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小時內擊沉3艘萬噸巨艦!盟軍哭訴:都是德國潛艇幹的!

【軍武次位面】 作者:liutang2020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遍及歐洲、非洲和亞洲,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被捲入其中,歷時4年零3個多月,參戰國之多、作戰部隊之眾、戰線之長和戰鬥之激烈,

史無前列。為紀念一戰結束100周年,我們將推出系列文章,與大家探討一戰中發生的一些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飛速發展。飛機、遠端火炮、無線電通信、光學測量等武器和技術開始大量裝備部隊或得到廣泛應用,這其中不乏首次在戰爭中亮相的“新式武器”,而這些新式武器的出現,一定程度地改變了一戰戰場上的戰鬥方式,

不過並未改變當時戰場的總體形勢。

坦克

如果問一戰戰場上的新式武器,人們首先回答的必定是坦克。坦克誕生在一戰時期的英國,1915年英國人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研製出了坦克樣車,1916年改進生產出了“大遊民”坦克,也就是後來正經出現在戰場上的“水櫃”。有趣的是,資助研發坦克的是時任英國海軍大臣邱吉爾。不過坦克在戰場上的首秀並不閃亮。

以坦克首次參戰的索姆河戰役為例,

英軍在第一天進攻中傷亡57000餘人卻只前進3英里,密集衝鋒隊形在德軍的塹壕、馬克沁重機槍和炮火下傷亡慘重。1916年9月15日,英軍將坦克投入戰場,49輛坦克只有18輛到達戰場,但坦克的出現使德軍產生了恐慌,並使得英軍步兵佔領德軍第三道陣地的若干防禦支撐點。不過此後的進攻中,英軍的步坦協同並未實現決定性的突破。

▲英軍坦克

1917年11月的康佈雷戰役,是英軍對德軍實施的坦克進攻戰役。英軍共部署470多輛坦克參戰,11月20日有300多輛坦克配合步兵向德軍防線突擊,當日殲滅德軍8000餘人,戰線向前推進8.2千米。但當天戰鬥中,英軍有65輛坦克被德軍反坦克火力擊毀,71輛坦克發生了機械故障,還有43輛坦克在德軍故意掘寬的塹壕裡翻車。

雖然康佈雷戰役以英軍坦克快速迅猛的突破打響,但德軍隨後在11月30日的反擊奪回了大部分丟失的陣地,迫使英軍撤退,戰線基本恢復到戰役前水準。

▲準備開赴康佈雷前線的英軍坦克,坦克上馱載的是準備用於填充塹壕的柴捆

坦克出現在一戰戰場上是必然的結果。一戰初期,各國制定的作戰計畫均偏向戰略進攻,但隨著戰事發展變化,防禦在地面戰鬥中處於突出地位。防禦形式由支撐點防禦發展到塹壕式防禦,進而形成包括表面陣地和地下工事的綿亙防線,防禦縱深達15至20千米,防禦正面達數百至上千千米。漫長的防線讓兩翼迂回很難實施,進攻方只能正面尋求突破。面對這種塹壕戰,傳統的步兵衝擊往往被重機槍的密集火力殺傷在陣前,進攻突破極為困難。

為了克制機槍的優勢,坦克被研製出來。不過一戰的坦克普遍都是薄鐵皮包裹的拖拉機,雖然是移動的火力輸出,但緩慢的速度和薄弱的裝甲,讓這一時期的坦克極易被炮火摧毀。而且由於是首次出現在戰爭中,機械故障和人員操作失誤,都使坦克容易在複雜地形上出現各種事故。受限於時代和技術,坦克的出現並未徹底改變一戰時期歐陸的塹壕戰,也沒能改變歐陸戰場的總體形勢,但是這款新式武器仍然帶來了陸軍革命。

毒氣

為了應對僵持不下的塹壕戰,德軍也祭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只不過這件武器打開的不僅是突破口,還有罪惡的大門。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德軍發動了第二次伊普爾戰役,戰役目的是試驗其秘密武器——氯氣,並掩護部隊向東線調動。德軍第4集團軍對當面的英第5軍、法第20軍陣地連續施放6000罐18萬千克氯氣,這也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

