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坡盤陀像創作者趙樹同逝世 作品已成眉山城市標識

眉山網記者 張玉 文/圖

4月25日,眉山網記者從四川省雕塑藝術院證實,4月24日清晨6時28分,創作了眉山三蘇祠著名的東坡盤陀坐像的中國著名雕塑家、收藏家趙樹同在成都逝世,終年83歲。

趙樹同的眾多創作中,1982年完成的三蘇祠博物館東坡盤陀坐像尤為知名,曾獲住建部、原文化部頒發的“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提名獎”。

當年曾與趙樹同共事的三蘇祠古建專家趙漢儒介紹,20世紀80年代,那時各級政府對文物工作十分重視,百廢待興的三蘇祠需要重塑三蘇父子像。經過長時間的篩選,三蘇祠將目光聚焦到了雕塑家趙樹同。“他在劉文彩莊園創作的現代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

人物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是為三蘇父子塑像的最佳人選。”趙漢儒說,沒想到趙樹同也是三蘇父子的忠實粉絲,欣然應邀。

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趙樹同完成了三蘇父子像。本以為工作就此結束,沒有想到,趙樹同對三蘇祠內最古老的一塊碑——明代東坡盤陀畫像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蘇東坡的崇敬之情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欲望,他當時表示,可以不計報酬,

為蘇東坡創作一座單人像。”

直到今天,趙漢儒對趙樹同的敬業都記憶猶新。“他非常認真,為了更好地展現蘇東坡的氣質,他在三蘇祠裡的不同位置進行了現場勘查,最終確定將東坡盤陀坐像修在披風榭前北面的蓮池中央。”趙漢儒清晰地記得,為了解決花崗石原料不足、拼接痕跡明顯的問題,趙樹同創新地提出,製作一種仿花崗石材料。

兩人一起去成都買了綠色、灰色、紅色的三種石頭,

經過多次調配,終於調成了顏色大體上是紅色的,其次又經過了塑造模型,經過特殊防水處理,分解石膏,將石墩和下半身做挖空處理,用水泥凝固縫合後,用鬥斧進行進行面上處理……經過這一系列的工序之後,一座最傳神、最具有皓然之氣的東坡盤陀坐像誕生,贏得了國內外蘇東坡粉絲的一致稱讚。

“全國這麼多東坡雕像,這一座尤為傳神。”趙漢儒說,

“趙樹同老師離去很遺憾,不過他把最傳神的東坡像留在了蘇東坡的家,留在了眉山,感謝他!”

趙樹同1935年出生于成都,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班,受教于吳作人、劉開渠、泥人張等藝術大師和蘇聯、法國雕塑家,生前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趙樹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城市雕塑創作,以及中國古代雕塑、繪畫的考察、研究與修復。1965年,他作為主要創作者之一參與完成大型泥塑《收租院》,如今陳列於大邑縣劉氏莊園博物館,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史的經典作品。趙樹同的重要作品還包括《毛主席紀念堂群雕》《彝海結盟》《勝利大營救——艱難歷程》《二·七工人》《不屈的人》《張露萍》《劉備托孤》等,其中《二·七工人》《不屈的人》分別被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收藏。

1965年,他作為主要創作者之一參與完成大型泥塑《收租院》,如今陳列於大邑縣劉氏莊園博物館,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史的經典作品。趙樹同的重要作品還包括《毛主席紀念堂群雕》《彝海結盟》《勝利大營救——艱難歷程》《二·七工人》《不屈的人》《張露萍》《劉備托孤》等,其中《二·七工人》《不屈的人》分別被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