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又被“隱形貧困人口”紮心了嗎?

塗著限量版口紅、出入高級健身房、住著五星級酒店……最近,這些本是物質財富象徵的東西,卻在自媒體的加工下與“赤貧”吊詭地結合在一起,並產生了一個新詞——“隱形貧困人口”。

“假裝生活”尚未遠去,“佛系青年”言猶在耳,“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余溫尚在,“隱形貧困人口”又成了挑動輿論的新名詞。圈定一個人群,找到幾處痛點,加個“濾鏡”包裝一個概念,刷屏朋友圈的爆文就這樣誕生,點擊量化作真金白銀填充了小編們的腰包。

一段時間以來,

朋友圈內販賣焦慮的文章層出不窮,與之類似的收割流量套路更是屢見不鮮。

(▲“外賣小哥丟車”網路視頻被證明是謠傳)

造謠“男子與妻兒走散跪求機組等待”,這是消費善良;擺拍“外賣小哥丟車痛哭”,這是勾人同情;宣稱“文科生都是弱者”,這是挑撥矛盾……

“流量至上”的思想之下,似乎任何東西都可能成為“蓄意套路者”的獵物。這類文章往往帶有強烈的代入感,也正因此才具有了更深層的“殺傷力”。

你在認真工作、努力奮鬥,公眾號卻告訴你“北漂10年的女孩,現在都沒過上想要的生活”;

你憑藉著發自內心的善意對網上需要幫助的人慷慨解囊,卻一次次遭遇“反轉”成了行銷活動的犧牲品;

你原本與周圍朋友親密無間、和諧友愛,

卻因一篇“爆文”產生對立、有了隔膜……

奮鬥、善良、包容等等美德,在流量營造的泡沫裡,被“利”字當頭的自媒體們肆意消解。更甚的是,在“開頭一張圖,剩下全靠編”的故事反復刺激下,使用者逐漸對網路內容產生麻木乃至免疫,社會價值的底線不斷被拉低。

拙劣的流量收割,很容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小編以“撈一票就跑”的心態大量製造劣質內容,使用者的善意點擊收穫的卻是無盡惡意,

優質內容難獲流量不得不走向迎合。

其間,有人試圖反思,有人嘗試改變,卻最終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裡落得一地雞毛。很顯然,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網路生態。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其實是一回事。現實中,制假販假、招搖撞騙式的生意無異於自掘墳墓;網路中,標題黨、造謠等等“引流套路”無疑也是在飲鴆止渴。

技術會越來越先進,傳播管道會愈來愈多元,但內容為王是不變的道理。健康的網路空間,離不開客觀公正的新聞,離不開健康向上的資訊,法律法規、公序良俗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線。自媒體們想要長期生存,必須改變“吸粉”模式,為使用者創造真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