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普洱茶幹倉茶和濕倉茶怎麼辨別?聽聽茶葉專家是怎麼說的!

普洱茶是常見的一種茶飲,並且有了生熟的區分之後,就更適合大多人飲用了,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喝哪一種。現在,對於普洱茶的相關內容,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普洱茶幹倉茶和濕倉茶怎麼辨別。

所謂幹倉,是指溫度、濕度適中,既常溫下,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不易滋生物的倉儲環境;濕倉是指在高溫、高濕下,空氣對溫度在80%以上,不通風透氣,容易滋生物的倉儲環境。

將生普洱茶存放在幹倉中進行後發酵,稱為“幹倉後發酵”,這種普洱茶稱幹倉普洱茶。將生普洱茶存放在濕倉中進行後發酵,或將曬青毛茶通過”濕倉”處理後再進行蒸壓制形,

稱為“濕倉後發酵”,這種普洱茶稱濕倉普洱茶。

幹倉儲放最適合生普洱茶陳化的需要,是屬於自然陳化的過程。幹倉後發酵普洱茶是一種酶性氧化,也稱之為自然陳化普洱茶,能保持普洱茶本質真性。濕倉後發酵是酶性氧化與有微生物參與的發酵,

能促進普洱茶快速的陳化。

微生物的催促氧化,是微生物寄生在茶葉上,對茶葉纖維的破壞性很強,因而破壞了茶葉的組織,並且也會留下黴菌的殘留物,大大破壞和改變了茶葉原有的本質。所以,濕倉後發酵,通常稱之為黴變陳化普洱茶。

普洱茶幹倉茶和濕倉茶辨別:

幹倉普洱茶條索緊結,發酵均勻,油光潤澤,用手輕敲茶餅,聲音清脆利索,香氣陳香,湯色青栗或深栗,

清澈明亮,葉底黃栗色至深栗色。濕倉普洱茶條索鬆散,顏色暗淡無光澤,如水分過多則看見茶葉表面披白霜或茶葉由內而外滋生出黴菌,有一股黴味或泥味,湯色和葉底暗栗色或黑色。

1、從外觀包裝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一般而言,未入倉茶品因儲存環境都較為單純而量少,

筒身較少碰撞,且較為乾淨、無水漬,雲南七子餅固定筒身之鐵絲也不容易銹蝕。反之,入倉茶筒身則較無法保持完整潔淨。外包紙張如果有水漬,通常已經進過倉,尤其第一餅與最後一餅最容易發現水漬。

而未進倉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質、環境而定),會出現油漬,且茶質越佳者越明顯;但有時儲存環境溫度過高,也會快速出現油漬。

年份與紙張完整性無關,保存良好的老茶紙張可能完整沒有受損;反而入倉茶,在短時間內因潮濕與茶蟲因素而毀損。蠹蟲(銀魚)無論是在任何環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紙張被蠹蟲咬食而破損,以此無法推測儲存環境。

2、從餅身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在一定年份,大約七年以上相同茶品比較;入倉茶的餅身邊緣因濕氣而較鬆散,但也因為濕氣與壓力,越往中心點越硬。而沒有入倉的茶因為通常儲存量少,整簡重疊重壓的機會相對少,加上正常發酵與氧化,是整餅均勻的鬆散開。

茶青色澤:以生茶餅來說,四年以上沒有入倉茶菁的色澤油亮光潔,餅身內外顏色相同或是差異不大。入倉茶青顏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紅(入倉重),且通常內外顏色不一、色差大。若茶青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為高溫退倉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會噴茶油,如此會出現茶餅內外色差大的狀態。

熟茶品的辨識,未入倉的好熟茶品紅棕色而有輕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則屬於渥堆不當造成,茶質會受影響。入倉茶通常略帶白霜,或是紅黑色而無光澤。

3、從茶菁味道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以生茶來說,未入倉茶的茶品猶如凍頂烏龍或鐵觀音老茶香氣,淡淡的陳香、微酸、帶蜜味。入倉茶,有所謂的倉味;廣東茶倉較悶,香港老茶倉通常陳味濃,味道明顯差異;稍有年份的香港倉茶餅會有所謂樟香,或是蔘樟香。入倉茶在未退完倉前,常能從外包紙上嗅到倉味。

熟茶品的辨識,輕度入倉之(輕發酵)芽葉熟散茶特有香氣,有如幹荷葉香,如白針金蓮。輕發酵之熟老葉,有年份但未入倉之茶,或是輕度入倉之茶。有紅棗香與熟棗香之分,如7581、棗香磚。入濕倉較重的青壯葉熟茶,或輕度濕倉之老熟茶,二者香氣差異大,主要香氣來源為茶葉木質化香氣,如8592、7562。

4、從湯色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未入倉生茶,湯色從金黃、黃紅、淺琥珀色、透亮琥珀紅,依年份與制程、品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共同特色與關鍵在於湯色清亮,且泛油光。入倉茶湯色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倉度非常輕、老茶或退倉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從另一角度來說,湯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優質茶的特徵。

新熟茶,入倉茶較未入倉茶湯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倉完整,二者湯色差異不大,但還是未入倉茶較為清亮。

5、從口感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未入倉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膩、回甘強,茶韻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年的印級茶,如果沒有入倉,沖泡仍微帶苦澀味。同期入倉茶則湯滑水甜,口感飽滿;適度入倉,時常會有超越未入倉茶的表現。但最大缺點,就是不管怎麼退倉,永遠都有倉味。

兩片同一年份、同一品牌的茶,一片是幹倉,一片是濕倉:

從外型上看:

