讀體驗活動。從今年3月起,區圖書館從本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入手,利用大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陸續推出“傳承地方文化親子閱讀體驗”主題相關活動,而這只是圖書館關於傳承地方文化的舉措之一。

大足悠久的歷史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內涵,石刻文化、孝廉文化、五金文化、重汽文化、革命文化等是百萬大足兒女的驕傲,為了更好地傳承地方文化,區圖書館緊扣地方特色,計畫開展系列活動。以文化進校園、親子閱讀、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為載體,讓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

2017年6月,區圖書館聯合區委黨史研究室等相關部門啟動了大足革命歷史圖片展巡展。

巡展以圖片和文字說明的形式講述了1840年鴉☆禁☆片戰爭到1949年12月13日大足解放這一百多年來,大足人民以及來足的仁人志士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而英勇鬥爭的歷史。巡展活動陸續走進全區各機關、學校、社區、企業等,並掀起學習黨史、牢記黨史、永遠跟黨走的熱潮,鼓舞和激勵著大足兒女們埋頭苦幹、建設美好大足的願望。

“今後我們還會繼續深挖本地文化,陸續開展將萬古鯉魚燈、龍水五金、鐵山竹編等文化與閱讀相結合的活動,

讓我們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系統整合本土資源,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地方特色,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亮點二:設立首個24小時城市書房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書店是城市的精神地標,而“24小時書房”就是這些精神地標中一盞不滅的明燈。今年1月,大足區首個24小時城市書房在宏聲廣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棠城市民的文化夜生活又多了一個詩意之地。

這個24小時城市書房於2017年6月投資建設,總面積20余平米,擁有圖書2000餘冊。

24小時城市書房利用rfid技術實現無人值守圖書館,24小時服務廣大讀者,給大家提供24小時全天候閱讀環境。選書借書還書都由讀者自行完成,市民只需憑二代身份證或大足區圖書館讀者證,就可在任意時間來讀書。

據瞭解,為了方便讀者借書,該書房還配置了自助借還書機、電子圖書借閱機、電子報刊閱讀機等設施。城市書房已和區圖書館實現了統借統還。市民一次最多可以借5本,借書期限為30天,到期後可免費續借一次。

“我們就是要在暗夜為讀者呈現一片光明。”區圖書館負責人表示,在實體書店遭遇電商衝擊舉步維艱、讀者閱讀電子化趨勢明顯的大環境下,開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是因為“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培養大眾的閱讀習慣,引領城市的閱讀風尚,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哪怕深夜只有一位讀者,我們的堅守也是有意義的。”

24小時城市書房開放以來,受到眾多市民追捧。截至目前,已有500餘人次到書房看書,上百人來書房借書。

亮點三:大力推廣數位閱讀

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流量資費的下降,讓閱讀變得更加觸手可及,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全民閱讀的大浪潮,與他人的社交、購物、生活、出行、工作等行為,都離不開閱讀的參與。

《2016年度數位閱讀白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數位閱讀使用者規模已超過3億,市場規模到120億。成年國民通過手機閱讀時間最長,達到每天74.4分鐘,較上年增加12.19分鐘,人均互聯網閱讀時間為每天57. 22分鐘。

數位閱讀時代已經來臨,而大足區的數位閱讀建設早在2014年已經開始。

2014年6月,區圖書館的電子借閱機亮相區黨政辦公中心。用手機掃一下借閱機上的二維碼,安裝移動圖書館的用戶端即可閱讀3000冊的經典書籍。借閱機上有小說傳記、經典名著等12大類。每月根據閱讀量,更新150冊書籍。

除了硬體建設,區圖書館還在微信公眾號、3d親子互動閱讀活動等融入推廣數字閱讀。

“3d親子互動閱讀活動也是大足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圖書館負責人介紹,大足區是全市第一家擁有ar3d全息繪本電子讀物的圖書館,以親子互動的方式,融入數位閱讀,增加了兒童對於閱讀的興趣,促進兒童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據統計,僅2017年,圖書館就舉辦類似這樣的數字閱讀、體驗活動達數十次,數千名學生和家長參與了互動閱讀活動。

亮點四:“愛心圖書”溫暖農村娃

與城市孩子大閱讀量、高閱讀支出相比,許多農村孩子和家庭相距甚遠。

“你聽,筆一點這個音符,就有聲音……”2017年的兒童節,寶興鎮六瓦小學三年級的趙純瓊收到區圖書館送來的點讀繪本後興奮地說:“我從來沒見過,太好玩,太有趣了!”

