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房產」說說海外置業投資的那些“門道兒”

國內房地產“支柱行業” 地位動搖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佈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房地產業增加值為13845億元,同比增長4.9%。自去年第二季度以來,已連續四個季度低於同期的GDP增速,相比去年一季度7.8%的增速,

也明顯下降。

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速下滑,說明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出現下降。房價走勢企穩乃至回檔,正是其中的一個直觀表現。

國家統計局在當日發佈了70大中城市的房價變化情況。今年3月,15個熱點城市的房價走勢平穩,部分城市房價下跌。領漲者繼續由二三線城市佔據,但最高漲幅並不大。這都顯示出,整體房價在調控的作用下逐漸企穩。

過去幾年來,因行業規模高速擴大,以及對GDP增長的高貢獻率,房地產業曾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資料上看,在過去兩年(2016年和2017年)連續創下歷史交易記錄之後,這種地位已經動搖。

分析人士認為,行業正進入供需關係逆轉後的穩定發展期,樓市調控擴圍和長效機制醞釀,

將使得價格和成交量進一步企穩。從長遠看,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可能繼續下滑。

國外置業投資趨熱化

由於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回落,置業投資人群逐漸將目光轉到海外。近年來,海外置業人數更是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平安證券2016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國內超高淨值人群中,60%在海外配有資產。

事實上,隨著國內居民收入的增長和理財觀念的更新,

海外置業細分人群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海外置業不再是高淨值人群的專利,中產階層甚至一些理財觀念前衛的白領,也加入了海外置業的大軍。

2017年以來,隨著國家對個人購匯用途的嚴控以及CRS(共同申報原則)政策的實施,海外置業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綜合海外置業目的地分佈、關注海外置業人群的地理分佈、人群畫像等分析結果,我們形成了這份海外置業大資料包告。

01 洛杉磯成首選目的地

海外置業目的地關注度TOP10

從圖表可以看出,洛杉磯成為今年上半年最受海外置業者關注的城市。

洛杉磯是美國第二大城市,摩天大樓鱗次櫛比,高端購物區內名牌雲集,這裡擁有國際大都會的繁華,也是世界潮流的風向標。同時,多元的文化讓城市更加包容和多彩。

沙灘上棕櫚樹搖曳多姿,加州陽光自在暢享。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經濟發達,

產業成熟,這樣的城市的確令人嚮往。

近些年,美國、加拿大、紐西蘭、英國、澳大利亞、新馬泰輪番成為海外置業的熱點區域。而2015年底,美國啟動近十年首次加息後,在資金回流的預期下,美國連續三年成為海外資產配置的首選地。

在海外置業目的地關注度前10名城市中,有洛杉磯、西雅圖、三藩市三個城市入選,成為目的地城市最多的國家。其次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分別有兩個城市入選前10。

投資置業遠超教育置業

在我們的印象中,海外置業的用途,除了用於移民自住外,就是留學買房的多了,但資料告訴我們,投資置業的人遠超過因教育購房的人群比例。這表明,在國內限購及房價高漲的背景下,有去海外投資置業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海外置業從“留學置業”逐漸演變成“投資置業”。

300萬以內的公寓最受關注

圖7-海外置業價格區間關注度分佈

總價在100~300萬元人民幣區間的公寓是海外置業者最青睞的物業類型。公寓一般位於市區,便於出租;而別墅則一般位於郊區,更多用於自住。這也印證了海外置業用於投資人群在增多。

海外投資優勢

海外置業投資不是件小事,不僅要清楚投資地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還要考慮投資後的後期跟入。其中,既有海外投資的優勢,同時,風險也並存。

概括的說,海外置業有以下幾個方面優勢:

1.永久居住權:

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海外置業傳統區域在內,其國家法律規定業主擁有永久土地所有權,這也是海外置業最大的吸引點所在。目前,美國、歐洲等傳統移民區域仍是熱點。