幹倉普洱茶的外包紙裝乾淨,茶餅條索結實、顏色鮮潤、油面光澤,充分表現了茶葉的活力感。

濕倉普洱茶的外包紙有水跡,茶餅條索松脫、顏色暗淡、粗糙黑綠且茶葉表面或夾層留有綠黴。

從湯色、香氣、口感上看:

幹倉茶從視覺上看:湯色明亮,較澄清,陳期在七八十年以上的,略轉深栗色;香氣純正、清高、幽長、沒有異味、黴味;口感有一定的厚度,沒有異味。

濕倉普洱茶湯色像熟茶一樣呈暗栗色,經過烘焙的一般湯色澄清,常被誤認為是幹倉,但是出湯較慢,未經過烘焙的湯色混濁,象泥漿水,但也會呈紅濃色;香氣,有明顯的倉味,有些不好的有黴味;口感較薄,沒有厚感,有些也可喝到黴味。

從葉底上看:

幹倉普洱茶葉底是果黃色至深栗色,質地活性柔軟,有光澤、有彈性,其生茶的葉底在幹倉長期陳化過程中顏色變化不大。

濕倉普洱茶葉底是暗栗色或是黑色,濕倉生茶和熟茶的葉底顏色很相似,但熟茶葉底質地是幹硬的,而濕倉生茶葉底質地則保持柔軟,且富於彈性。

本次內容就介紹到這裡,相信大家看了之後也有了相應的瞭解。普洱茶內含多種營養物質,如果能夠長期的飲用,對身體健康是有很多益處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飲用。而沒有入倉的茶因為通常儲存量少,整簡重疊重壓的機會相對少,加上正常發酵與氧化,是整餅均勻的鬆散開。

茶青色澤:以生茶餅來說,四年以上沒有入倉茶菁的色澤油亮光潔,餅身內外顏色相同或是差異不大。入倉茶青顏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紅(入倉重),且通常內外顏色不一、色差大。若茶青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為高溫退倉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會噴茶油,如此會出現茶餅內外色差大的狀態。

熟茶品的辨識,未入倉的好熟茶品紅棕色而有輕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則屬於渥堆不當造成,茶質會受影響。入倉茶通常略帶白霜,或是紅黑色而無光澤。

3、從茶菁味道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以生茶來說,未入倉茶的茶品猶如凍頂烏龍或鐵觀音老茶香氣,淡淡的陳香、微酸、帶蜜味。入倉茶,有所謂的倉味;廣東茶倉較悶,香港老茶倉通常陳味濃,味道明顯差異;稍有年份的香港倉茶餅會有所謂樟香,或是蔘樟香。入倉茶在未退完倉前,常能從外包紙上嗅到倉味。

熟茶品的辨識,輕度入倉之(輕發酵)芽葉熟散茶特有香氣,有如幹荷葉香,如白針金蓮。輕發酵之熟老葉,有年份但未入倉之茶,或是輕度入倉之茶。有紅棗香與熟棗香之分,如7581、棗香磚。入濕倉較重的青壯葉熟茶,或輕度濕倉之老熟茶,二者香氣差異大,主要香氣來源為茶葉木質化香氣,如8592、7562。

4、從湯色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未入倉生茶,湯色從金黃、黃紅、淺琥珀色、透亮琥珀紅,依年份與制程、品種不同而有所變化;共同特色與關鍵在於湯色清亮,且泛油光。入倉茶湯色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倉度非常輕、老茶或退倉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從另一角度來說,湯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優質茶的特徵。

新熟茶,入倉茶較未入倉茶湯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倉完整,二者湯色差異不大,但還是未入倉茶較為清亮。

5、從口感辨識“幹倉”與“濕倉”普洱茶

未入倉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膩、回甘強,茶韻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年的印級茶,如果沒有入倉,沖泡仍微帶苦澀味。同期入倉茶則湯滑水甜,口感飽滿;適度入倉,時常會有超越未入倉茶的表現。但最大缺點,就是不管怎麼退倉,永遠都有倉味。

兩片同一年份、同一品牌的茶,一片是幹倉,一片是濕倉:

從外型上看:

幹倉普洱茶的外包紙裝乾淨,茶餅條索結實、顏色鮮潤、油面光澤,充分表現了茶葉的活力感。

濕倉普洱茶的外包紙有水跡,茶餅條索松脫、顏色暗淡、粗糙黑綠且茶葉表面或夾層留有綠黴。

從湯色、香氣、口感上看:

幹倉茶從視覺上看:湯色明亮,較澄清,陳期在七八十年以上的,略轉深栗色;香氣純正、清高、幽長、沒有異味、黴味;口感有一定的厚度,沒有異味。

濕倉普洱茶湯色像熟茶一樣呈暗栗色,經過烘焙的一般湯色澄清,常被誤認為是幹倉,但是出湯較慢,未經過烘焙的湯色混濁,象泥漿水,但也會呈紅濃色;香氣,有明顯的倉味,有些不好的有黴味;口感較薄,沒有厚感,有些也可喝到黴味。

從葉底上看:

幹倉普洱茶葉底是果黃色至深栗色,質地活性柔軟,有光澤、有彈性,其生茶的葉底在幹倉長期陳化過程中顏色變化不大。

濕倉普洱茶葉底是暗栗色或是黑色,濕倉生茶和熟茶的葉底顏色很相似,但熟茶葉底質地是幹硬的,而濕倉生茶葉底質地則保持柔軟,且富於彈性。

本次內容就介紹到這裡,相信大家看了之後也有了相應的瞭解。普洱茶內含多種營養物質,如果能夠長期的飲用,對身體健康是有很多益處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飲用。