趙純瓊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給她買書,繪本之類的書籍更是從來沒給她買過。

點讀繪本對於很多城裡的孩子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偏遠村小的農村娃們卻很少接觸。

“那是點讀繪本互動活動首次在大足區舉行,選擇農村小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區圖書館負責人介紹,除了讓孩子體驗“繪本閱讀”的快樂,他們還給六瓦小學的孩子們送上了愛心圖書。

中敖鎮永和村小有三個年級,51名學生,3名老師,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2017年,區圖書館向該校贈送上百本圖書,內容包括童話故事、優秀作文選、青少年觀念能力培訓等。同時,永和村小還成為了區圖書館的圖書流通點,區圖書館將不定期對該校的圖書進行輪換。

二年級學生陳光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姐姐很少能有買書的機會。他想看課外書籍,唯一的方法就是到學校的圖書館。自從區圖書館將該校納入圖書流通點後,陳光文閱讀書籍的數量多了,頻率也高了。

“贈送愛心圖書,在偏遠學校設立圖書流通點,都是為了培養廣大農村孩子的閱讀習慣,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區圖書館負責人透露,最近幾年,贈送“愛心圖書”的活動已經在全區範圍內的村小廣泛開展,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亮點五:書籍流動讓閱讀更方便

4月20日上午,位於萬古鎮的第三小學成為區圖書館的圖書流通點。今後,區圖書館將不定期地對該校的圖書進行輪換。

據瞭解,2016年以來,全區已建成20多個圖書流通點,這些流通點覆蓋了學校、軍隊、社區等。針對不同的群體,圖書種類也各有不同。

“通過幾年發展,這些圖書流通點對‘全民閱讀’活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廣和宣傳作用。”區圖書館負責人表示,每個圖書流通點的圖書數量在100到200本之間,一個季度根據流通點的情況,適時進行圖書流動。

圖書流通點的設立給遠郊市民看書提供了便利。除了流通點,區圖書館還將流動圖書車開到百姓身邊。據悉,每年每個月,區圖書館的流動圖書車都會在全區範圍內,不定期地開展活動。2017年,流動圖書車的足跡遍佈27個鎮街。

此外,大足區建成的公共圖書館館總分館制也讓書籍得到有效流動,大大提高了借閱率。

“圖書只在圖書館裡,並不能發揮它的真正價值。”區圖書館負責人介紹,大足區的公共圖書館建設分為總館和分館,所有場館使用統一的規章制度、統一的購書經費調度、統一文獻採訪和編目、統一數位資源提供和統一的服務標準。區內任何一家公共圖書館分館的圖書借閱管理軟體和設備都與總館一樣。實行總分館制後,大足區建立了全區聯合編目中心,實現了全區公共圖書館文獻編目的標準化,全區各館之間實現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多館還書、通借通還功能。

據悉,目前全區已建成27個街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總分館建設比例達100%。本報筆者張瑋毛雙

今年1月,大足區首個24小時城市書房在宏聲廣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棠城市民的文化夜生活又多了一個詩意之地。

這個24小時城市書房於2017年6月投資建設,總面積20余平米,擁有圖書2000餘冊。

24小時城市書房利用rfid技術實現無人值守圖書館,24小時服務廣大讀者,給大家提供24小時全天候閱讀環境。選書借書還書都由讀者自行完成,市民只需憑二代身份證或大足區圖書館讀者證,就可在任意時間來讀書。

據瞭解,為了方便讀者借書,該書房還配置了自助借還書機、電子圖書借閱機、電子報刊閱讀機等設施。城市書房已和區圖書館實現了統借統還。市民一次最多可以借5本,借書期限為30天,到期後可免費續借一次。

“我們就是要在暗夜為讀者呈現一片光明。”區圖書館負責人表示,在實體書店遭遇電商衝擊舉步維艱、讀者閱讀電子化趨勢明顯的大環境下,開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是因為“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培養大眾的閱讀習慣,引領城市的閱讀風尚,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哪怕深夜只有一位讀者,我們的堅守也是有意義的。”

24小時城市書房開放以來,受到眾多市民追捧。截至目前,已有500餘人次到書房看書,上百人來書房借書。

亮點三:大力推廣數位閱讀

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流量資費的下降,讓閱讀變得更加觸手可及,越來越多的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全民閱讀的大浪潮,與他人的社交、購物、生活、出行、工作等行為,都離不開閱讀的參與。