當毒氣氣團吹到英法聯軍陣地上時,聯軍官兵驚慌失措,隨後陸續有人窒息倒地,很多人丟棄武器逃離陣地。這次毒氣襲擊,導致英法聯軍1.5萬人中毒,其中死亡5000人,正面10千米、縱深7千米的地帶無人防守。德軍隨後在這個方向的進攻十分順利,但由於沒有預備隊,未能擴大戰果,以至於英法援軍隨後堵住突破口,穩定了戰線。而在4月24日的第二次毒氣攻擊中,德軍未能取得戰果。

▲圖為法軍士兵準備作戰,為防毒氣攻擊,士兵進行了簡易的防護

伊普爾戰役是戰爭史上第一次化學戰,此後的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化學武器的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一戰中交戰國使用了45種毒劑,有130萬人受到化學武器的傷害。不過,化學戰催生了以防毒面具為主的防化學護具和防化工作的發展,化學武器也未能改變塹壕戰形勢。然而時間過去了100多年,危害巨大的化學武器仍在被使用,而且從未被徹底禁止。

潛艇

一戰並不是潛艇的首秀,但卻是潛艇首次進行大規模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戰形式仍是以戰列艦大編隊交戰為主,以海上封鎖和反封鎖、破擊海上交通線為海戰目的,被稱為大炮巨艦橫行海洋的時代,典型戰例就是日德蘭海戰。而潛艇作為海戰新秀,以隱蔽性的水下機動和戰鬥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海軍共擁有260艘,其中德國U型潛艇的戰績極為輝煌。特別是1914年9月22日清晨6時,德軍U-9號潛艇在北海以南英吉利海峽以東處的海域,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3艘裝甲巡洋艦“阿布基爾號”、“霍格號”和“克雷西號”,隨後一小時內,U-9號在艇長奧托·韋迪根指揮下,將上述三艘萬噸級戰艦擊沉。

▲一戰前的德國潛艇

德國利用潛艇頻繁襲擊協約國及其貿易國,企圖迫使英國退出戰爭。1917年2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下令對協約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此後11個月,德軍潛艇擊沉協約國和中立國商船2773艘共600余萬噸,其中英國損失1037艘共260萬噸,海運一度癱瘓。而在無限制潛艇戰之前,德軍潛艇擊沉商船為1942艘共379.2萬噸。可以說,德國依靠潛艇進行的商船襲擊戰,確實有影響戰爭走向的可能。

▲圖中陰影出為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範圍

不過,隨著美國對德宣戰,美國遂加緊彌補協約國商船的損失,並派遣驅逐艦參加反潛作戰。同時協約國對商船實行護航制度,出動各種艦艇、飛機、飛艇和氣球敷設水雷、投放深水炸彈,擊沉德國潛艇199艘。1918年,德國潛艇仍擊沉1046艘商船共265萬噸,但未取得決定性戰果。

德國潛艇在一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協約國掌握著海洋的戰略主動權。德國公海艦隊“雖然暴打了獄卒,但仍被關在監獄裡”,無法奪取制海權。在協約國優勢的海上封鎖面前,僅想靠缺少掩護的潛艇部隊翻盤,是難以改變海戰局勢的。隨著協約國海上封鎖的成功,德國對外貿易直線下降,進口戰略物資日趨緊張,戰爭潛力被嚴重削弱。事實證明,潛艇作為技術兵器,應與海軍其他兵力、兵器配合奪取制海權,並在己方掌握制海權的情況下發揮其作戰能力。

飛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艇被各國用於偵察、巡邏、反潛,甚至轟炸敵國。飛艇因為體積龐大,可攜帶幾百公斤炸彈,航程也更遠,德國便將這樣的龐然大物用於對英國港口和城市的轟炸。從德國起飛的飛艇,橫渡英吉利海峽,將炸彈扔到英國人的頭上,每一次空襲都能贏得全德國的喝彩,這更像是鼓舞士氣和民心的手段。