2.教育資源豐富:

極大部分國人選擇海外置業,另一個關鍵選擇就是教育因素,特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也是吸引海外置業從而接受海外教育的一個主要原因。

3.穩定的升值與投資回報,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4.相較於國內房地產市場, 日本、美國等房地產市場目前房價已經處於近20年最低,吸引不少國內市民選擇價格“抄底”。同時,一些新興經濟增長區目前房地產處於高速發展期,也帶來了部分投資吸引力。

“中國式誤區”要不得

讓自己辛苦獲得資產進行“安全”、“有效”的保值,這是我們所有投資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破解“中國式誤區”,是海外置業成功與否的第一步

1 無論地段,首先想性價比,說白了就是先挑便宜貨。

既然是投資,那麼符合自己投資能力的是必然需要考慮的,但是不代表為了投資去挑一個便宜的,就自認為是“性價比”!所謂性價比,必然是具備一定投資潛力,又符合一定的價格標的的,這一類的投資標的,說實話,真的是不太多!

而我們可以選擇的範圍,必然是相對性價比合理,但是絕對不要因為便宜,因為要投資,而去選擇一個幾乎沒有投資價值的房產項目。說到底了,不要被便宜的廣告給輕易忽悠了!自古便宜無好貨,好貨自然不便宜,在海外投資市場,這是幾乎是一個鐵律!

2 看到地鐵和商場,就是“好東西”?

這或許是中國人購房的一個傳統習慣,認為出門就是軌道交通,出門就是餐廳、超市、大商場,這個樓盤一定具備升值潛力。事實真是這樣嗎?也許在中國是,因為這邊的購房主力都是抱著接近的這個想法,可以一擁而上,炒高這個樓盤的價格。

但是請記住,你現在投資的是海外,你的“中國思維”還可靠嗎?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即使在海外,當地人也都喜歡交通便捷,出行便利的。但是區別在於,他們更看中的是住宅區域是否私密?是否安靜?是否人流不那麼地雜亂?是否適合居住?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考慮衣食住行的相對便利。那麼自然的結果便是,離開軌道交通不是那麼太遠,比如,步行個10-15分鐘可以抵達;離開大型學校、醫院和商業區也不是過遠,比如,步行個10多、20分鐘,或者開車5-10分鐘可以抵達......等等。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環境既滿足了生活區域不失便利和便捷,又能相對離開人流比較繁雜密集區域一定的距離,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住宅區安靜和私密程度;同樣地,也可以不那麼地輕易受到軌道交通的輻射和噪音影響。

而且你需要明白的一個問題,在許多國家的富人區裡,甚至於他們對於軌道交通是幾乎沒有太大需求的,但是那些高端住宅的漲幅潛力遠遠超過地鐵隔壁的所謂“地鐵房”。

3 學會保護自己,學會相信資料

這句話說說容易,其實做到很難。因為在魚龍混雜的海外置業市場中,各種忽悠的技巧實在枚不勝舉。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找到相對的淨土的。

業內人士也提醒,目前選擇海外置業的目的,已逐漸的從過去移民、求學為主向資產配置、投資收益轉變;對購房者的風險把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便是門檻不高的產品,購房者也應該首先對目標國家的市場、法律有比較全面的瞭解,避免盲目出手,造成損失。

投資置業遠超教育置業

在我們的印象中,海外置業的用途,除了用於移民自住外,就是留學買房的多了,但資料告訴我們,投資置業的人遠超過因教育購房的人群比例。這表明,在國內限購及房價高漲的背景下,有去海外投資置業想法的人越來越多,海外置業從“留學置業”逐漸演變成“投資置業”。

300萬以內的公寓最受關注

圖7-海外置業價格區間關注度分佈

總價在100~300萬元人民幣區間的公寓是海外置業者最青睞的物業類型。公寓一般位於市區,便於出租;而別墅則一般位於郊區,更多用於自住。這也印證了海外置業用於投資人群在增多。