《2016年度數位閱讀白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數位閱讀使用者規模已超過3億,市場規模到120億。成年國民通過手機閱讀時間最長,達到每天74.4分鐘,較上年增加12.19分鐘,人均互聯網閱讀時間為每天57. 22分鐘。

數位閱讀時代已經來臨,而大足區的數位閱讀建設早在2014年已經開始。

2014年6月,區圖書館的電子借閱機亮相區黨政辦公中心。用手機掃一下借閱機上的二維碼,安裝移動圖書館的用戶端即可閱讀3000冊的經典書籍。借閱機上有小說傳記、經典名著等12大類。每月根據閱讀量,更新150冊書籍。

除了硬體建設,區圖書館還在微信公眾號、3d親子互動閱讀活動等融入推廣數字閱讀。

“3d親子互動閱讀活動也是大足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圖書館負責人介紹,大足區是全市第一家擁有ar3d全息繪本電子讀物的圖書館,以親子互動的方式,融入數位閱讀,增加了兒童對於閱讀的興趣,促進兒童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據統計,僅2017年,圖書館就舉辦類似這樣的數字閱讀、體驗活動達數十次,數千名學生和家長參與了互動閱讀活動。

亮點四:“愛心圖書”溫暖農村娃

與城市孩子大閱讀量、高閱讀支出相比,許多農村孩子和家庭相距甚遠。

“你聽,筆一點這個音符,就有聲音……”2017年的兒童節,寶興鎮六瓦小學三年級的趙純瓊收到區圖書館送來的點讀繪本後興奮地說:“我從來沒見過,太好玩,太有趣了!”

趙純瓊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給她買書,繪本之類的書籍更是從來沒給她買過。

點讀繪本對於很多城裡的孩子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偏遠村小的農村娃們卻很少接觸。

“那是點讀繪本互動活動首次在大足區舉行,選擇農村小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區圖書館負責人介紹,除了讓孩子體驗“繪本閱讀”的快樂,他們還給六瓦小學的孩子們送上了愛心圖書。

中敖鎮永和村小有三個年級,51名學生,3名老師,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2017年,區圖書館向該校贈送上百本圖書,內容包括童話故事、優秀作文選、青少年觀念能力培訓等。同時,永和村小還成為了區圖書館的圖書流通點,區圖書館將不定期對該校的圖書進行輪換。

二年級學生陳光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姐姐很少能有買書的機會。他想看課外書籍,唯一的方法就是到學校的圖書館。自從區圖書館將該校納入圖書流通點後,陳光文閱讀書籍的數量多了,頻率也高了。

“贈送愛心圖書,在偏遠學校設立圖書流通點,都是為了培養廣大農村孩子的閱讀習慣,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區圖書館負責人透露,最近幾年,贈送“愛心圖書”的活動已經在全區範圍內的村小廣泛開展,受到學校、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

亮點五:書籍流動讓閱讀更方便

4月20日上午,位於萬古鎮的第三小學成為區圖書館的圖書流通點。今後,區圖書館將不定期地對該校的圖書進行輪換。

據瞭解,2016年以來,全區已建成20多個圖書流通點,這些流通點覆蓋了學校、軍隊、社區等。針對不同的群體,圖書種類也各有不同。

“通過幾年發展,這些圖書流通點對‘全民閱讀’活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廣和宣傳作用。”區圖書館負責人表示,每個圖書流通點的圖書數量在100到200本之間,一個季度根據流通點的情況,適時進行圖書流動。

圖書流通點的設立給遠郊市民看書提供了便利。除了流通點,區圖書館還將流動圖書車開到百姓身邊。據悉,每年每個月,區圖書館的流動圖書車都會在全區範圍內,不定期地開展活動。2017年,流動圖書車的足跡遍佈27個鎮街。

此外,大足區建成的公共圖書館館總分館制也讓書籍得到有效流動,大大提高了借閱率。

“圖書只在圖書館裡,並不能發揮它的真正價值。”區圖書館負責人介紹,大足區的公共圖書館建設分為總館和分館,所有場館使用統一的規章制度、統一的購書經費調度、統一文獻採訪和編目、統一數位資源提供和統一的服務標準。區內任何一家公共圖書館分館的圖書借閱管理軟體和設備都與總館一樣。實行總分館制後,大足區建立了全區聯合編目中心,實現了全區公共圖書館文獻編目的標準化,全區各館之間實現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多館還書、通借通還功能。

據悉,目前全區已建成27個街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總分館建設比例達100%。本報筆者張瑋毛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