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後來的我們》事件看票房造假邏輯與背後的價值

上映不到3天,票房突破6億。由貓眼出品和宣發,劉若英初次執導的《後來的我們》成為了今年五一檔最大的黑馬,

讓大家大跌眼鏡。更有趣的是,《後來的我們》打破的不少記錄正好是同檔期的徐崢曾經創下的。而與《後來的我們》相比,徐崢近三年來的首部作品《幕後玩家》只收穫了可憐的一億票房。別說五一檔,就連正常的週末檔的正常票房的一半都沒有拿到。

而《後來的我們》疑似票房造假事件也隨後在這兩天被扒出,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後來的我們》由井柏然與周冬雨搭檔主演。誠然井柏然和周冬雨都是不錯的流量,自身演技也很不錯,但該片在並沒有大範圍預熱的情況下為何會獲得如此高的排片和票房實在令人有些不解。小編的朋友圈中也多有朋友截圖大盤表達了難以理解,

更有直接貼出票房資料質疑如何得出票房資料的總量。

票房的暫態變化。

據瞭解,大量網友在貓眼集體惡意退票達到38萬張。同時,由於這些電影票占滿了檔期,鎖住了場次,所以在他們集體退票後,《後來的我們》相當於在沒有任何宣發成本的情況下,

憑空多了無數的排片以及大量的票房。

《後來的我們》零點票房才1.8萬,結果首日收走2.8億,並一舉拿下了當日78%的票房!

有影評人這麼形容這個現象:姜文早在《讓子彈飛》中就告訴大家了,先讓鄉紳捐,鄉紳捐了百姓才會捐。得錢之後,鄉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由於大規模的退票,很多院線遭受到了重大的損失,他們也開始發聲,並矛頭直指影片。

很快,貓眼出具了官方澄清說明,表示此事於己無關,並呼籲有關部門徹查。

於是,好好的一個五一檔,變成了一個充滿話題的鬧劇場。不過,更慘的是連參與鬧劇機會都沒有的其它影片。除了《幕後玩家》,張家輝的《低壓槽》和胡軍的《戰神紀》都幾乎要血本無歸。

票房造假、注水、偷票房、鎖場,這類中國電影的潛規則早已經突破了行業內部,成為了只要關心關注中國電影的人就知道的明規則,只是大家都還多少有些顧忌,沒有撕下最後一層遮羞布。而此次貓眼的《後來的我們》事件,則將這種現象完全地公之於眾,甚至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操作手段也是聳人聽聞。不過幕後玩家到底是誰,我們都期待看看有關部門會做些什麼,將來會發生些什麼。這個時間段,相信也是事件很多相關方密集公關的時段。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此次事件其實在負面之餘或許也有了很多的積極意義。

很多人都知道,在美國和歐洲國家,出品、發行和院線是分離的,而且是當年被政府強制拆分的,為的就是避免某家公司全程操作市場,形成不正當競爭。而中國電影市場多少年來一直是互相參雜。在過去,大家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可能會被真正擺上桌面,等待解決。

另一方面,宣發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宣發宣發,光宣不發是沒有出路的。甚至光宣不發還不如光發不宣。這次的其它幾部影片就是吃了這個虧。而《幕後玩家》在前期宣傳和點映做得都還算不錯,但發行上吃了大虧,沒有排片,也是枉然。早前的《繡春刀》《紅海行動》也很類似,純靠口碑發力並不太明智。

第三,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意識和辨別能力被再一次增強。在經歷了過去多年來被忽悠就買票,有流量就買票,有好萊塢大片就買票的狀態後,中國電影觀眾對影片的炒作的敏感度越來越低,對品質和口碑的要求度越來越高,觀影意識越來越理性和健康。而此次事件是大家還前所未與的大規模情況,相當於對觀眾的又一次提升和培養。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所有觀眾的成長都是被耍了之後的苦中作樂,聊以自☆禁☆慰。錢已經掏了,想後悔也沒機會了。而真正的幕後玩家正數著鈔票洋洋自得。

就像姜文早在《讓子彈飛》中告訴大家的那樣:先讓鄉紳捐,鄉紳捐了百姓才會捐。得錢之後,鄉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對於初次執導的劉若英來說,這次票房的大賣和輿論的嘲諷、抨擊不知道意味著什麼。而《後來的我們》扒下了中國電影票房最後的偽裝是不是好事?

但對於小編來說,想感慨一句:

什麼時候,中國電影觀眾可以不再被猴耍,什麼時候中國的觀眾才具有真正的反制能力呢?

獨立影評人 納蘭澤

由於大規模的退票,很多院線遭受到了重大的損失,他們也開始發聲,並矛頭直指影片。

很快,貓眼出具了官方澄清說明,表示此事於己無關,並呼籲有關部門徹查。

於是,好好的一個五一檔,變成了一個充滿話題的鬧劇場。不過,更慘的是連參與鬧劇機會都沒有的其它影片。除了《幕後玩家》,張家輝的《低壓槽》和胡軍的《戰神紀》都幾乎要血本無歸。

票房造假、注水、偷票房、鎖場,這類中國電影的潛規則早已經突破了行業內部,成為了只要關心關注中國電影的人就知道的明規則,只是大家都還多少有些顧忌,沒有撕下最後一層遮羞布。而此次貓眼的《後來的我們》事件,則將這種現象完全地公之於眾,甚至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操作手段也是聳人聽聞。不過幕後玩家到底是誰,我們都期待看看有關部門會做些什麼,將來會發生些什麼。這個時間段,相信也是事件很多相關方密集公關的時段。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此次事件其實在負面之餘或許也有了很多的積極意義。

很多人都知道,在美國和歐洲國家,出品、發行和院線是分離的,而且是當年被政府強制拆分的,為的就是避免某家公司全程操作市場,形成不正當競爭。而中國電影市場多少年來一直是互相參雜。在過去,大家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可能會被真正擺上桌面,等待解決。

另一方面,宣發的重要性被重新認識。宣發宣發,光宣不發是沒有出路的。甚至光宣不發還不如光發不宣。這次的其它幾部影片就是吃了這個虧。而《幕後玩家》在前期宣傳和點映做得都還算不錯,但發行上吃了大虧,沒有排片,也是枉然。早前的《繡春刀》《紅海行動》也很類似,純靠口碑發力並不太明智。

第三,中國電影觀眾的觀影意識和辨別能力被再一次增強。在經歷了過去多年來被忽悠就買票,有流量就買票,有好萊塢大片就買票的狀態後,中國電影觀眾對影片的炒作的敏感度越來越低,對品質和口碑的要求度越來越高,觀影意識越來越理性和健康。而此次事件是大家還前所未與的大規模情況,相當於對觀眾的又一次提升和培養。

不過,比較尷尬的是,所有觀眾的成長都是被耍了之後的苦中作樂,聊以自☆禁☆慰。錢已經掏了,想後悔也沒機會了。而真正的幕後玩家正數著鈔票洋洋自得。

就像姜文早在《讓子彈飛》中告訴大家的那樣:先讓鄉紳捐,鄉紳捐了百姓才會捐。得錢之後,鄉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對於初次執導的劉若英來說,這次票房的大賣和輿論的嘲諷、抨擊不知道意味著什麼。而《後來的我們》扒下了中國電影票房最後的偽裝是不是好事?

但對於小編來說,想感慨一句:

什麼時候,中國電影觀眾可以不再被猴耍,什麼時候中國的觀眾才具有真正的反制能力呢?

獨立影評人 納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