海外投資優勢

海外置業投資不是件小事,不僅要清楚投資地的經濟狀況,生活環境,還要考慮投資後的後期跟入。其中,既有海外投資的優勢,同時,風險也並存。

概括的說,海外置業有以下幾個方面優勢:

1.永久居住權:

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等海外置業傳統區域在內,其國家法律規定業主擁有永久土地所有權,這也是海外置業最大的吸引點所在。目前,美國、歐洲等傳統移民區域仍是熱點。

2.教育資源豐富:

極大部分國人選擇海外置業,另一個關鍵選擇就是教育因素,特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也是吸引海外置業從而接受海外教育的一個主要原因。

3.穩定的升值與投資回報,分散投資,降低風險

4.相較於國內房地產市場, 日本、美國等房地產市場目前房價已經處於近20年最低,吸引不少國內市民選擇價格“抄底”。同時,一些新興經濟增長區目前房地產處於高速發展期,也帶來了部分投資吸引力。

“中國式誤區”要不得

讓自己辛苦獲得資產進行“安全”、“有效”的保值,這是我們所有投資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破解“中國式誤區”,是海外置業成功與否的第一步

1 無論地段,首先想性價比,說白了就是先挑便宜貨。

既然是投資,那麼符合自己投資能力的是必然需要考慮的,但是不代表為了投資去挑一個便宜的,就自認為是“性價比”!所謂性價比,必然是具備一定投資潛力,又符合一定的價格標的的,這一類的投資標的,說實話,真的是不太多!

而我們可以選擇的範圍,必然是相對性價比合理,但是絕對不要因為便宜,因為要投資,而去選擇一個幾乎沒有投資價值的房產項目。說到底了,不要被便宜的廣告給輕易忽悠了!自古便宜無好貨,好貨自然不便宜,在海外投資市場,這是幾乎是一個鐵律!

2 看到地鐵和商場,就是“好東西”?

這或許是中國人購房的一個傳統習慣,認為出門就是軌道交通,出門就是餐廳、超市、大商場,這個樓盤一定具備升值潛力。事實真是這樣嗎?也許在中國是,因為這邊的購房主力都是抱著接近的這個想法,可以一擁而上,炒高這個樓盤的價格。

但是請記住,你現在投資的是海外,你的“中國思維”還可靠嗎?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即使在海外,當地人也都喜歡交通便捷,出行便利的。但是區別在於,他們更看中的是住宅區域是否私密?是否安靜?是否人流不那麼地雜亂?是否適合居住?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考慮衣食住行的相對便利。那麼自然的結果便是,離開軌道交通不是那麼太遠,比如,步行個10-15分鐘可以抵達;離開大型學校、醫院和商業區也不是過遠,比如,步行個10多、20分鐘,或者開車5-10分鐘可以抵達......等等。

原因很簡單,這樣的環境既滿足了生活區域不失便利和便捷,又能相對離開人流比較繁雜密集區域一定的距離,不至於影響到自己的住宅區安靜和私密程度;同樣地,也可以不那麼地輕易受到軌道交通的輻射和噪音影響。

而且你需要明白的一個問題,在許多國家的富人區裡,甚至於他們對於軌道交通是幾乎沒有太大需求的,但是那些高端住宅的漲幅潛力遠遠超過地鐵隔壁的所謂“地鐵房”。

3 學會保護自己,學會相信資料

這句話說說容易,其實做到很難。因為在魚龍混雜的海外置業市場中,各種忽悠的技巧實在枚不勝舉。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找到相對的淨土的。

業內人士也提醒,目前選擇海外置業的目的,已逐漸的從過去移民、求學為主向資產配置、投資收益轉變;對購房者的風險把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便是門檻不高的產品,購房者也應該首先對目標國家的市場、法律有比較全面的瞭解,避免盲目出手,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