▲一戰前德軍炮兵演習,遠處的飛艇承擔觀測任務

德國飛艇對英國的轟炸,從最初的單艇到後來的飛艇艦隊,規模和轟炸強度逐漸增加。這些飛艇主要是在夜間轟炸,當時英國沒有什麼防空意識,不存在燈火管制,防空火力還不能有效攔截這些龐然大物,因此飛艇轟炸開始還佔有一些便宜。但英國人並沒有被動挨打,皇家海軍的戰鬥機在德國飛艇首次空襲倫敦後,就在比利時首次擊落了第一艘德國飛艇。隨著英國人加強防空力量攔截飛艇,德國飛艇的空襲效果逐漸下降。

在當代人看來,一戰飛艇的軍事用途其實不如同時期快速發展的飛機。一戰讓航空兵接受了戰場的檢驗,從最開始的偵察和通信聯絡,到後來的空中格鬥,進而對地面目標進行轟炸,飛機要比目標大、速度慢的飛艇更實用,更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一戰後,飛艇多用於民用,而更有發展前途的飛機成為了空軍的唯一裝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激烈戰鬥,檢驗了新式武器的作戰效能。但新式武器當時還無法決定性地改變戰場形勢。一戰結束後,武器裝備隨著軍事思想、戰役戰術的進步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下一場大戰中,我們看到了坦克、潛艇這些一戰武器發揮了更大的作戰能力,看到戰略轟炸機取代飛艇在敵國的上空投下成千上萬噸的炸彈,也目睹了毒氣傷害平民的累累罪行。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面對這種塹壕戰,傳統的步兵衝擊往往被重機槍的密集火力殺傷在陣前,進攻突破極為困難。

為了克制機槍的優勢,坦克被研製出來。不過一戰的坦克普遍都是薄鐵皮包裹的拖拉機,雖然是移動的火力輸出,但緩慢的速度和薄弱的裝甲,讓這一時期的坦克極易被炮火摧毀。而且由於是首次出現在戰爭中,機械故障和人員操作失誤,都使坦克容易在複雜地形上出現各種事故。受限於時代和技術,坦克的出現並未徹底改變一戰時期歐陸的塹壕戰,也沒能改變歐陸戰場的總體形勢,但是這款新式武器仍然帶來了陸軍革命。

毒氣

為了應對僵持不下的塹壕戰,德軍也祭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只不過這件武器打開的不僅是突破口,還有罪惡的大門。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時的伊普爾,德軍發動了第二次伊普爾戰役,戰役目的是試驗其秘密武器——氯氣,並掩護部隊向東線調動。德軍第4集團軍對當面的英第5軍、法第20軍陣地連續施放6000罐18萬千克氯氣,這也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

當毒氣氣團吹到英法聯軍陣地上時,聯軍官兵驚慌失措,隨後陸續有人窒息倒地,很多人丟棄武器逃離陣地。這次毒氣襲擊,導致英法聯軍1.5萬人中毒,其中死亡5000人,正面10千米、縱深7千米的地帶無人防守。德軍隨後在這個方向的進攻十分順利,但由於沒有預備隊,未能擴大戰果,以至於英法援軍隨後堵住突破口,穩定了戰線。而在4月24日的第二次毒氣攻擊中,德軍未能取得戰果。

▲圖為法軍士兵準備作戰,為防毒氣攻擊,士兵進行了簡易的防護

伊普爾戰役是戰爭史上第一次化學戰,此後的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化學武器的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一戰中交戰國使用了45種毒劑,有130萬人受到化學武器的傷害。不過,化學戰催生了以防毒面具為主的防化學護具和防化工作的發展,化學武器也未能改變塹壕戰形勢。然而時間過去了100多年,危害巨大的化學武器仍在被使用,而且從未被徹底禁止。

