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淨利潤陷三年來新低,威海廣泰3.8億收購無人機企業成累贅

2018並購反思錄

當年試圖在無人機領域分一杯羹的威海廣泰,

如今卻依然處在畫餅充饑狀態。

威海廣泰4月24日披露的2017年年報顯示,其收購的天津全華時代航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全華時代),業績對賭為2015年至2018年的淨利潤合計不低於9221.35萬元,但全華時代2015年至2017年合計實現的淨利潤僅為96.06萬元,占其業績承諾總額的1.04%。

而威海廣泰明確表示,依據全華時代目前對2018年的經營預測,其相關業績承諾將難以完成。

“對全華時代的業績補償有現金補償和股權補償兩種方式,

但得2018年結束後,根據業績完成情況進行協商補償,”威海廣泰有關人士4月24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為了防止對方沒有補償能力,我們已經先把對方所持的全華時代剩餘股權質押了。”

理財收益超過業績

威海廣泰收購全華時代的代價並不低。

歷史公告表明,威海廣泰2016年9月實施定增再融資,獲得募資淨額53027.93萬元,其中,23000萬元用於全華時代57.8%股權,

15000萬元用於對全華時代進行增資並實施其無人機專案,從而控制全華時代69.34%股權。當時全華時代的評估增值率為626.44%。

對於以15000萬元增資方式實施的無人機專案,威海廣泰更是充滿信心,聲稱項目達產後年實現銷售收入16000萬元,稅後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5.19%,稅後投資回收期6.87年。

威海廣泰收購全華時代對其2015年至2020年的盈利進行了預測,對應年度淨利潤分別為675.24萬元、1396.19萬元、2880.57萬元、4269.35萬元、5920.56萬元和7204.88萬元。

但全華時代2015年實現淨利潤692.08 萬元後,2016年就突然變臉出現730.39萬元的虧損,而2017年雖然扭虧為盈,也僅實現134.37萬元的盈利,導致連續兩年業績未達預期。

實際上,全華時代的主營在2017年依舊不容樂觀。

“全華時代2017年134.37萬元的淨利潤,包括利用募資進行理財的收益,全華時代的主營還差一些。”前述威海廣泰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

即便如此,2018年4269.35萬元的業績目標,對於連續兩年主營無法盈利的全華時代來說同樣可望不可即。

“無人機的民用市場目前不是特別明朗,現在我們主要轉向做軍品,努力使全華時代的業績能夠實現。”上述威海廣泰有關人士表示。

計提占投資額35.85%

收購全華時代給威海廣泰帶來的還有商譽減值導致的業績下滑。

4月24日公告顯示,經過商譽減值測試,需在2017年計提收購全華時代商譽減值準備9507.9萬元,計入威海廣泰2017年度損益,

由此導致威海廣泰2017年業績同比下降32.8%,成為其自2007年1月上市以來負增長比率最高的一年。

而在2016年,此項收購形成的商譽也被計提減值準備4116.25萬元,並計入威海廣泰2016年度損益。資料表明,威海廣泰收購全華時代形成的商譽為22378.12萬元,目前餘額為8753.97萬元。

全華時代業績與預期背道而馳,其業績補償已經成為必然。

“股權質押有一個保障,但現金補償有沒能力就不好說了。”前述威海廣泰有關人士如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此前,在完成收購全華時代之際,威海廣泰於2016年9月14日將權軍、蘭博、田凱、朱鷹合計所持有的全華時代30.29%股權質押登記至公司名下,以保證業績補償承諾的實現。

公告還表明,在以全華時代股權進行補償時,應按照雙方確認的全華時代增資後的整體價值54800萬元確定該等股權的價值。

以此計算,交易對方剩餘所持的全華時代30.29%股權,估值為16598.92萬元。但令人無法釋疑的是,全華時代因2016年和2017年業績問題,其69.34%股權所形成的商譽已被合計計提減值準備13624.15萬元,占當初威海廣泰收購並增資全華時代合計38000萬元出資的35.85%。

換句話說,全華時代相比威海廣泰收購時的價值已經大幅縮水,但交易對方所持的剩餘股權卻還是維持在頂峰時的高估值水準。而威海廣泰4月24日還稱,若全華時代經營業績盈利預測指標未能達到,將繼續面臨商譽減值計提的風險。

另外,全華時代2015年至2017年的預測業績合計為4952萬元,但對應實現的淨利潤合計為96.06萬元,實現率僅為1.94%。

不過,威海廣泰表示,公司成功研發了某型無人機,2017年已經獲得部分訂單,預計2018年獲得訂單將大幅增加,“全華時代明確了‘以軍帶民’的發展思路,爭取實現預期經營業績”。

“2017年某型無人機的市場鋪墊基本上做好了,2018年會有比較大的訂單,但還沒簽訂,”上述威海廣泰有關人士說,“我們是要做好無人機產業,而不是投機。”

文:21世紀經濟報導

此前,在完成收購全華時代之際,威海廣泰於2016年9月14日將權軍、蘭博、田凱、朱鷹合計所持有的全華時代30.29%股權質押登記至公司名下,以保證業績補償承諾的實現。

公告還表明,在以全華時代股權進行補償時,應按照雙方確認的全華時代增資後的整體價值54800萬元確定該等股權的價值。

以此計算,交易對方剩餘所持的全華時代30.29%股權,估值為16598.92萬元。但令人無法釋疑的是,全華時代因2016年和2017年業績問題,其69.34%股權所形成的商譽已被合計計提減值準備13624.15萬元,占當初威海廣泰收購並增資全華時代合計38000萬元出資的35.85%。

換句話說,全華時代相比威海廣泰收購時的價值已經大幅縮水,但交易對方所持的剩餘股權卻還是維持在頂峰時的高估值水準。而威海廣泰4月24日還稱,若全華時代經營業績盈利預測指標未能達到,將繼續面臨商譽減值計提的風險。

另外,全華時代2015年至2017年的預測業績合計為4952萬元,但對應實現的淨利潤合計為96.06萬元,實現率僅為1.94%。

不過,威海廣泰表示,公司成功研發了某型無人機,2017年已經獲得部分訂單,預計2018年獲得訂單將大幅增加,“全華時代明確了‘以軍帶民’的發展思路,爭取實現預期經營業績”。

“2017年某型無人機的市場鋪墊基本上做好了,2018年會有比較大的訂單,但還沒簽訂,”上述威海廣泰有關人士說,“我們是要做好無人機產業,而不是投機。”

文: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