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萬株喬灌木贈城鄉居民

圖為4月24日,在米東區卡子灣片區管委會紅光雅居社區,

工作人員正忙著搬運綠園工程送來的樹苗。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即日起,烏魯木齊市將陸續向城鄉居民贈送174萬株喬灌木,市民可前往指定地點領取,並在房前屋後、社區院落、單位庭院及街旁綠地小遊園等地栽種。

4月24日,烏魯木齊市民生建設十大實事之一的綠園工程苗木發放儀式在天山區方苑社區啟動,174萬株喬灌木將陸續發放至各區改良戈壁土壤、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簽訂管護承諾書......目前,

各區(縣)陸續啟動綠園工程,將苗木發放至市民手中,並通過多項措施保障苗木成活。

天山區

提供技術服務保成活率

天山區成立了綠園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將目標任務細化、量化,選派五十餘名相關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支援。

此前,天山區各片區管委會(街道)對社區裡房前屋後適合種樹的空地、樹林帶及所需苗木的數量進行統計,並做好了與物業對接維護工作。

天山區林業園林管理局黨政辦副主任劉子運說,綠園工程將覆蓋天山區195個社區,1個村委會,為轄區居民贈送喬灌木及花卉57萬株(盆)。

沙依巴克區

居民主動認養樹苗

紅廟子片區管委會福星社區春和景明社區居民領到1000棵樹苗,居民協同配合,將這些樹苗種在了樓棟間的綠地裡。

居民李康毓和他的結對親戚攜手種下了五棵紫葉海棠。“以後我們會一直照料這些小樹。

”李康毓說。

沙依巴克區副區長岳龍說,轄區居民參與綠園工程的熱情很高,都主動種植和認養樹苗。

高新區(新市區)

劃7大區域專人指導

高新區(新市區)把全區分成7大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專業的人員對苗木的種植以及後期的管理進行指導服務工作。

高新區(新市區)首批3400株樹苗、25000株灌木被運到陽光恒昌萬象天地社區等,百余位社區居民搬運樹苗,並親手栽種樹木。

居民譚國建說,社區的樹種多了、綠化面積大了,走在社區裡更舒服。

水磨溝區

推進樹木“六進”活動

水磨溝區全面落實綠園工程,開展贈送的樹木進學校、進部隊、進醫院、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廠“六進”活動。

水磨溝區每個管委會(街道)都會設置一個苗木轉運點,方便苗木分發。受贈單位和個人要簽訂樹木養護責任書,保證樹木成活。水磨溝區林業園林管理局副局長王樹林說,

苗木種植的區域和具體地點已確定,各片區管委會(街道)也都安排專人負責苗木的配送、轉運對接。

米東區

技術人員進駐供苗基地

米東區首批綠園工程苗木種植在了卡子灣片區管委會紅光雅居社區房前屋後。

“開窗見景、出門見綠,受益的是我們。”市民高豔芬說。

米東區已安排技術人員到供苗基地嚴把品質關,並成立7個驗苗組,發放苗木並進行栽植技術指導。

米東區林業園林管理局局長鞠勝海說,所有苗木必須一車一證,產地檢疫合格證影本上須注明車號、苗木品種、數量、目的地,加蓋苗圃公章。

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

12個養護單位指導綠樹養護

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居民、企業員工、“訪惠聚”工作隊和社區工作人員參與了綠園工程首批苗木栽種。參與種樹的市民還學習了樹木養護知識。

經開區(頭屯河區)林業園林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王芸韻說,12個養護單位分佈到各片區管委會(街道),不僅對種植的過程培訓,還教會大家怎樣管理樹木和養殖花卉。

達阪城區

專家入戶提供指導

達阪城區綠園工程啟動當日,4萬株果樹苗陸續分發到農牧民手中,這些苗木將被栽種到農牧民的房前屋後。

達阪城區林業園林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曉琴說,苗木計畫發放到柴窩堡片區管委會、達阪城鎮、東溝鄉、西溝鄉、阿克蘇鄉,鼓勵農牧民種植在房前屋後和部分公共綠地。

“後期我們還會安排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戶家指導種植,保證樹苗的存活率。”王曉琴說。

烏魯木齊縣

簽訂承諾書管理苗木

綠園工程將向烏魯木齊縣農牧民贈送6 萬株蘋果和杏樹苗,目前首批2000餘株已經到位,並陸續發放到農牧民手中進行栽種。

“前期摸底及資料統計匯總工作已經完成,在填寫領取表格時,農牧民同步簽訂承諾書,對苗木進行管理。”烏魯木齊縣果樹站站長朱宏軍說,烏魯木齊縣成立了綠園工程領導小組,分8個技術指導組進行組織協調、指導、考核等。

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

改良土壤及時植綠

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綠園工程首批苗木已到位,6萬株苗木將陸續在800畝土地上完成種植,主要種植區域在紅柳村、梧桐窩子村、甘泉星空社區四周空地和居民庭院、房前屋後。

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大部分土壤為濕陷性黃土,紅柳村、梧桐窩子村、甘泉星空社區所在地周邊又多為戈壁,土壤不利於植株成活。目前選擇的植樹點土壤改良基本完畢,也安排了專人對苗木進行養護。

所有苗木必須一車一證,產地檢疫合格證影本上須注明車號、苗木品種、數量、目的地,加蓋苗圃公章。

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

12個養護單位指導綠樹養護

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居民、企業員工、“訪惠聚”工作隊和社區工作人員參與了綠園工程首批苗木栽種。參與種樹的市民還學習了樹木養護知識。

經開區(頭屯河區)林業園林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王芸韻說,12個養護單位分佈到各片區管委會(街道),不僅對種植的過程培訓,還教會大家怎樣管理樹木和養殖花卉。

達阪城區

專家入戶提供指導

達阪城區綠園工程啟動當日,4萬株果樹苗陸續分發到農牧民手中,這些苗木將被栽種到農牧民的房前屋後。

達阪城區林業園林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曉琴說,苗木計畫發放到柴窩堡片區管委會、達阪城鎮、東溝鄉、西溝鄉、阿克蘇鄉,鼓勵農牧民種植在房前屋後和部分公共綠地。

“後期我們還會安排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戶家指導種植,保證樹苗的存活率。”王曉琴說。

烏魯木齊縣

簽訂承諾書管理苗木

綠園工程將向烏魯木齊縣農牧民贈送6 萬株蘋果和杏樹苗,目前首批2000餘株已經到位,並陸續發放到農牧民手中進行栽種。

“前期摸底及資料統計匯總工作已經完成,在填寫領取表格時,農牧民同步簽訂承諾書,對苗木進行管理。”烏魯木齊縣果樹站站長朱宏軍說,烏魯木齊縣成立了綠園工程領導小組,分8個技術指導組進行組織協調、指導、考核等。

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

改良土壤及時植綠

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綠園工程首批苗木已到位,6萬株苗木將陸續在800畝土地上完成種植,主要種植區域在紅柳村、梧桐窩子村、甘泉星空社區四周空地和居民庭院、房前屋後。

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大部分土壤為濕陷性黃土,紅柳村、梧桐窩子村、甘泉星空社區所在地周邊又多為戈壁,土壤不利於植株成活。目前選擇的植樹點土壤改良基本完畢,也安排了專人對苗木進行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