潛艇

一戰並不是潛艇的首秀,但卻是潛艇首次進行大規模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戰形式仍是以戰列艦大編隊交戰為主,以海上封鎖和反封鎖、破擊海上交通線為海戰目的,被稱為大炮巨艦橫行海洋的時代,典型戰例就是日德蘭海戰。而潛艇作為海戰新秀,以隱蔽性的水下機動和戰鬥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海軍共擁有260艘,其中德國U型潛艇的戰績極為輝煌。特別是1914年9月22日清晨6時,德軍U-9號潛艇在北海以南英吉利海峽以東處的海域,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3艘裝甲巡洋艦“阿布基爾號”、“霍格號”和“克雷西號”,隨後一小時內,U-9號在艇長奧托·韋迪根指揮下,將上述三艘萬噸級戰艦擊沉。

▲一戰前的德國潛艇

德國利用潛艇頻繁襲擊協約國及其貿易國,企圖迫使英國退出戰爭。1917年2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下令對協約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此後11個月,德軍潛艇擊沉協約國和中立國商船2773艘共600余萬噸,其中英國損失1037艘共260萬噸,海運一度癱瘓。而在無限制潛艇戰之前,德軍潛艇擊沉商船為1942艘共379.2萬噸。可以說,德國依靠潛艇進行的商船襲擊戰,確實有影響戰爭走向的可能。

▲圖中陰影出為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範圍

不過,隨著美國對德宣戰,美國遂加緊彌補協約國商船的損失,並派遣驅逐艦參加反潛作戰。同時協約國對商船實行護航制度,出動各種艦艇、飛機、飛艇和氣球敷設水雷、投放深水炸彈,擊沉德國潛艇199艘。1918年,德國潛艇仍擊沉1046艘商船共265萬噸,但未取得決定性戰果。

德國潛艇在一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協約國掌握著海洋的戰略主動權。德國公海艦隊“雖然暴打了獄卒,但仍被關在監獄裡”,無法奪取制海權。在協約國優勢的海上封鎖面前,僅想靠缺少掩護的潛艇部隊翻盤,是難以改變海戰局勢的。隨著協約國海上封鎖的成功,德國對外貿易直線下降,進口戰略物資日趨緊張,戰爭潛力被嚴重削弱。事實證明,潛艇作為技術兵器,應與海軍其他兵力、兵器配合奪取制海權,並在己方掌握制海權的情況下發揮其作戰能力。

飛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艇被各國用於偵察、巡邏、反潛,甚至轟炸敵國。飛艇因為體積龐大,可攜帶幾百公斤炸彈,航程也更遠,德國便將這樣的龐然大物用於對英國港口和城市的轟炸。從德國起飛的飛艇,橫渡英吉利海峽,將炸彈扔到英國人的頭上,每一次空襲都能贏得全德國的喝彩,這更像是鼓舞士氣和民心的手段。

▲一戰前德軍炮兵演習,遠處的飛艇承擔觀測任務

德國飛艇對英國的轟炸,從最初的單艇到後來的飛艇艦隊,規模和轟炸強度逐漸增加。這些飛艇主要是在夜間轟炸,當時英國沒有什麼防空意識,不存在燈火管制,防空火力還不能有效攔截這些龐然大物,因此飛艇轟炸開始還佔有一些便宜。但英國人並沒有被動挨打,皇家海軍的戰鬥機在德國飛艇首次空襲倫敦後,就在比利時首次擊落了第一艘德國飛艇。隨著英國人加強防空力量攔截飛艇,德國飛艇的空襲效果逐漸下降。

在當代人看來,一戰飛艇的軍事用途其實不如同時期快速發展的飛機。一戰讓航空兵接受了戰場的檢驗,從最開始的偵察和通信聯絡,到後來的空中格鬥,進而對地面目標進行轟炸,飛機要比目標大、速度慢的飛艇更實用,更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一戰後,飛艇多用於民用,而更有發展前途的飛機成為了空軍的唯一裝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激烈戰鬥,檢驗了新式武器的作戰效能。但新式武器當時還無法決定性地改變戰場形勢。一戰結束後,武器裝備隨著軍事思想、戰役戰術的進步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下一場大戰中,我們看到了坦克、潛艇這些一戰武器發揮了更大的作戰能力,看到戰略轟炸機取代飛艇在敵國的上空投下成千上萬噸的炸彈,也目睹了毒氣傷害平民的累累罪行。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